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梅 作品数:26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法律评估制度构建 被引量:2 2008年 环境生态危机仍日益加重的今天,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最大阈值即环境承载力问题进入人们研究的视野。对经济建设、人们生产生活行为中影响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估,探讨环境承载力评估配套制度的建立,将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实践。 刘中梅关键词: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建立促进我国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法律思考 都议定书》是各成员国为应对全球变暖达成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环境协议,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谈判的第三阶段将面临减排的压力,温室气体减排主要取决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情况。培育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完善... 刘中梅关键词:京都议定书 企业环境责任 法律规制 《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促进我国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思考 被引量:2 2009年 《京都议定书》是各成员国为应对全球变暖达成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环境协议,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谈判的第三阶段将面临减排的压力,温室气体减排主要取决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的环境责任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刚刚兴起。培育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完善企业环境责任理论,探索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相应机制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 刘中梅关键词:京都议定书 企业环境责任 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承载力保障的法律规制——以大连生态城市建设为例 被引量:4 2008年 生态城市已成为一种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生态承载力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阈值。将生态承载力定位在生态城市层面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建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度及城市区划内生态补偿制度,以保障城市生态承载力,从而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 刘中梅关键词:生态城市 生态承载力 法律规制 国际知识产权研究的学科交叉特征分析--基于期刊学科分类的视角 被引量:12 2014年 借助科学计量学方法和信息可视化工具进行学科交叉特征研究,以国际知识产权论文所属期刊学科分类(Web of Science Category)为数据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3.1.R3,通过期刊学科领域共现分析,绘制学科交叉共现图谱,展示了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特征及其发展态势、展示了各个时期主导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学科领域间的关联程度、揭示其核心领域及相邻领域。 侯海燕 赵楠楠 胡志刚 刘中梅 栾春娟关键词:可视化 知识图谱 知识产权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 被引量:3 2006年 外来物种入侵日益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公害之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分析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的滞后与不足,提出了相应法律对策。 刘中梅关键词:外来物种 入侵 法律对策 纳米技术评估中公众参与行为意向与风险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纳米技术的公众参与是国际上技术善治的新视角。公众参与的有效推进将增进纳米技术成果在造福社会的可持续应用。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和风险感知直接影响到公众对纳米技术的接受度。公众参与纳米技术政策决策可以通过公众的外行知识增进专... 刘中梅 王续琨 侯海燕关键词:公众参与 文献传递 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意向认知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的行为意向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将传统技术风险认知评价模型构成分为科学素养维度、信息感知维度和信任维度3个层面,衡量公众纳米风险认知程度,并构建了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意向概念模型。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Smart分析,获得了公众参与意向的影响因素路径模型,验证了公众对纳米技术的风险认知与公众参与纳米技术风险沟通意向之间的关系假设,可为纳米风险治理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公众参与度提供理论支持。 刘中梅 王续琨 罗晨阳 黄福 侯海燕关键词:公众参与 纳米技术认知与公众参与的国际研究现状与解读--基于文献计量的机构与国家分布分析 纳米技术发展中公众社会认知和公众参与的领域研究情况是构成纳米技术社会科学研究能力的组成部分,将和纳米自然科学研究共同推动纳米技术未来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各国在纳米的公众参与、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收入ISI... 刘中梅 王续琨 侯海燕 王传丽关键词:社会认知 公众参与 文献传递 高技术伦理学在中国: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2 2014年 高技术伦理学是1990年代初以来高技术伦理研究成果学科化汇聚的产物,目前在中国尚处于轮廓初现的草创阶段。利用高技术伦理研究的已有文献,初步梳理出高技术伦理学的八个研究主题,包括高技术伦理问题的本质、高技术伦理风险的成因、类型和特征、社会应对、高技术开发利用的伦理准则、高技术时代的技术伦理文化建设等。为了推进高技术伦理学的稳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实施借力亲缘学科、促进学科分化、壮大研究队伍三项基本对策。 王续琨 刘中梅 侯海燕关键词:技术伦理学 学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