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冲

作品数:22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结核
  • 4篇脊柱
  • 4篇教学
  • 3篇腰椎
  • 3篇肉瘤
  • 3篇椎间盘
  • 3篇细胞
  • 2篇凋亡
  • 2篇胸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植骨
  • 2篇山羊
  • 2篇上胸
  • 2篇上胸椎
  • 2篇手术
  • 2篇突出症
  • 2篇退行性

机构

  • 2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刘冲
  • 16篇詹新立
  • 6篇王军
  • 5篇崔明星
  • 3篇邓黎
  • 3篇马元
  • 2篇刘会江
  • 2篇林博杰
  • 2篇熊春翔
  • 2篇肖增明
  • 2篇赵英伦
  • 2篇张聃
  • 1篇廖军
  • 1篇吴昊
  • 1篇张莉
  • 1篇贺聚良
  • 1篇苏义基
  • 1篇李敏
  • 1篇覃一流
  • 1篇覃朝

传媒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研究状况被引量:6
2019年
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健康和经济困扰。结核杆菌是主要的结核致病菌,不同人群对结核抗酸杆菌的易感性不同。基因多态性作为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免疫与易感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较为重要,可通过影响人体对结核杆菌的识别与杀伤等作用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以及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尚无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关系的明确结论。
陈家瑞刘冲詹新立莫森陈立艺梁妥马元王泽群
关键词:结核病基因多态性易感性
前路病灶清除钛笼肋骨植骨与单纯髂骨植骨治疗胸椎及胸腰段结核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对比前路病灶清除钛笼肋骨植骨术与单纯髂骨植骨治疗胸椎及胸腰段(T11-L2)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57例胸椎及胸腰段结核患者,分为两组,A组27例患者接受钛笼肋骨植骨,B组30例接受单纯髂骨植骨。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el分级、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最终随访12~57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植入失败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Cobb角为(25.44±8.49)°,术后为(13.70±6.05)°,末次随访为(15.63±6.55)°;B组术前为(25.13±5.73)°,术后(17.30±3.53)°,末次随访(21.43±6.17)°,A组矫形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腋下血肿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B组术后出现创面感染3例,髂骨区疼痛2例,均经积极外科干预后痊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钛笼肋骨植骨与单纯髂骨植骨均能有效治疗胸椎及胸腰段结核,但前者矫形效果更好,稳定性更高,可有效避免髂骨供区并发症。
李文浩刘冲梁妥薛将詹新立
关键词:结核脊柱骨移植脊柱融合术
凋亡促进因子TFAR19,Apaf-1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凋亡促进因子TFAR19,Apaf-1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住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9例,其中设单个节段突出的患者70例为A组,多个节段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2个)的患者29例为B组,于入院次日收集外周静脉血。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TFAR19,Apaf-1浓度。结果 C组、B组及A组血清中TFAR19浓度分别为1.30±0.09,1.85±0.14和2.33±0.25 ng/ml,各组之间TFAR19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79,P<0.01)。与C组相比,A组(q=3.60,P=0.012)、B组(q=5.59,P<0.01)TFAR19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之间TFAR19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93,P=0.012)。C组、B组及A组血清中Apaf-1浓度分别为107.52±11.58,159.22±11.87,203.20±20.21 Pg/ml,各组之间Apaf-1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828,P<0.01)。与C组相比,A组(q=3.89,P=0.007)、B组(q=5.86,P<0.01)Apaf-1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之间Apaf-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97,P=0.037)。各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9,P=0.892)。各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FAR19,Apaf-1表达上调加速了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且与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相关,突出节段数量越多,TFAR19,Apaf-1表达量越高。
赵英伦马元李东冉王军刘冲詹新立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TFAR19APAF-1细胞凋亡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贫血的原因与处理
目的 骨科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使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显性失血明显减少,但术后贫血依然存在,直接影响术后康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贫血的机制、原因、贫血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贫...
詹新立刘冲
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效果。方法:16只成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即自行研制的上胸椎前路钢板固定组(A组),前路未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B组),前路塑形Orion钢板固定组(C组),单纯植骨组(D组),对A、B、C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内固定术,D组行T3椎体次全切除+髂骨植骨术。于术后3个月行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B、C组山羊均存活,D组山羊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存活山羊均未出现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效果:A组均Ⅰ级融合;B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3只;C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D组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组织学融合效果:A组Ⅰ级融合3只,Ⅱ级融合1只;B组Ⅰ级融合2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C组Ⅰ级融合1只,Ⅱ级融合2只,Ⅲ级融合1只;D组Ⅲ级融合2只,Ⅳ级融合1只。A组优于B、C、D组(P<0.05),B、C组优于D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上胸椎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在山羊胸椎次全切除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安全、可靠,融合效果好。
刘冲詹新立肖增明崔明星贺聚良覃一流
关键词:上胸椎内固定山羊
