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贤彪

作品数:93 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9篇栽培
  • 17篇甘薯
  • 12篇杂交
  • 11篇菊花
  • 10篇栽培技术
  • 10篇水稻
  • 10篇土壤
  • 10篇晚稻
  • 9篇扦插
  • 7篇青花菜
  • 7篇花菜
  • 7篇机插
  • 6篇移栽
  • 6篇山药
  • 6篇基部
  • 6篇腐烂
  • 6篇腐烂病
  • 5篇选育
  • 5篇杂交水稻
  • 5篇杂交晚稻

机构

  • 84篇台州市农业科...
  • 30篇台州科技职业...
  • 8篇浙江大学
  • 7篇广东省农业科...
  • 7篇台州市科技信...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台州市科学技...
  • 3篇浙江省农业技...
  • 2篇湖北大学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 2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浙江省仙居县...
  • 1篇台州市椒江区...

作者

  • 93篇何贤彪
  • 30篇刘伟明
  • 22篇何道根
  • 18篇刘也楠
  • 16篇杨祥田
  • 15篇项玉英
  • 13篇马义虎
  • 12篇潘仙鹏
  • 10篇黄善友
  • 8篇陈剑
  • 7篇徐坚
  • 7篇黄立飞
  • 7篇朱新颖
  • 6篇杨子峰
  • 6篇王伯诚
  • 5篇陈银龙
  • 5篇周翠
  • 5篇欧阳由男
  • 5篇周翠
  • 4篇汪恩国

