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文学能力
  • 4篇课程
  • 3篇诗学
  • 3篇文学理论
  • 2篇文本
  • 2篇文本社会学
  • 2篇文化诗学
  • 2篇课程结构
  • 2篇课程设置
  • 2篇高校
  • 2篇艾略特
  • 2篇《荒原》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意义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性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论
  • 1篇语言论转向

机构

  • 12篇南昌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作者

  • 12篇余艳
  • 5篇杜吉刚
  • 2篇周平远
  • 1篇饶本刚
  • 1篇季俊峰

传媒

  • 2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也谈文学概论的重写问题
2010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概论的议题就一直是我国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为何要重写?怎样重写?我们认为,文学概论作为原理性的著作其涵盖面理应包括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绝大多数则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了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从而使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同时,也使理论体系丧失了现代性品格与实践性品格。所以,我们新编文学理论教材,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与文学实践活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编文学理论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才能确保自身体系的现代性、实践性品格。
杜吉刚余艳
关键词:文学概论
优化文学课课程结构 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学能力
2010年
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文学专业文学课课程的设置是极不合理、极不科学的。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文学能力的发展。优化文学课课程结构,根本改变文学课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状况,已经成为了一种刻不容缓的事情。可行的具体途径有三:在原有各门文学课课程之外,增设文学学科理论课程;在原有每门文学课程中增补学科理论的内容;作品选读课与写作课相结合,将写作训练融入到各作品选读课之中。
杜吉刚余艳
关键词:课程结构文学能力
文学研究:路在何方?
2007年
如今,文学研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亦面临着新生与转型的契机。危机来自于文学研究自身的局限。契机来自于文学研究自身发展的诉求,来自于研究者清醒反思后的振作。
余艳
关键词:文学研究文化研究
也谈《论语》的篇章安排
2010年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或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早期语录体的特点决定了《论语》各单篇没有统一而明确的主旨,各篇之间没有实质性的逻辑联系,篇章安排有较大的随机性。
饶本刚余艳
关键词:《论语》逻辑性随机性
西方文学传统与中国诗学因子的结合与融通——艾略特《荒原》等诗歌艺术性探析
2006年
艾略特“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无人比拟的。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杰出的成就与其自觉接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不自觉地吸收中国诗学因素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其诗作与批评理论的不朽也正在于将二者进行了巧妙的融会贯通。
余艳季俊峰
关键词:艾略特《荒原》
艾略特诗歌与中西诗学传统被引量:1
2007年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周平远余艳
关键词:艾略特《荒原》中国诗学传统
“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被引量:2
2008年
20世纪80年代,国外几乎同时出现了"走向文化诗学"和"走向文本社会学"两种理论主张。两者的提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旨趣,但不同点也是明显的。前者以文化为纽带,主张视界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对文学文本内和文学文本外进行双向探索;论旨明确,但缺乏技术方法的明晰性、精细性和可操作性。后者以语言为中介,主张通过对文本语义、句法和叙述的精细解读,揭示语言向意识形态的推论过程,从而寻找出"语言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可验证的关系,在技术层面表现出方法的明确性、精细性和可操作性。两种理论在国内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文艺理论发展史表明: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只有走向辩证综合、多元共存,才能应对现实问题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
周平远余艳
关键词:文化诗学文本社会学文化语言文艺理论
“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几乎同时出现了“走向文化诗学”和“走向文本社会学”两种理论主张。二者的提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旨趣,但不同点也是明显的:前者以文化为基点,主张跨越学科界限,对集体生产的不同文化实践以及各种...
余艳
关键词:文化诗学文本社会学文化转向语言论转向文学理论
文献传递
中国派文化诗学的特征及其学科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中国派文化诗学是由童庆炳、刘庆璋等学者倡导的文本——文化批评理论。这是一种立足于文学文本的跨学科跨文化综合性研究方法,沉淀了语言论转向的成果,将审美批评与文化批评有机结合,打通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批判的文艺学新论,从解析作品的语言出发,揭示作品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张扬新理性精神。中国派文化诗学由于具有审美性、文化性、现实性三大品格而给予当下文艺学学科重建以诸多启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学的进一步发展。
余艳
关键词:学科意义
论加强文学元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2009年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异常"繁荣",但是成果却并不显著。究其原因,科研体制不科学、科研人员功利心理过重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若考察其源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高等学校的文学教育作为培养文学研究群体的主体则难辞其咎。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加强文学元理论教学将会被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加强文学元理论教学,从当下来看,能够优化文学课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为未来文学理论界培养一批生力军,为学界注入新鲜血液。
余艳杜吉刚
关键词:文学理论课程设置文学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