DAPT对耐雷帕霉素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耐雷帕霉素(RAPA)骨肉瘤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mTOR通路与Notch通路在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中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株及建立耐雷帕霉素骨肉瘤MG63细胞株;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及DAPT对各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药物对各细胞株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p53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雷帕霉素及DAPT均能抑制各细胞株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及DAPT均能诱导各细胞株发生凋亡,MG63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均与药物作用剂量呈正比,耐雷帕霉素MG63细胞仅在高浓度药物作用下,早、晚期凋亡率与细胞正常凋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雷帕霉素、DAPT作用下,MG63细胞p53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而耐雷帕霉素MG63细胞p53表达量未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加。结论雷帕霉素、DAPT对MG63细胞及耐雷帕霉素MG63细胞均能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二者均可能是通过促进p53蛋白表达而发挥凋亡效应。凋亡过程中阻断mTOR后可能会降低骨肉瘤细胞对DAPT的敏感性,同时抑制Notch通路与p53的协同作用。
张聃刘冲王军田强张广平詹新立
关键词:雷帕霉素Γ-分泌酶抑制剂骨肉瘤P53
分阶段目标教学和考核法在生殖医学中心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研究在生殖医学中心使用分阶段目标教学以及考核法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120例,将120例学生分为6个小班,每个班级有20例学生,将6个班分为两组,3个班为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联合考核法带教,分析两组学生带教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分数,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两组学生满意度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和考核法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其专业知识,使其满意度提高。
任亮刘冲
关键词:生殖中心考核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caspase-9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9例,其中单个节段突出的患者70例(A组)、多个节段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2个)的患者29例(B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aspase-3和caspase-9浓度。结果对照组、A组和B组血清中caspase-3浓度分别为11.24±0.41,14.31±0.67和17.43±1.86pmol/L,各组之间caspase-3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47,P<0.01)。对照组、A组、B组血清中caspase-9浓度分别为18.54±2.19,30.57±3.63和43.68±5.15pmol/L,各组之间caspase-9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85,P=0.001)。A组(q=3.08,3.29,均P<0.05)、B组(q=5.78,4.50,均P<0.05)caspase-3和caspase-9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3.21,3.22,均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上调促进了细胞凋亡过程,参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并且与椎间盘突出节段数量相关,突出节段数量越多,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越高。
赵英伦马元莫森李东冉王军刘冲詹新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病变CASPASE-3CASPASE-9
人与山羊上胸椎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比较人与山羊上胸椎标本在体外的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波尔山羊上胸椎标本(C7-T5)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上检测两者在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模式下的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在前屈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C7-T1的ROM分别为(7.1±1.0)°和(7.8±1.6)°,超过其他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C7-T1的ROM分别为(5.6±1.1)°和(6.3±1.6)°,超过其他节段.在左右侧屈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T2-3的ROM分别为(7.2±0.9)°和(8.1±1.3)°,超过其他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人与山羊自上而下ROM逐渐递增,T4-5最大,分别为(4.6±0.9)°和(5.0±0.8)°.除人C7-T1左右侧屈的ROM及中性区(NZ)小于山羊(P〈0.05)外,其他节段三维运动的ROM和NZ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与山羊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基本一致,可作为人上胸椎研究的动物模型.
崔明星詹新立肖增明刘冲刘会江温洁明
关键词:山羊上胸椎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再骨折与药物依从性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椎体再骨折与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及药物依从性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手术治疗后,能定期随访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后是否遵医嘱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用药种类,用药持续时间,是否规律用药,有无药物副作用,停止用药的原因。是否出现腰背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无新的骨折等。按术后1年有无椎体再骨折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用药差异,筛选出椎体再骨折与抗骨质疏松治疗之间的相关因素,并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依从性。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3.8个月。其中18例术后1年内发生椎体新发骨折,占随访患者的17.48%。骨折组(85例)以及再骨折组(18例)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的用药持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双膦酸盐、降钙素、中成药等的用药持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分别为36.4%及34.1%,再骨折组分别为66.7%及16.7%;两组双膦酸盐使用率不到20%,骨折组为15.3%,再骨折组为16.7%。两组药物依从性均比较差,骨折组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超过3个月为34.1%,再骨折组为16.7%。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发生,与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的用药持续时间有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不规范,药物依从性差,有必要开展多学科“骨折联络服务”,以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再骨折的发生。
宫德峰吴昊刘冲曾浩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药物依从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