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兰芬

作品数:81 被引量:838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精神分裂症
  • 32篇分裂症
  • 28篇抑郁
  • 15篇抑郁症
  • 13篇基因
  • 11篇多态
  • 11篇多态性
  • 11篇精神分裂症患...
  • 10篇基因多态性
  • 9篇抑郁障碍
  • 8篇营养因子
  • 8篇源性
  • 8篇源性神经营养...
  • 8篇神经营养
  • 8篇神经营养因子
  • 8篇脑源性
  • 8篇脑源性神经
  • 8篇脑源性神经营...
  • 8篇脑源性神经营...
  • 7篇心理

机构

  • 76篇山东省精神卫...
  • 32篇山东大学
  • 10篇山东省千佛山...
  • 3篇天津市安定医...
  • 3篇济南市精神卫...
  • 3篇潍坊市精神卫...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济宁市精神病...
  • 2篇苏州市广济医...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苏州广济医院

作者

  • 81篇刘兰芬
  • 24篇王丽娜
  • 16篇崔开艳
  • 15篇孙萌萌
  • 14篇杨丽敏
  • 14篇张敬悬
  • 13篇赵贵芳
  • 11篇唐济生
  • 10篇乔冬冬
  • 9篇王爱祯
  • 8篇王松波
  • 7篇杨晓东
  • 7篇胡蕾
  • 6篇宋振铎
  • 6篇王汝展
  • 6篇王爱珍
  • 6篇张天亮
  • 6篇侯瑞华
  • 6篇张志华
  • 5篇卢传华

传媒

  • 21篇精神医学杂志
  • 5篇中国心理卫生...
  • 4篇中华精神科杂...
  • 4篇山东精神医学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14中华...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人格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显示不同的精神疾病患者具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精神疾病患者的生物学亲属也具有相似的人格特质。说明精神疾病的某些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三维人格(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TPQ)的三个维度即寻求新奇维度、伤害回避维度、奖赏依赖维度分别与三种神经递质即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相关,而这三种神经递质被认为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相关。本文就三维人格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精神疾病寻找遗传"内表型"提供参考依据。
王妍刘兰芬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高危人群人格特征
血浆孤啡肽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血浆孤啡肽(OFQ)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RIA)法分别测定24例抑郁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浆OFQ的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浆OFQ水平明显增高(t=2.7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抑郁组OFQ含量与HAMD、MADR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王丽娜刘兰芬乔冬冬张敬悬
关键词:抑郁障碍孤啡肽
儿童期虐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三维人格问卷(tridimens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TPQ)及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对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9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病例组TPQ评分在伤害回避维度高于对照组,在奖赏依赖维度低于对照组(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寻求刺激维度与情感虐待、性虐待及CTQ-SF总分显著相关,伤害回避维度与躯体忽视显著相关,奖赏依赖维度与性虐待及CTQ-SF总分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情感虐待是寻求刺激维度的最佳预测因素,CTQ-SF总分是奖赏依赖维度的最佳预测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TPQ伤害回避维度及奖赏依赖维度具有独特的特征,儿童期虐待对其人格特征可能具有一定影响。
王妍杨丽敏孙萌萌崔开艳杨晓东乔冬冬王汝展张敬悬刘兰芬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儿童期虐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166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Va166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符合入组标准的34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8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及血样的采集。采用的主要评...
孙萌萌刘兰芬
文献传递
BDNF Val66Met与儿童期受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三维人格的研究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已证实与多种精神疾病有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不论在蛋白水平还是基因多态性方面,均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临床症状相关.然而,目...
毕晓姣孙萌萌崔开艳王丽娜刘兰芬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儿童期虐待
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3
1998年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为做好产前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汉米顿抑郁量表及汉米顿焦虑量表,对100例临产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产前有抑郁症状者5例,占5%;有焦虑症状者5例,占5%;出现焦虑抑郁者共11例,占11%。单因素分析显示,处世表现,情绪控制,流产史,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家庭角色充当6项因素与产妇心理状态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处世表现与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呈正相关性。结论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处世表现是影响产妇产前心理状态最主要因素,针对上述3个因素。
刘兰芬赵贵芳赵贵芳侯瑞华张志华
关键词:分娩心理学
探索性眼球运动检查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价值
2005年
目的 探讨探索性眼球活动测验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进行了探索性眼球活动检查。记录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性探索分(RSS);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EF和RS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NEF和RS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较好。结论 探索性眼球活动测验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杨晓东胡蕾刘兰芬
关键词:眼球运动阳性预测值眼球活动特异度RSSNEF
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现状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内科医师的识别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首先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符合入组条件的371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SDS粗分≥40分)和20%的筛查阴性者(SDS粗分<40分),再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作为金标准进行抑郁症的诊断,估算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内科医师的识别率,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内科患者抑郁检出率为占37.34%;SDS筛选阳性者118人和随机抽查20%的SDS筛选阴性者40人中经SCID诊断,现患抑郁障碍者共120人。内科医师识别率仅为3.33%。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躯体疾病既往史、住院时间、病程与抑郁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疾病复发情况及住院时间是影响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内科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疾病复发情况及住院时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内科医师识别率低,提高内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和治疗率是当务之急。
刘兰芬葛红敏崔开艳
关键词:抑郁自评量表抑郁障碍内科住院患者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7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不同科室住院的863例患者进行调查,然后对筛选有抑郁者和20%的无抑郁者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作为金标准进行抑郁障碍的诊断。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抑郁障碍现患率为39.24%,重性抑郁障碍现患率为4.78%。抑郁障碍者中以女性、年龄大者、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既往有躯体疾病史及复发情况者居多(χ2=37.932,12.447,22.490,19.670,37.932,12.447,22.490,19.670;P均<0.01)。综合医院医生识别率仅为2.88%。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医生识别率低;女性、年龄大者、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住院时间长、既往有躯体疾病史及复发者是抑郁障碍患病的高危人群。
刘同洲韩建波刘兰芬葛洪敏
关键词:抑郁障碍患病率住院患者
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涉及多种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的行为,对于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不仅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本文将从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诊断治疗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非自杀性自伤的认识以便早发现早预防,并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郑逗逗毕晓姣刘兰芬
关键词:抑郁障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