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冲

作品数:38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乙型
  • 7篇细胞
  • 6篇乙型肝炎
  • 6篇中医
  • 6篇淋巴
  • 6篇免疫
  • 6篇肝炎
  • 5篇中药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慢性
  • 5篇CD4+T淋...
  • 4篇亚群
  • 4篇卒中
  • 4篇卒中后
  • 4篇细胞亚群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脑卒中
  • 3篇血清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2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4篇南通大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江苏省中医药...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市妇幼保...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38篇俞冲
  • 13篇顾玉玲
  • 7篇王忠成
  • 6篇陈炯华
  • 5篇朱勇根
  • 4篇谢雁鸣
  • 4篇顾尔莉
  • 4篇邹美银
  • 4篇王永炎
  • 3篇王海
  • 3篇汪美华
  • 3篇申春悌
  • 3篇徐海峰
  • 3篇王海
  • 3篇盛卫东
  • 2篇薛博瑜
  • 2篇顾丽华
  • 2篇姚微
  • 2篇李民
  • 2篇李雪梅

传媒

  • 6篇南通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肝脏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工企医刊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治疗的首次脑卒中患者188例,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比值比和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女性、高学历水平、左侧病灶、多发病灶及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危险因素,其中NIHSS评分为PSD最强危险因素(OR=3.28,95%CI:2.171~4.400),NIHSS评分预测PS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09~0.910,P〈0.001),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548,最佳临界值为15.5分,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1.8%和73.0%。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女性、高学历水平、左侧病灶、多发病灶及高NIHSS评分为其高危因素,临床需早期识别PSD高危人群,将PSD的诊断和治疗作为卒中二级预防的一部分。
顾玉玲盛卫东俞冲王海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2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27例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89%(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脑脊液糖(1.81±0.69 mmol/L)降低尤为显著;若并发颅神经损害,多累及视神经和听神经;头颅CT或MR可见脑缺血病灶(37.04%)及软脑膜不同程度强化灶(59.26%);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病原学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患者22例(占81.48%),隐球菌培养阳性患者20例(占74.07%),荚膜多糖抗原检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占100%;两性霉素B(Amp 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愈好转率100%(17/17),Amp B+5-FC+氟康唑治疗的4例患者中好转3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误诊率较高,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及培养有助于确诊;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仍是目前经典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方案有待大样本的临床验证;早期控制真菌及颅高压是改善预后关键,必要时可尽早外科干预。
俞冲秦艳丽朱利平王新宇
HAART疗法治疗不同中医体质AIDS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分析4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v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体质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的反应性,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传染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各体质类型患者HIV-RNA载量及CD_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虚性体质患者与实性体质患者比较,HIV-R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虚性体质较实性体质CD_4^+T淋巴细胞更为低下,有着更为低下的Th1、Th17及Th22百分比,同时Th2、Treg占CD_4^+T细胞百分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ART治疗1 a后虚性体质患者和实性体质患者CD_4^+T细胞、Th1、Th17、Th22所占CD_4^+T细胞百分比均不同程度升高,Th2、Treg所占CD_4^+T细胞百分比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虚性体质与实性体质患者Th1升高值、Th2降低值、Th17升高值和Treg降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_4^+T淋巴细胞升高值、Th22升高值,虚性体质与实性体质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体质影响着HIV/AIDS病情进展,不同体质人群对HAART治疗反应性各异。
俞冲李雪梅王忠成朱勇根徐海峰孙健荣
关键词:HAART疗法CD4+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中医体质
湿热中阻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4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乙肝的机体免疫状态及干扰素抗病毒应答情况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2012年我院传染科湿热...
俞冲邹美银顾玉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中医证型免疫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产妇母婴阻断实施效果的研究
2022年
目的:评估南通地区采用南通地区采用乙型肝炎主被动联合免疫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孕产妇阻断母婴传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活产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HBV携带孕产妇在人群中的占比,及其所生的婴幼儿HBV感染状况、是否罹患疾病及母亲服药、母婴阻断的实施效果。结果:(1)南通市区三家医院活产分娩的孕产妇共40915例次,其中HBV携带1438例次(3.51%)。(2)随访到HBV携带孕产妇共295例次,26~30岁生育最多,其次为31~35岁。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98例(33.22%),以21~25岁最多。(3)孕产妇妊娠期予抗病毒治疗70例,第1次随访婴幼儿平均月龄(21.48±9.03)个月,行乙型肝炎感染状况检测者136例(45.18%),后又做追访,检测177例,但仍有116例婴幼儿未做检测,失访8例(2.66%)。低病毒载量(HBV-DNA≤2×10^(5)IU/mL)的母亲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成功率达100.00%,高病毒载量(HBV-DNA>2×10^(5)IU/mL)母亲的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00%。HBeAg阴性母亲的母婴阻断成功率达100.00%,HBeAg阳性母亲的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6.20%。结论:江苏省南通市应用乙型肝炎主被动联合免疫治疗在预防HBV母婴传播效果显著,对孕期高病毒载量孕产妇予抗病毒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成功率。进一步推广宣教和随访工作,结合江苏省妇幼信息系统数据监控逐渐达到乙型肝炎母婴“零”传播。
