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晓玲

作品数:36 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5篇外科
  • 4篇血管
  • 4篇术后
  • 4篇皮瓣
  • 4篇瘢痕
  • 4篇聚丙烯酰胺水...
  • 4篇后并发症
  • 3篇延长术
  • 3篇乳房
  • 3篇年轻化
  • 3篇细胞
  • 3篇斜颈
  • 3篇免疫
  • 3篇基因
  • 2篇胸锁乳突
  • 2篇胸锁乳突肌
  • 2篇胸锁乳突肌延...

机构

  • 3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36篇冯晓玲
  • 14篇易传勋
  • 14篇张一鸣
  • 12篇彭冲
  • 12篇孙家明
  • 10篇郭能强
  • 10篇王玉荣
  • 7篇周文东
  • 4篇杨名
  • 4篇陈红波
  • 3篇刘嘉锋
  • 3篇李薇薇
  • 3篇柳向东
  • 2篇刘德红
  • 2篇许长琼
  • 2篇黄巧玲
  • 2篇郭科
  • 2篇潘腾
  • 2篇熊兵
  • 2篇王怀宁

传媒

  • 6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4篇中国美容整形...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行复合尿道板皮瓣联合阴囊瓦合皮瓣尿道成形修复重度尿道下裂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对重度尿道下裂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复合尿道板皮瓣联合阴囊瓦合皮瓣尿道成形修复重度尿道尿道下裂患者。结果: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2d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无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结论:逆行复合尿道板皮瓣血运丰富,伸延性好,手术操作简单,联合阴囊瓦合皮瓣尿道成形术可一期完成尿道下裂修复,成形效果好,是一期修复重度尿道下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易传勋冯晓玲孙家明柳向东黄召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板
CD14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收治的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为对象,以正常献血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并研究CD14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易感性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42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的T等位基因频率(78.4%)明显高于C等位基因频率(21.6%),且-159TT基因型患者病死率(84.6%)明显高于-159CT(15.4%)及-159CC患者(0)(P〈0.05)。结论CD14-159C/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感染的易感性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许长琼王伟王怀宁刘德红冯晓玲
关键词:抗原CD14多态现象疾病易感性
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对体内转染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pcDNA_3-VEGF_(165)组、pcDNA_3组(两组均为术前48h、术中两次转染)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7d计算各组大鼠皮瓣的成活面积。对皮肤标本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结果 三组大鼠术后皮瓣平均成活率分别为48.46+3.35%、30.20±2.16%、31.35±1.99%,pcDNA_3-VEGF_(165)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pcDNA_3-VEGF_(165)组染色深度亦显著深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转染pcDNA_3-VEGF_(165)能够改善任意皮瓣的成活率,并显著表达VEGF_(165)。
熊兵易传勋陈华德过健俐张一鸣冯晓玲周文东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皮瓣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相关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彭冲易传勋冯晓玲张一鸣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延长术解剖学斜颈手术术式
婴幼儿血管瘤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婴幼儿血管瘤为良性先天性血管病变,在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2%,男女发病比例为1:3~5。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在刚出生即被发现有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的斑点,其余大多在出生后2周才被发现[1]。所有婴幼儿血管瘤都表现出特殊的病变过程,
黄巧玲冯晓玲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发病比例病变过程新生儿
改良式微切口皮下搔刮法治疗腋臭被引量:9
2010年
腋臭确切病因目前尚无定论,有明显家族史,是整形外科门诊常见疾患。我科自2003年9月开始,应用改良式微切口皮下搔刮修剪法根治术治疗腋臭,手术切口瘢痕微小不易察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现报道如下。
杨杰孙家明冯晓玲郭能强李琼
关键词:微切口改良式腋臭整形外科门诊手术切口瘢痕并发症发生率
乳腺上蒂瓣法乳房缩小成形术后乳头乳晕区的感觉评价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研究乳腺上蒂瓣法行乳房缩小成形术对乳头乳晕区皮肤感觉的影响。方法:术后定期用棉花轻触法、细针针刺法检查乳头乳晕区的触觉和痛觉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乳头乳晕区感觉在半年内逐渐恢复,乳头区较乳晕区感觉恢复更早,乳晕的上部区域较下部区域感觉恢复更快。结论:乳头和乳晕的感觉恢复快慢及敏感性与术中切除的乳腺组织数量及乳头提升的高度相关。
杨名易传勋张一鸣王玉荣辛时林冯晓玲彭冲
关键词:乳房缩小成形术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变化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HPG)注射后发生并发症者的人体免疫学变化。方法 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对照组和注射HPG后发生并发症者的注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 的表达水平。结果 注射组IgG和C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IgM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gA和C4 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HPG作为软组织充填剂注入人体 ,在机体内可引起异物排斥反应 ,对机体有无长期的免疫效应尚需积累更多例数和更长时间的观察。
冯晓玲易传勋张一鸣王玉荣彭冲杨名李薇薇
关键词:并发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补体C3免疫比浊法
人工真皮在颅骨外露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前,人工真皮已广泛应用于深度烧伤、外伤和瘢痕松解创面,而将其用于修复骨外露创面,国内外文献报道尚不多,且效果不确定.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应用人工真皮修复5例因肿瘤切除或外伤导致的颅骨外露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郭能强孙家明郭科冯晓玲
关键词:人工真皮深度烧伤瘢痕松解肿瘤切除外伤
应用聚丙烯单丝网片行乳房悬吊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在乳晕周围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中应用聚丙烯单丝网片作支撑悬吊材料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行此项手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得到随访(6个月至5年)的47例远期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8例患者的近期并发症中血清肿3例,感染3例(伴网片外露2例),切口延期愈合3例,乳头乳晕感觉障碍1例,未发生血肿、皮瓣坏死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47例得以随访者乳房上极皮肤波浪状畸形7例,乳房边缘触及硬结3例,乳晕周围瘢痕增宽继发下垂2例,乳头乳晕感觉障碍1例,其余病例外观和自我感觉均良好。有2例术后成功哺乳,5例术后行乳房X线摄影,未发现网的显像和乳房钙化灶。结论聚丙烯单丝网片作为乳房悬吊材料效果尽管较好,但因质地较硬、远期并发症较高,有必要寻找更为柔软安全可靠的替代材料。
孙家明郭能强彭冲冯晓玲柳向东刘佳锋
关键词:乳房下垂聚丙烯网并发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