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电图
  • 9篇诱发电位
  • 9篇脑电
  • 9篇脑电图
  • 7篇小儿
  • 6篇体感
  • 6篇体感诱发电位
  • 5篇神经传导
  • 5篇儿童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神经传导功能
  • 3篇神经影像
  • 3篇神经影像学
  • 3篇综合征
  • 3篇癫痫
  • 3篇脑干
  • 2篇婴儿
  • 2篇影像学特征
  • 2篇阵挛

机构

  • 2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作者

  • 23篇冯成功
  • 9篇王莉
  • 8篇蔡方成
  • 7篇兰兴会
  • 6篇兰兴惠
  • 4篇梁锦平
  • 4篇肖农
  • 4篇曹洁
  • 4篇张琴
  • 2篇林涛
  • 2篇刘俊宏
  • 2篇扬华
  • 2篇李旭良
  • 2篇何大维
  • 2篇陈恒胜
  • 2篇徐娜
  • 2篇何志江
  • 2篇徐娜
  • 1篇陈锦
  • 1篇王利

传媒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电图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检测在非外伤性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昏迷患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早期进行双侧正中神经的SEP检测和EEG检查,随访6个月后进行预后分析。结果:①26例昏迷患儿SEP 11例正常,15例(58%)异常,SEP的异常均表现为皮层电位N20异常,其中6例皮层N20波缺失;26例患儿EEG结果均为异常,其中5例为背景活动低电压,1例为弥慢性θ活动,20例为弥漫性δ慢活动;②SEP正常的11例中,9例预后良好,2例(18%)预后不良,SEP异常的15例中,14例(93%)预后不良,其中6例死亡,5例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的SEP均严重异常,预后最差。结论:①早期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的预后判断SEP优于EEC;②SEP皮层电位N20波缺失,同时EEG为背景活动低电压患儿,预后最差;③SEP对非外伤性昏迷患儿在早期判断预后是一种客观、有效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兰兴会张琴冯成功王莉徐娜
关键词:昏迷
应用表面电极测试小儿桡神经传导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用表面电极测试小儿桡神经传导功能的可靠性 ,获取不同年龄期小儿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正常值及发育规律。方法 同时采用表面电极和针电极对 4 0名不同年龄小儿桡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作对比测试 ,以确认前者准确性 ;再以表面电极获取 12 8名 0~ 14岁不同年龄期健康小儿桡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各项参数 ,分析发育规律 ;并对其临床应用作初步验证。结果(1)表面电极可在任何年龄小儿获得清晰的桡神经运动肌肉复合动作电位 (CMAP) ,其传导速度(MCV)及潜伏期与针电极测试结果高度一致 (r分别为 0 95、0 84 )。 (2 )以表面电极测试 ,可在任何年龄小儿中获 10 0 %的桡神经CMAP出波率 ;向近端移动记录电极后可使~ 3岁和~ 14岁年龄组F波出波率增高到 10 0 %。然而 ,半岁前很难以表面电极记录到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SNAP) ,3岁前出波率约 5 0 % ,年长儿仍不超过 90 %。 (3)获得各个年龄组小儿桡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功能的正常参数 ,包括MCV、远端潜伏期、波幅、时程等。出生时MCV已达年长儿的 2 / 3,~ 3岁组与~ 14岁组差异不再有显著意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MCV有类似发育规律。 (4)以获得的正常值范围为依据 ,明确了 2 2名桡神经损伤患儿的诊断和病变性质。结论 表面电极能较好地替代针电极?
王莉蔡方成冯成功兰兴会
关键词:桡神经神经传导电极儿童
神经传导功能和F波在下肢瘫痪儿童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胫神经、腓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和胫神经F波在下肢瘫痪儿童中的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241例下肢瘫痪儿童胫神经、腓神经运动传导功能,胫神经F波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GBS)106例,注射性...
王莉张琴冯成功兰兴会徐娜
文献传递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者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肖农兰兴惠冯成功王莉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小儿脑性瘫痪脑电图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被引量:16
1999年
