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锐

作品数:29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肿瘤
  • 12篇卵巢
  • 9篇免疫
  • 7篇组织化学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6篇子宫
  • 5篇卵巢肿瘤
  • 3篇手术
  • 3篇胎盘
  • 3篇胎盘疾病
  • 3篇盆腔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子宫切除
  • 3篇子宫切除术

机构

  • 29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抚顺矿业集团...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29篇侯锐
  • 16篇姜罗
  • 12篇赵福杰
  • 12篇林蓓
  • 7篇张淑兰
  • 6篇刘大我
  • 5篇刘娟娟
  • 4篇胡珍华
  • 4篇高健
  • 3篇王敏
  • 3篇郝莹莹
  • 3篇刘川
  • 2篇刘水策
  • 2篇王升科
  • 2篇曹薇
  • 2篇曹薇
  • 2篇冯岚
  • 2篇史铁梅
  • 2篇刘守君
  • 2篇宋宁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盘部位超常反应34例临床和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方法对34例E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足月剖宫产11例,正常分娩2例,自然或人工流产21例;有妊娠史31例;行子宫切除术15例,刮宫术13例,宫腔镜探查病灶电切术6例,经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结论EPS无法在产前、产时诊断,均依靠病理确诊。在分娩或流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存在EPS的可能。如出血多,及时切除子宫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如出血不多,可行刮宫或官腔镜探查术处理病灶,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
侯锐姜罗林蓓张淑兰
关键词:胎盘疾病滋养细胞
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0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7%,略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70%)(P=0.1172),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5%)及正常卵巢组织(30%)中的表达(P<0.05)。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UC1可作为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的参考指标。
侯锐姜罗刘大我胡珍华高健刘娟娟林蓓张淑兰
关键词:MUC1卵巢浆液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127例胎盘部位超常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1991至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诊治的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病规律及诊治策略。方法分别以胎盘部位超常反应和"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作为检索词,检索1991至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的34例EPS,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19~55岁,中位年龄36岁;临床表现以分娩或流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约占报道病例的97.64%;病理检查见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向蜕膜及平滑肌层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并保留部分胎盘床特点;该病无法在产前、产时诊断,均依靠病理确诊;治疗方式上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结论在临床上,应高度警惕EPS,必要时切除子宫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如出血不多,可行刮宫或宫腔镜探查术处理病灶,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术后标本需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侯锐姜罗张淑兰林蓓
关键词:胎盘疾病META分析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8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12年共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发病率为0.150/1000次妊娠。上皮性癌共2例(25%),低度恶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颗粒细胞瘤)共5例(62.5%),生殖细胞肿瘤1例(12.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I期6例(75%),III期2例(25%)。7例(87.5%)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12.5%)病期偏晚(IIIc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患者6-104个月,仅1例晚期患者术后2年半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生存率87.5%。出生新生儿5例,其中早产窒息死亡1例,其余4例均无后遗症及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所以应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应及时终止妊娠,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张丹晔刘水策刘川刘大我刘娟娟侯锐林蓓
关键词:妊娠卵巢恶性肿瘤
FAP-1与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及Fas-L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0%(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0%(P<0.05)。Fas-L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6.2%和35.0%(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和93.3%,两者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而Fas-L表达阳性、阴性者中,FAP-1表达率分别为81.3%和40.0%,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表达FAP-1有关,FAP-1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侯锐姜罗曹薇赵福杰林蓓张淑兰
关键词:FAP-1子宫内膜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和Fa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4%和85%(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93.3%,两者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FAP-1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无关(P>0.05)。结论:FAP-1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FAP-1与Fa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侯锐姜罗曹薇赵福杰
关键词:FAP-1FAS子宫内膜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镜下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8
2011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双侧卵巢良性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90例,根据处理残留卵巢的不同方法分单极电凝组(A组)、双极电凝组(B组)和缝合组(C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以及窦卵泡计数(AFC)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3组术后均出现血清E2和AFC降低,FSH和FSH/LH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分别有8例和1例患者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单极电凝处理残留卵巢会造成卵巢功能降低,采用双极电凝法会减少对卵巢的损坏,而采用缝合法是保护卵巢功能的最佳方式。
侯锐赵福杰林蓓姜罗冯岚马丹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肿瘤卵巢功能
Lewisy抗原及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达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卵巢黏液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ewis y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0.0%、70.6%、53.3%和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在恶性、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93.3%、70.6%、46.7%和40.0%,呈下降趋势,其中恶性与交界性,良性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抗原或IGF-1R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黏液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均>0.05);Lewis y抗原和IGF-1R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Lewis y抗原和IGF-1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5)。结论:随着卵巢黏液性肿瘤的恶性进展Lewis y抗原及IGF-1R的表达上调,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Lewis y抗原及IGF-1R对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转移、分化起促进作用。
刘大我刘娟娟林蓓胡珍华高健侯锐刘川郝莹莹张淑兰
关键词:卵巢黏液性肿瘤IGF-1R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
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Survivin和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MVD测定在食管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组织的Survivin、Bcl-2和MVD。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0·7%(37/61),Bcl-2为65·6%(40/61),MVD值为(42·1±13·3)/HP。Surviv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06;Bcl-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316)相关。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MVD与食管癌的淋巴转移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Survivin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食管癌的Survivin表达与MVD密切相关,r=0·4052,P=0·0016。结论:Survivin和Bcl-2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侯锐石文君曹薇
关键词:食管肿瘤基因,BCL-2免疫组织化学
胎盘部位超常反应19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和探讨胎盘部位超常反应(EPS)的临床过程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胎盘部位超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和漏诊,均依靠术后病理确诊,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全部患者存活。结论:胎盘部位超常反应很难在产前或产时诊断,在分娩或流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存在胎盘部位超常反应的可能,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效果较好,术后标本需及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
侯锐姜罗林蓓
关键词:胎盘疾病滋养细胞误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