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俊霞

作品数:45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理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篇介质
  • 18篇介质阻挡
  • 16篇阻挡放电
  • 16篇介质阻挡放电
  • 11篇光谱
  • 9篇放电
  • 8篇光谱诊断
  • 8篇大气压
  • 7篇等离子体
  • 5篇放电模式
  • 5篇壁电荷
  • 4篇等离子体光子...
  • 4篇气体放电
  • 4篇氩气
  • 4篇晶体
  • 4篇辉光
  • 4篇辉光放电
  • 4篇光子晶体
  • 4篇放电间隙
  • 4篇放电装置

机构

  • 44篇河北大学
  • 8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 1篇河北省光电信...
  • 1篇英利绿色能源...

作者

  • 45篇冉俊霞
  • 18篇董丽芳
  • 8篇毛志国
  • 8篇罗海云
  • 7篇王新新
  • 6篇张少朋
  • 6篇葛大勇
  • 4篇刘书华
  • 4篇李雪辰
  • 4篇李彩霞
  • 4篇刘微粒
  • 4篇刘富成
  • 4篇庞学霞
  • 4篇贾鹏英
  • 4篇贺亚峰
  • 3篇尹增谦
  • 3篇李树锋
  • 2篇李盼来
  • 2篇王红芳
  • 2篇王志军