本文对1240例患儿BAEP资料进行了分析,正常518例,异常722例。其中新生儿、乳幼儿486例;轻~重度异常占74.5%,双侧极重度异常占25.5%。BAEP异常最高的疾患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危险因素、语言障碍、脑干肿瘤、智力障碍和脑性瘫痪。本文尚对该类疾患BAEP异常的类型和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AEP是新生儿、婴幼儿听力障碍和脑干听中枢功能异常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对早期干预,促进听力、语言和智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张琴蔡方成冯成功王莉兰兴会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儿科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在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对54例遗尿儿童进行骶反射、阴部神经、胫前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测定,以探讨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在儿童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揭示其潜在的器质性损害。方法:遗尿症病人54例, 男40例,女14例,年龄5岁至18岁,病程6...
吕麟亚李旭良魏光辉林涛何大维刘俊宏兰兴惠冯成功王丽
关键词: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文献传递
平均参考电极在儿童脑电图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在儿童脑电图记录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 183例小儿进行相同部位的单极、双极和平均参考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电图不仅能与单极和双极导联一样 ,发现常见普遍性样放电波 (98 4% ) ,而且能克服单极导联中常伴有的活化现象和参考电极伪迹 ,更清晰地记录出单极导联中不易分辨的局限性样放电波 (8 6 % )。结论 :在脑电图描记中采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 ,能更好地避免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 ,准确发现样放电波 ,在儿童脑电图工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冯成功蔡方成
关键词:儿童脑电图
神经传导功能和F波在下肢瘫痪儿童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下肢瘫痪儿童在临床上相当常见,由于病因和临床症状多样,患儿年龄幼小,体检不合作,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甚至延误治疗。神经传导功能检查是周围神经疾病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它不仅为诊断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依据,还能了解疾病性质、病变部位及其严重程度等。通过总结分析2004至2005年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室完成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的241例下肢瘫痪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讨神经传导功能和胫神经F波在下肢瘫痪儿童中的诊断价值。
王莉张琴冯成功胡越兰兴会徐娜
关键词:神经传导功能下肢瘫痪F波周围神经疾病周围神经传导
关于早产儿床旁视频脑电图监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更适合新生儿、早产儿床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的导联方法。方法:对22例不同受孕龄的早产儿同时采用单极、平均参考、双极导联进行VEEG监测。将同一时段中产生的伪迹进行分类,并计数每种伪迹,同时从组成早产儿脑电图背景活动的各要素及畸形波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极导联与平均参考及双极导联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有同化现象(P=0.000、0.000)、电极伪迹(P=0.000、0.000)、环境伪迹(P=0.000、0.001)、心电伪迹(P=0.000)、线路/交流电伪迹(P=0.002、0.004)。而各种脑波的波幅在3种导联中无统计学差异(P=0.172、0.099、0.145),频率均同步一致。另外,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波形态、位相以及空间分布更接近真实情况,优于双极导联。结论: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EEG不仅伪迹较少,而且能更清晰、可靠的反映出早产儿背景活动及异常波的形态。
徐娜黄志唐夕琴曹洁冯成功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小儿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检测及影响因素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五组,分别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骶反射潜伏期。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均记录有阴部神经体感头皮诱发电位和骶反射,但在6岁以上77例男性儿童中仅41例(53%)可显示脊髓电位。不同年龄组中阴部神经头皮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统计学有差异(P〈0.05),年龄、身高与阴部神经体感头皮电位及中枢传导时间有回归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骶反射、阴部神经体感诱发头皮电位易检测,脊髓电位可在6岁以上部分男性儿童中检测;年龄和身高对阴部神经中枢段传导有明显影响,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检测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可供临床借鉴。
吕麟亚李旭良林涛何大维刘俊宏兰兴惠冯成功王利
关键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神经生理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