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骨折
  • 12篇关节
  • 7篇内固定
  • 6篇股骨
  • 5篇手术
  • 5篇膝关节
  • 5篇固定术
  • 4篇腰椎
  • 4篇治疗膝关节
  • 4篇术后
  • 4篇脱位
  • 4篇疗效
  • 4篇关节镜
  • 4篇钢板
  • 3篇锁骨
  • 3篇锁骨钩
  • 3篇锁骨钩钢板
  • 3篇髋关节
  • 3篇外科
  • 3篇外科学

机构

  • 31篇延安市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1篇刘世平
  • 20篇张文生
  • 11篇庞军
  • 9篇王涛
  • 7篇高延伟
  • 6篇郭鹏
  • 6篇常建琪
  • 6篇刘亚波
  • 5篇王建伟
  • 4篇陈新中
  • 4篇白立榜
  • 3篇白涛
  • 3篇王忻
  • 2篇杨振邦
  • 2篇李陕区
  • 2篇童安
  • 1篇杨振邦
  • 1篇丁俊杰
  • 1篇沈万安
  • 1篇刘志富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肘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通过肘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直视下观察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对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优21例,良18例,一般4例,优良率90.7%。结论该方法骨折对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及屈伸障碍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杨振邦刘世平杨文学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固定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对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1例,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评估患者手术资料、视觉模拟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至随访结束,31例患者伤口均为I期愈合,患者椎间融合器均未出现明显的位移以及沉陷,均无假关节形成,患者内固定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或者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显著,且其并发症较少。
杨振邦刘世平高光明
关键词: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盘损伤骨折脱位
双Endobutton钢板、锁骨钩钢板分别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手术后3 d、手术后90 d的VAS评分、Contant-Murley评分,以及1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4.79±0.75)cm vs(6.64±0.71)cm]、中出血量为[(25.36±6.66)mL vs(46.60±8.20)mL]、手术时间[(46.13±10.33)min vs(63.07±12.21)min]、住院时间[(4.24±0.9)d vs(6.81±1.68)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5±0.9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9±1.17)分,Contant-Murley评分为(90.14±2.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5±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39±0.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4±1.02)分,Contant-Murley评分为(97.33±2.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57±3.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能够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能够更早进行锻炼并恢复肩关节功能,其治疗效果比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Ethibond缝线修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效果显著。
王涛史长安张文生高延伟刘世平庞军丁俊杰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喙锁韧带疗效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4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电话或复诊随访,共24个月,统计发生股骨头坏死病例。将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调查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等基本情况,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发生股骨头坏死20例,发生率13. 79%,股骨头坏死平均时间(15. 76±3. 54)个月; 2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是否取出内固定、骨折移位、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年龄、受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大于等于7 h[OR=1. 764,95%CI(0. 767~6. 565)]、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OR=2. 435,95%CI(1. 043~8. 665)]、负重时间小于3个月[OR=2. 043,95%CI(1. 022~5. 645)]、Garden指数Ⅲ、Ⅳ[OR=2. 231,95%CI(1. 116~5. 976)]、取出内固定[OR=1. 563,95%CI(0. 422~4. 643)]是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受伤至手术时间大于7 h、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小于3个月、Garden指数Ⅲ、Ⅳ以及取出内固定均会增加股骨头坏死风险。
苏晨晨张文生刘世平史长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股骨头坏死
双螺纹Schanz钉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症
2009年
目的探讨双螺纹Schanz钉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中复位固定效果。方法特异性的选择Ⅱ~Ⅲ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双螺纹Schanz钉棒系统,通过术前、术后的影像学分析,观察滑脱被复位及融合的情况。结果本组26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达到解剖复位23例。结论双螺纹Schanz钉系统在Ⅱ~Ⅲ度腰椎滑脱的治疗中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提高了临床疗效,避免了长节段融合所带来的弊病。
杨振邦刘志富刘世平沈万安刘烈东
关键词:内固定腰椎滑脱植骨融合
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2例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32例使用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将克氏针针针尾留于皮外,1~2月后拔除,手术均行术中X线C型臂透视,14例闭合复位,18例切开复位,采用Gartland评分对手术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6个月,优26例,良5例,1例因针道感染于术后1个月取除外固定,改支具,经处理后愈合。结论:克氏针结合可调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疗效肯定、治疗简单,周期较短,创伤较小,避免二次手术等特点。
王涛刘剑张文生刘世平庞军王建伟郭鹏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科学
不同时间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短期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股骨颈骨折术后2周与12周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对患者短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于术后2周起服用阿伦磷酸钠(2周组,n=62),另一组于术后12周起服用阿伦磷酸钠(12周组,n=62)。术后随访并于2周、3个月、12个月检测2组血清钙和25(OH)D,评估2组患者de Morton活动指数、Barthel指数、欧洲直观式健康量表(euro quality of life visual analog scale,EQ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2组患者de Morton活动指数、Barthel指数、EQ VAS、VAS、6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上述观察指标及血清钙、25(OH)D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7,P=0.109)。结论 2周与12周起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短期功能无显著差异,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于术后2周开始服用双磷酸盐类药物。
苏晨晨刘世平史长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双磷酸盐阿伦磷酸钠髋关节置换
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46例治疗体会
2008年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的可能。方法:按Gustilo分类标准,Ⅰ型10例,Ⅱ型27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行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所有患者均行彻底清创,其中髓内钉固定23例,钢板固定12例,外固定架固定11例;创口直接缝合14例,局部筋膜瓣覆盖骨折处然后直接缝合皮肤5例,减张缝合15例,局部转移皮瓣12例。随访时间10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46例中42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38例,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2例。伤口一期愈合38例,延期愈合4例。针道感染1例,遗留下肢痛2例,踝关节活动障碍3例。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在术前术中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下,彻底清创后选择适当病例行一期固定并关闭创口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刘世平王忻常建琪童安吴浩华赵毅
关键词:胫骨骨折开放性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联合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稳定性分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Lysholm评分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前,2组间稳定性分级、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Lysholm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联合组稳定性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屈曲受限角度、伸膝受限角度、萎缩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个月,联合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且有一定安全性。
王涛史长安张文生刘世平庞军高延伟刘亚波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2009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骨科住院部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通过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感染组,n=18)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B组(非感染组,n=50),BMI较B组低且合并糖尿病例数较B组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诊手术、Ⅲ、Ⅳ手术切口及腰部以下手术患者例数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B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糖尿病病史、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为影响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率较高,其年龄、糖尿病病史、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为影响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亚波白涛庞军张文生刘世平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