传媒

  • 33篇浙江农业科学
  • 8篇上海农业科技
  • 5篇杂交水稻
  • 5篇浙江农业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稻米
  • 3篇中国蔬菜
  • 3篇农学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1篇蔬菜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长江蔬菜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技术与装...
  • 1篇农业研究与应...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0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以嘉育253为供试品种,研究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播行距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增加,密度减小,单丛有效穗数、结实率、成穗率增加,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株高、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减少,最终产量降低;随着插秧机取苗档位的提高,穴插本数增加,单丛穗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增加,但在5档以上时明显降低,最终产量增加。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多数插秧机行距固定、株距可调的情况下,以密度30 cm×(12~14)cm、本数5~7档(丛插5~7本)为宜。
王旭辉杨祥田丁璇李克才何贤彪马池芳陈君
关键词:早稻机械插秧
西兰花早中熟品种不同苗龄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明冬春西兰花不同苗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序花球采收动态,明确高密度栽培西兰花最佳苗龄方案,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潜力,对早中熟‘奇迹’西兰花不同苗龄进行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奇迹’西兰花苗龄弹性大,苗龄以40~50天为宜;其生长发育进程随苗龄改变而改变,全生育期随苗龄增加而延长(P=1.3829X+56.895,r=0.9948**),花球采收期反而缩短(F=-0.4171X+29.562,r=0.9587**);采用46600株/hm^2(较常规栽培密度提高40%左右)高密度栽培,商品花球合格率达98%以上,球形球色球整实度较为理想,蕾粒均匀,品质好,产量可达30 t/hm^2。
刘伟明汪恩国蔡建军何贤彪刘也楠汤学军何道根
关键词:西兰花配方施肥栽培技术
轮作模式对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西兰花—空闲"轮作为对照,研究西兰花种植前和收获期,"西兰花—南瓜"轮作、"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和"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南瓜"轮作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最多;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多。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早稻"轮作1 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最高;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最高。西兰花种植前,"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西兰花收获期,"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轮作模式相比,"西兰花—早稻"轮作2 a可更有效地改善西兰花耕作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
杨子峰陈伟强王伟李婉怡何贤彪杨祥田
关键词:轮作西兰花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
一种用甘薯加工白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甘薯加工白酒的方法,甘薯预处理:挑选高淀粉品种甘薯经清洗后,切成块状甘薯;对所述块状甘薯进行蒸汽熟制后压制成糊状;冷却到30‑35℃时,按照质量比为5000g:0.1‑0.3g添加酵母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料...
何贤彪王旭辉潘仙鹏汤学军刘也楠何豪豪
文献传递
甬优12号小麦茬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甬优12号进行小麦茬口机插示范,在67.8 hm2面积上实现单产10.79 t/hm2。对该组合机插经济效益、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小麦茬甬优12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杨祥田林采舜何贤彪毛国娟杨子峰蔡建军
关键词:杂交水稻小麦茬机插栽培技术
电子垃圾拆解区农作物可食部重金属污染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对电子垃圾拆解区的农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Cr,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8~10.56,0.02~0.76和0.05~1.51 mg.kg-1;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Pb的污染最为严重,达到56.52%,Cd和Cr的污染相对较轻,分别为39.13%和34.78%;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65.22%的农作物可食部受到污染,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分别达到13.04%和30.43%,以重度污染为主。不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存在着较大差异,同一种农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的重金属含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总之,各类农作物综合污染水平:谷类<豆类<薯类<蔬菜类。
周翠杨祥田何贤彪安玲瑶刘领
关键词: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综合污染指数
东北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产量、品质及生育特性表现
2023年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栽培的早粳稻品种,以引进的9个东北早粳稻品种和本地主栽早籼稻中早39(对照)为材料,在早稻季开展大田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不同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的产量和米质表现,并从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成穗特性和温光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CK,9个参试早粳稻平均减产14.5%,仅珍宝岛1号增产且达显著水平,减产原因与每穗粒数显著降低有关;早粳稻的加工品质(除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优于中早39,主要表现在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上;与中早39相比,早粳稻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秧苗素质提高,分蘖能力强而成穗率略降,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略降而有效积温明显提高。综合比较试验结果,珍宝岛1号、龙粳18-2、龙粳1656、空育131、通35等5个早粳稻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双季早稻栽培。
王旭辉何贤彪欧阳由男徐强强虞鹏程齐文蒋海凌朱德峰秦叶波
关键词:早粳稻稻米品质生育特性
浙优18作单晚栽培的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单季杂交晚稻浙优18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却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移栽密度在10.00万~26.67万丛·hm^2的6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却表现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纯N用量180、270、360和450 kg·h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该4个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纯N用量90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浙优18在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视肥水条件,移栽密度以11.50万~16.00万丛·hm^(-2)、纯N用量以180 kg·hm^(-2)左右为宜。
林飞荣刘也楠何贤彪汪恩国刘伟明
关键词:移栽密度氮肥用量
播期对浙东南地区直播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受灾补播的直播晚粳稻品种,选用3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和2个常规粳稻(秀水519、秀水417),开展大田分期直播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具体为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秀水519>秀水417,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播期每推迟5 d,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下降0.71 t·hm^(2),常规粳稻下降0.30 t·hm^(2),主要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有关;水稻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且播种-齐穗期、齐穗-成熟期等生育阶段缩短,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大于常规粳稻;水稻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稻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救灾品种若在7月15日前补播,籼粳杂交稻首选甬优1540,其次为甬优7850,而常规粳稻宜选用秀水519,且播期可推迟至7月20日。本研究结果可为浙东南地区受灾后,采用直播技术选择适宜救灾补播品种提供实践指导与科学依据。
马义虎何贤彪朱练峰余山红张中熙
关键词:播期直播稻救灾
不同药剂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验证2016—2017年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试验结果,2018年选择了代森锰锌、多菌灵和农用硫酸链霉素3种杀菌剂,以不同浓度或其中2种杀菌剂混用,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进行田间防控的验证试验。试验表明,选用的3种药剂对降低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作用,并以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多菌灵与代森锰锌、多菌灵与农用硫酸链霉素混合使用,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01.2%和178.0%,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该试验结果与此前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何贤彪刘也楠刘伟明
关键词:杀菌剂甘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