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峰

作品数:7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文学
  • 10篇小说
  • 9篇长篇
  • 8篇长篇小说
  • 6篇新论
  • 6篇写作
  • 5篇寓言
  • 5篇知识分子
  • 4篇代文
  • 4篇自我
  • 4篇论略
  • 4篇复仇
  • 3篇心灵
  • 3篇叙事
  • 3篇俞平伯
  • 3篇丝路
  • 3篇启蒙
  • 3篇情缘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机构

  • 66篇长安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高新一中

作者

  • 67篇关峰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开封大学学报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兄弟》:一个“相遇”的寓言被引量:1
2014年
《兄弟》的重点是在两个人物上的塑造和对照,哥哥宋钢沉稳、和顺,带有梦一般的日神美,弟弟李光头却张扬、强硬,仿佛是醉的酒神世界。宋钢最大的特点是"忠"。宋钢的死和李光头的生构成了强大的张力和悖论。《兄弟》是凝视和深思之后的批判性精神文本。余华选择性的浓墨重彩的手法也许容易留下把柄和口实,但它却完美地承担了拷问良心和灵魂的作家重任,替巨变中的中国记录和保存下最真实、最典型的档案性文本。刘镇也是社会和国民性批判的编码。作者有意地在身体和社会之间寻找某种平衡,借身体隐喻社会,拿社会再现身体。余华借狂欢说狂欢,结果反而不再狂欢,所谓长歌当哭。即便是聊以快慰的太空俯瞰的背后也仍连带着作家不尽的忧虑和祈望。
关峰
关键词:余华兄弟相遇
变化的寓言——评迟子建长篇小说《群山之巅》
2015年
迟子建写出了静中之动和动中之静,以及动静失衡后的无奈和无助。"静"的意义可在安详、和平和美丽上来理解,正像承载龙盏镇人希望和重托的龙山山顶的土地祠一样。"动"则是一切俗世尘嚣、纷乱、挣扎和罪恶的象征。迟子建不仅留意从内到外的这些变化,她还试图把握这变化之间的因缘和转合。安雪儿的孤独无援和深陷困境正是寓言,昭示了美丽的消失和理想的没落,既冷寂又绝望。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框架给了迟子建无限的灵感源泉,而悲壮和忧伤相交织的情感结构则使她在现代审美的接受习惯中游刃有余。迟子建从不孤立地直写当代生活中的喜与怒、罪与罚,她总能在思考之中写出为大众所接受的变化来。
关峰
文本语境中的周作人战时选择问题
2016年
周作人的"留平"选择是他"自然"思想的必然结果。思想和文化的平衡和用世是周作人战时考量的中心。从不说话到说话的转变寓示了周作人为人思想的建立。接受教育总署伪职的选择是他唯理思想的结果。周作人自居儒家,其选择也富于儒家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人思想。战时周作人自称儒家的原因是疗救策略的考虑,是他文化药方的选择。周作人提倡道义之事功化,出任伪职未尝不是他思想的一种姿态,是他自然化伦理与现实干预两相调和的结果。周作人的战时选择是沦陷区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案例,也是他思想入世的知识分子的确证。战时周作人的选择出之于自然与自我,已超越他个人的悲剧,值得反省与深思。
关峰
关键词:战时文本
《丝路情缘》:“丝路文学”的尝试之作
2017年
"一带一路"建设为早已边缘化的文学提供了难得的打造"丝路文学"品牌,实现文学复兴伟业的大好契机。《丝路情缘》正是丝路文学创建的可贵探索和可喜收获。小说故事和经验立足于历史文化传统,解读丝路精神内蕴。如果说丝路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的话,那么情缘则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圣女雅诗儿逆丝路而行的旅程既是寻祖归根的生命之旅,也是超越物质欲望通达精神圣殿的情爱之旅。小说构思精巧,虚实结合,详略搭配,充分发挥了复调在结构上的作用,增强了文本的意义张力。其写作策略和写作伦理可资借镜。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表达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神至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底层立场的价值取向。
关峰
中国故事的日常生活叙事——莫言新世纪长篇小说综论
2017年
莫言小说的可贵在于大胆突破固有禁区,尝试全新方式,带来异样或震惊(本雅明语)的体验。莫言的回归既是集体无意识的召唤,也是对民族传统的寻根。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莫言提供了主体间性和复调的文本解读可能。莫言小说的叙事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元,显现了和而不同的日常生活景观。在长篇小说多元化的今天,莫言重新审视故事与长篇小说的关联,实际上是民族历史日常生活的艺术策略。莫言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对50至70年代文学的反拨和超越之上。人物或事件审美化为符号,历史退居幕后,充当背景。莫言构筑了瑰丽奇异的乡土世界,呈现了日常生活的辽阔和繁华。从日常生活出发,莫言突入时代和社会,透视了人的挣扎、抗争、选择和反省。
关峰
关键词:长篇小说
论《老生》的生命书写
2016年
《老生》的故事化处理不无朝向"经验"的企图。《山海经》的嵌入是拓展和深化,是两种文学空间的交融互渗。《老生》的"生"与"死"承载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新潮的份量。贾平凹笔下的"死"是对于"生"的深刻详实的注释。作为小说的主体,四个故事的历史顺序显然代表了贾平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客观进程。写生命在贾平凹那里更多表现为还原,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在场。和古老的《山海经》相比,《老生》就是一部文学的生命经。
关峰
关键词:生命书写
李健吾三十年代戏剧论
2013年
李健吾是在人生的砧子上捶打人性的曲直,做他寂寞的梦。他借艺术发起攻击,目标则显然在"恶",不过,李健吾的方式有些特别,他深知艺术辩证法的魔力,绝不拿或善或恶的一方进行活剥似的说教,而是直取人性中间有所摇摆和分裂的一段,加以生发。人性和忧郁的牵连无疑指向了李健吾戏剧创作的困惑。
关峰
关键词:人性寂寞
生活的本文——试论周作人的内面世界
2008年
周作人研究某种程度上依然被视为"禁区"。周作人太是守护个性生活的完善,拒绝了阶级生活的召唤,除了初期革命所有的自身的缺陷外,对于阶级斗争行为方式的不满是周作人倒向生活天平的重要心理动力。新历史主义追求一种文化上的同谋关系,以构建历史的物质条件为己任,也不回避当代问题与政治潜意识。周作人与新历史主义之间同样具有同一方向上的还原性。
关峰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互文性
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书写——评叶兆言长篇近作《很久以来》
2014年
《很久以来》的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在亲切、细腻的日常生活细节中获得解读,重心是在竺欣慰和冷春兰的两个人物上,是最日常生活的写法,也是最文化姿态的立场。它既是对于"父辈"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于现今的祈盼。小说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前歌颂与批判的窠臼和正义与革命的旧套,同时也不一味谩骂,而是理性地解读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存在主义的精神探究人性与生命的形式。欣慰之死的最大价值就是对于"真实"的回归和忠实。欣慰之死既是民族和历史的悲剧,更是自我和生命的悲剧。
关峰
关键词:存在主义
平生怀惧思,百一此中寄——由杂诗创作看周作人的文化心理
2007年
文化心理是一定社会、时代状况下人的活动的内在法则和存在方式。周作人的杂诗在儒家人生主义、批判气节、人情物理主义和忍过事堪喜几个方面展开。忧惧心理是周作人杂诗文化心理的主要内容,而虎与狼、梦与醉、故园与天河几组意象则集中说明了周作人杂诗文化心理的复杂趋向。
关峰
关键词:杂诗文化心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