姚微俞冲崔爱民叶霖顾桂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
不同中医体质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不同分期的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收集并分析68例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依据《2011年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将HIV感染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患者中医体质做出评判,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急性期患者(3例)均为单一体质,2例气虚质、1例阳虚质;无症状期(30例)、艾滋病期(35例)兼夹体质居多,按各体质出现频次排列,无症状期前3位依次为:气虚质(12例次)、痰湿质(7例次)、湿热质(7例次),艾滋病期前3位依次为:气虚质(15例次)、阳虚质(8例次)、阴虚质(7例次);气虚质均排在首位;虚性体质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较实性体质组(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CD4^+T淋巴细胞水平更为低下(P<0.01),在无症状期及艾滋病期,气虚质与其他虚性体质(包括阳虚质、阴虚质及特禀质)比较,CD4^+T淋巴细胞更为低下(P<0.01)。结论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损伤程度不同,气虚贯穿HIV/AIDS发病的始终,虚性体质尤其气虚体质HIV/AIDS患者细胞免疫损伤更常见。
俞冲王忠成顾玉玲
关键词:HIV/AIDSCD4+T淋巴细胞中医体质
以PBL为启发式理念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理念(PBL)为启发式理念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PBL为启发式理念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压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PBL为启发式理念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病人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动机,维持心理状态的平衡并促进肝功能指标改善。
杨建梅杨红娟陈云霞俞冲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自我管理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PE+DPMAS组(A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PE+DPMAS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6个月的生存状态,然后将B组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6个月生存影响因素;建立6个月生存预测ROC模型。结果B组INR为1.82(1.48~2.20),A组2.18(1.52~2.87)(Z=-4.350,P=0.003);B组Cr水平为0.63(0.40~0.71),A组0.78(0.62~0.85)(Z=-2.256,P=0.006);B组MELD评分为23.69(17.85~27.02),A组24.67(22.37~28.86)(Z=-5.307,P<0.001);B组MELD-Na评分21.25(16.69~29.95),A组25.66(21.84~31.67)(Z=-4.892,P<0.001)。治疗3个月后,B组AST水平为(42.11±9.85)U/L,A组(68.02±13.79)U/L(t=9.909,P<0.001);B组TBil水平为(21.55±6.32)μmol/L,A组(32.77±6.09)μmol/L(t=8.285,P<0.001);B组γ-GT水平为(32.55±9.07)U/L,A组(78.05±15.79)U/L(t=16.193,P<0.001);B组ALT水平为(45.38±10.73)U/L,A组(78.05±15.79)(t=7.589,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B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A组(76.19%)(χ^(2)=4.459,P<0.05)。根据患者6个月生存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生存组(25例)与死亡组(17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3,95%CI:1.102~1.03)、TBil(OR=1.003,95%CI:1.024~1.085)、INR(OR=1.101,95%CI:1.132~2.387)、PLT(OR=1.008,95%CI:1.092~1.101)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结果,建立B组治疗的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A模型)。在ROC曲线中,A模型预测的AUC为0.752(95%CI:0.660~0.845),大于MELD评分模型(0.662,95%CI:0.557~0.768)和MELD-Na评分模型(0.702,95%CI:0.605~0.799)。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能明显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年龄、TBil、INR和PLT是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新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效能明显优于传统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模型。
许海玲章颖俞冲王忠成陈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还原型谷胱甘肽血浆置换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机体病理改变概述
2016年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现已波及全国各省市。本文基于国内外HIV病毒的研究现状,就人感染HIV后,体内HIV生命周期、宿主免疫反应、靶细胞病理改变、免疫激活状况作一概述,并对HIV/AIDS治疗理念的更新进行展望。
俞冲王忠成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激活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孕妇抗病毒治疗停药后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孕妇母婴抗病毒阻断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导致肝炎活动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93例,妊娠期给予抗病毒治疗,产后0~3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分别于抗病毒治疗前、停用抗病毒药物后0、1、3及6个月随访肝功能、HBV⁃M及HBV⁃DNA滴度,了解停用抗病毒药物后肝炎活动情况及评估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停用抗病毒药物后6个月内33例(35.48%)患者出现肝炎活动,根据6个月时肝功能状况,将观察对象分为肝炎活动组和无肝炎活动组。组间比较发现既往抗病毒治疗、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二次妊娠、抗病毒孕周、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产后2⁃3个月停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时间及停用抗病毒药物时HBeAg滴度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停用抗病毒药物时HBeAg滴度水平与肝炎活动独立相关,其OR=3.253,P=0.025,95%CI:1.225~8.163),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561,最佳临界值258 S/CO,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3%和83.33%(P<0.001,95%CI:0.632~0.820)。结论慢性HBV携带状态孕妇可于妊娠中晚期选用替诺福韦抗病毒阻断,动态监测HBeAg滴度可为抗病毒药物的停用提供临床参考。
俞冲顾玉玲顾桂芳顾尔莉
关键词:抗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