传媒

  • 8篇物理通报
  • 7篇高电压技术
  • 7篇光谱学与光谱...
  • 6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河北大学成人...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中国光学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为了加深对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认识,使用电特性测量、高速摄影的手段研究了平板结构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击穿电压、放电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等。实验结果表明,在2~8mm大气压氖气中可很容易地实现均匀放电,并且其放电模式为辉光放电。相比同样条件下的氦气放电,氖气放电的电流密度略小、电流脉冲的半高宽较大。同时测量并比较了气隙的首次击穿与稳态击穿的差异,发现气隙的首次击穿电压较大、击穿时刻偏迟,并基于种子电子的作用对此做出了解释。利用ICCD高速相机拍摄了时间分辨的放电图像,侧面放电图像显示了汤森放电向辉光放电的演化过程,这与氦气放电非常相似,主要的差异在于氖气辉光放电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等离子体正柱区;底面拍摄的放电图像显示了与氦气放电十分类似的径向发展过程。
冉俊霞罗海云王新新
关键词:大气压辉光放电气体放电
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多脉冲放电现象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探讨大气压氖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多脉冲现象的本质,实验测量了多脉冲放电的电压电流波形,建立了多脉冲放电的电路模型,并利用ICCD高速相机研究了多脉冲辉光放电模式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多脉冲中的各次脉冲气隙电压的变化和单脉冲中气隙电压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在气隙击穿前,气隙电压逐渐上升,在气隙击穿后突然下降。由于介质阻挡产生的异号电荷和外加电场的共同作用,使得多脉冲中每个电流脉冲对应的气隙击穿电压峰值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ICCD高速时间分辨图像表明,多脉冲的每个脉冲放电的底面演化过程与单脉冲时的辉光放电是十分相似的,都呈现出径向发展的过程,但相邻放电脉冲其放电的径向发展过程呈现互补现象,即若一个从内到外另一个就从外到内。这说明放电总是以活性粒子存活数量较多的地方作为放电的起始位置。同时,实验结果说明不能通过电流脉冲个数的多少判断放电是否均匀,多脉冲放电也可能是均匀放电。
冉俊霞罗海云王新新
关键词:辉光放电放电模式高速相机电路模型
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光谱被引量:14
2004年
采用单色仪测量了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DBD)中的激发光谱,实验在300~800nm的范围内测量了大气压氩气DBD的发射光谱,经分析发现,氩的发射谱线集中在690~800nm的范围内,且全部为氩原子的谱线.研究了这些谱线的强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本工作的结果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具有较重要参考价值.
冉俊霞毛志国董丽芳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光谱诊断发射光谱氩原子
基于Html5的跨平台光学积件库
2018年
光学(Optics)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大学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光学中有些概念、原理抽象难懂;规律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开发出一套基于Html5的跨平台光学积件库.素材库中的积件素材采用动画编程,仿真等手段完成,将光学中的抽象原理概念变形象,不可见过程变为可见,复杂原理变为简单动画.解决了光学教学中的素材缺乏、素材表达不到位的现实情况.该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查询方便.该素材库包含普通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全部章节,为光学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辅助、仿真素材.
冉俊霞代秀红葛大勇马明毅
关键词:HTML5素材库光学
直流电压激励单电极氩气射流阵列的放电模式
2021年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在诸多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大面积材料的处理效率,通常需要将多个射流排列为射流阵列,但由于阵列中等离子体羽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很难产生大面积均匀等离子体羽。针对于此,本文利用直流电压激励单电极氩气射流阵列,产生了大面积均匀等离子体羽。研究发现,在低电压下放电为分立的等离子体羽,而高电压下为均匀片状等离子体羽。片状等离子体羽随着电压、氩气流量及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变长。电学和光学测量结果表明,分立等离子体羽的放电电流和发光信号均为频率很高的小脉冲。片状等离子体羽的电流和发光信号为频率很低的大脉冲,并且在两个大脉冲之间也存在着小脉冲。利用高速影像对分立羽和片状羽的产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立羽中阳极羽对应正流光放电机制,而阴极羽对应汤森放电机制。片状羽的击穿机制也是流光机制,流光击穿后会产生辉光放电丝,此后辉光微放电丝沿着气流向下游运动。此外,利用光纤测温仪对片状等离子体羽的气体温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片状等离子体羽的气体温度不超过65℃。
许慧敏贾鹏英冉俊霞武珈存李雪辰
关键词:等离子体射流
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微放电通道中电子密度的光谱诊断
由于介质阻挡放电(简称 DBD)可以工作在大气压或更高气压条件下,其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应用中,DBD工作在流光模式。在此模式下几乎所有的反应动力学过程都发生在微放电通道内,放电表现为十分复杂的时空分布。为了...
冉俊霞董丽芳
文献传递
LabVIEW在光速测定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光速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常量,在实验室内受距离限制,常用光拍频法进行光速测量.但是读取数据时主要凭借人眼观察李萨茹图形、或者波形是否移动了一个完整周期,在实际测量时造成了很大的误差,致使最终结果误差增大.利用LabVIEW中的波形处理函数,直接将近程光、远程光的波形进行计算处理,获得其位相差,进而计算光速.该方法不必考虑波形是否移动了一个完整周期,并极大减小了误差,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冉俊霞葛大勇张少朋
关键词:数据处理LABVIEW光速波形
大气压氩气放电六边形斑图的电子激发温度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特殊设计的气体介质阻挡放电实验装置,对大气压氩气放电六边形斑图的放电信号及激发光谱进行了测量。采用发射光谱强度比法,计算了放电丝呈六边形斑图时的电子激发温度。实验发现,随着驱动电压频率的升高,六边形斑图的电子激发温度明显升高,各放电通道之间的放电时间相关程度提高。该工作对控制斑图的形成和研究斑图动力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书华毛志国李树锋冉俊霞董丽芳
关键词:斑图介质阻挡放电电子激发温度
一种改进型热刺激电流测量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型热刺激电流测量装置,属于介质物理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密封室,高压源,静电计,温控仪与计算机;密封室内放置固定有上电极、下电极和测量样品的支架,高压源和静电计分别通过带有开关的电缆接入密封室内与...
岳阳罗海云冉俊霞刘凯
文献传递
大气压空气介质阻挡汤森放电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实验研究大气压空气介质阻挡均匀放电的可能性,使用1.5mm以上厚度的Al2O3陶瓷片作为阻挡介质及1~2kHz的高压激励,在大气压3mm空气平板间隙中获得均匀放电。通过ICCD高速摄影得到的放电图像以及电流波形的分析表明这种放电是汤森放电。3mm空气间隙的稳态击穿电压仅约为5.7kV,远低于静态击穿电压11.2kV;还发现了类似氮气DBD汤森放电的"反常熄灭"现象,这两个现象表明陶瓷表面可能存在浅位阱及二次电子发射机制,这对空气汤森放电的起始和维持阶段都至关重要。另外,实验发现陶瓷厚度对空气DBD有重要影响,使用厚度<1.5mm的陶瓷片往往无法避免丝状放电。使用2片厚度各1mm的石英玻璃替代陶瓷片在670Pa~0.1MPa都无法获得均匀放电。上述3mm空气汤森放电的原因归结于陶瓷表面独特的"浅位阱"特性以及阻挡介质限流作用的共同效果。
罗海云冉俊霞王新新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丝状放电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