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强

作品数:79 被引量:786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糖尿
  • 51篇糖尿病
  • 22篇中医
  • 18篇肾脏
  • 17篇肾脏病
  • 15篇肾病
  • 12篇糖尿病肾病
  • 12篇糖尿病肾脏
  • 11篇糖尿病肾脏病
  • 8篇证候
  • 7篇慢性
  • 7篇辨证
  • 6篇治疗2型糖尿...
  • 6篇中医药
  • 6篇慢性肾脏
  • 6篇慢性肾脏病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5篇益气
  • 4篇药理

机构

  • 70篇北京中医药大...
  • 30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湖北省中医院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中国人民公安...
  • 2篇北京王府中西...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泉州市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79篇傅强
  • 60篇赵进喜
  • 46篇王世东
  • 23篇宫晴
  • 19篇肖永华
  • 15篇黄为钧
  • 11篇张亚欣
  • 10篇庞博
  • 9篇吴文静
  • 9篇张华
  • 8篇申子龙
  • 7篇吕仁和
  • 5篇李景
  • 4篇贾冕
  • 4篇周鑫
  • 4篇丁英钧
  • 3篇李靖
  • 3篇李佳玥
  • 3篇周迪夷
  • 3篇李哲

传媒

  • 15篇中华中医药杂...
  • 11篇中医杂志
  • 11篇环球中医药
  • 10篇世界中医药
  • 4篇现代中医临床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药品评价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糖...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9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吕仁和用药经验举隅被引量:9
2009年
赵进喜肖永华傅强
关键词:用药经验
施今墨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被引量:36
2013年
施今墨(1881—1969),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中西医结合卫生事业倡导者、实践者。兹将施今墨先生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简述如下。
庞博赵进喜王世东傅强张亚欣宫晴
关键词:学术思想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肾脏病及其分期辨证治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首位病因。在我国,2001年我国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34.7%。2007...
赵进喜王世东傅强张亚欣申子龙
文献传递
吕仁和运用“六对论治”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经验被引量:9
2017年
神经源性膀胱以尿不畅为主要症状,符合中医学"癃闭"范畴。吕仁和教授诊治本病善于灵活运用"六对论治"法,即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并根据医案分析总结其临床使用"六对论治"法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
傅强黄为钧王世东肖永华吕仁和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六对论治名医经验
糖尿病肾脏病大量蛋白尿和少量蛋白尿与证候相关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脏病大量蛋白尿与少量蛋白尿产生的机制的差异性。方法: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筛选出24 h尿蛋白定量≥0.5 g的患者142例,其中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1.5 g/24 h)59例,少量蛋白尿组(0.5 g/24 h≤尿蛋白<1.5 g/24 h)83例,两组分别分析常见的七个证候与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少量蛋白尿组,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与尿蛋白呈正相关,其中阳虚证与尿蛋白的相关系数最大,阴虚证与尿蛋白呈负相关,血瘀证、痰湿证、痰浊证与尿蛋白未显示有明显的相关性;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与各证候均未显示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肾脏病在表现为少量蛋白尿时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时与证候的相关性不同,二者的产生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性,糖尿病肾脏病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黄为钧赵进喜王世东傅强宫晴张亚欣吴文静申子龙丘立富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索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索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益气活血组、祛风通络组、益气活血祛风通络(全方)组,每组8只。糖尿病肾病模型通过高脂高糖喂养加单肾切除术复制。益气活血组、祛风通络组、全方组分别给予益气活血颗粒、祛风通络颗粒、益气活血祛风通络颗粒,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纯净水。干预8周,观察大鼠在干预后肾脏的病理改变以及24小时尿蛋白变化,同时肾脏组织的pPI3K、p-Akt和PTEN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 mRNA、Akt mRNA以及PTE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中药干预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程度、纤维化以及肾小球硬化比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要轻,且在肾间质纤维化方面,全方组要好于益气活血组以及祛风通络组;PASM染色和Masson染色阳性率均显示益气活血组、祛风通络组、全方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全方组阳性率与益气活血组以及祛风通络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益气活血组、祛风通络组、全方组的24小时尿蛋白在中药干预后明显减少,而且与模型组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中药干预的三组pPI3K、p-Akt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PTEN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PI3K、p-Akt在药物干预的三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TEN在祛风通络组以及全方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在活血化瘀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PI3K mRNA、Akt mRNA在中药干预的三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均可以起到降低蛋白尿、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以
黄为钧赵进喜王世东傅强宫晴张华吴文静申子龙
关键词:P1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全程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终点事件的影响被引量:38
2012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全程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15例DN患者随机分为A组157例、B组1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辨证给予止消通脉宁颗粒剂、止消温肾宁颗粒剂、止消保肾宁颗粒剂;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及与以上颗粒剂外观一致的安慰剂。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例数及时间,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影响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组发生终点事件7例(4.5%),B组21例(13.3%),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方案、肾小球滤过率2项因素对DN终点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建立在饮食控制、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可降低DN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
李景赵进喜王世东王颖辉宫晴庞博周迪夷傅强杨洪涛黄学民张宁王暴魁范冠杰周旦阳陈志强张会琴佟杰刘建平
关键词:中医药综合治疗厄贝沙坦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与单纯泌尿系感染证候学比较研究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是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中医对此病治疗存在优势,但具体应该如何辨证分型论治,尚无统一标准;该病与单纯泌尿系感染的证候差异究竟何在,尚缺乏研究。本文旨在解决此问题,立足于中医证候学,本文通...
傅强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感染证候学湿热证
文献传递
上鱼际脉刍议
2021年
上鱼际脉往往脉体长,具有一定紧张度,多出现在大脉、洪脉、滑脉中,脉位偏浮,提示一种阳盛阴虚,上盛下虚的状态,病因与素体肝阳偏亢,或忧虑太过,心火引动相火,或年高久病,阴虚阳亢有关。上鱼际脉所见体质,多属素体厥阴肝旺或阴虚阳亢体质。病因多与七情郁结有关。病机为气有余,鼓动血液,充盈脉道,形成上盛,至数偏快,多为实证、热证。上鱼际脉若经过治疗,退至寸内,柔软均匀,提示疾病向好,若在疾病过程中突然出现,多为阴脱阳竭之证,预后较差。此脉为局部脉象,对病情轻重、预后的判断上,需与其他脉象结合,寸关尺三部结合,四诊合参,进行综合辨病、辨证分析。
张华李潇然宫晴傅强李哲王世东
从防风试论风药调神
2023年
调神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除常用安神药外,风药也具有调神功效,风药即“风升生”药,其概念起源于易水学派的药类法象理论,依据现代中药学分类,多属于疏风解表之品,在古今治疗神志病方剂中常作为君药或配伍使用,但未得到足够重视。不同风药调神有不同特点,文章以“风药中之润剂”防风为例,阐述防风调神的作用机制及具体应用,以拓宽风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启发调神治法的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刘媛媛刘轶凡赵进喜傅强
关键词:防风风药调神神志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