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南朝时期“部曲”性质及相关问题试说
- 1994年
- 从汉魏经南北朝至隋唐,“部曲”的含义、性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针对学术界在理解南朝时期史料所载“部曲”问题时出现的分歧,综合大量史料,初步论述了南朝“部曲”的性质、法律地位、承担义并以及与此相关的私兵部曲国兵化诸问题。
- 余世明
- 关键词:部曲南朝时期侯景之乱州刺史
-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以黔东南州丹寨县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对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为七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梳理,意义在于为指导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观。
- 余世明戴聪张维娜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地区
- 北朝的学校及学校教育被引量:2
- 1992年
- 北朝时期,鲜卑族统治者为适应汉化的历史趋势,取得广大汉族民众的支持,同时为了培养大批经明行修的治国人才,恢复和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学校,以儒家经典教育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使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正因为如此,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事业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梳析史料的基础上,对北朝魏、齐、周三代的中央学校制度、地方学校制度及其基本教育情况作了论述和分析。
- 余世明
- 关键词:学校教育北朝时期国子学魏初
- 北周兴造之臣——宇文护述论被引量:4
- 1991年
- 依照史学界传统的观点,北周宇文氏王朝的强盛一时主要是由于武帝宇文邕实行改革所致。这一传统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北周初期一位举足轻重、对北周王朝的建立和稳定作出贡献的风云人物——宇文护,只有少数论者在论及其他专题时附带提及宇文护其人,至于专门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一直没有出现。故笔者不揣浅陋,草撰小文,略呈愚见,以补遗漏耳。一、宇文护的早期活动宇文护(513—572年),宇萨保,北周太祖宇文泰兄宇文顥之少子。史传称他幼小时即“方正有志度”,举止不凡。年十二,父颢卒,与叔父宇文泰一起参加了北魏末年河北人民的起义,为葛荣部下。528年,魏将尔朱荣破葛荣于滏口,俘宇文氏叔侄及家眷,宇文泰因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有世交的关系,被收编在贺拔岳帐下,
- 余世明
- 关键词:周王朝
- 个体人格与人才聚合——论三国鼎立的决定性因素被引量:4
- 2001年
-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具有不同的个体人格 ,这种人格影响着他们身边人才的聚合离散。人才的因素是造成三因鼎立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因素与其他历史因素结成一种合力 ,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
- 余世明
- 关键词:袁绍个体人格
- 贵州史学界的大家——论王燕玉的史学贡献
- 2008年
- 贵州沙滩文化的最后传人王燕玉:不固成说,挑战权威,开贵州古史专题研究之先河,对贵州地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斐然。但贵州史学界对王先生的观点及研究成果一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生长于贵州这块土地上的我们自己的史学大家几近湮没。
- 余世明
- 关键词:鬼方地方史
-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以丹寨县保护发展途径为例
- 2014年
- 丹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是该县主打品牌“最后的乌图腾部落”文化的重要根基和组成部分,是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但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堪忧,一些颇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正在被湮没和逐步消失,
- 余世明
- 关键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现象民族特色
- 论唐代中期乡村控制的转型
- 2008年
- 唐代中叶以前,主要以传统的乡官制度作为基本治理形式,它作为国家权力法定的组织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唐代中叶乡村组织首领的地位日趋下降,乡里制出现一大变局,开始由乡官制转变为职役制度。
- 余世明戴聪
- 关键词:唐代中期乡村控制
- “不言《新学伪经考》”与“民族是历史之主脑”——梁启超民族史观论略
- 2008年
- 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大胆地吸收西学改造思想。就历史观而言,一方面,以"不言《新学伪经考》"的新学术突破了早期所深受康有为影响的"三世说"史观,另一方面,他侧重用近代民族国家学说解释历史,建构了以民族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思想;完成这一转变的学理则是以"人群"的进化观念,改造康有为"政制"、"文教"进化"三世说"变革中国的历史观,并在建构中赋予了民族国家为突出特征的史观,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史界之革命"。
- 余世明
- 关键词:民族国家
- 试析清末民初江南地主的“租栈”经营
- 2010年
- 在20世纪前期剧烈的社会政治变迁中,绅士地主仍然作为权力机构的主体活动于乡村,只是此时的绅士构成并非局限于功名、身份,其来源和出身呈多元化趋势,其阶层构成要素有所变异,然而绅士之传统功能和角色却并无质的变化,仍具有代表地主权力机构性特征。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民摆脱绅士地主和地方权力控制斗争加强,抗租事件随之增多,由于中国地主制度在20世纪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奠基力,活动空间较大,故更愿意选择类似于"租栈"的专门机构进行收租,进而导致了城居地主和乡民之间本已动摇的联系变得更加松散,而得以维持其统治的只有"租栈"制度。
- 张强余世明
- 关键词: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