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辉
- 作品数:22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综合干预对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知信行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知信行的影响,评价干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佛山市三水区内禽类从业人员,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H7N9禽流感知识、H7N9禽流感风险认知态度及个人防护行为。结果调查对象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7.05、1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知识各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干预后知晓率提高幅度最大的知识点为"不同批次的禽类应该分开存放",知晓率提高了50.67%。干预后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风险认知正确态度持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干预后持有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认知态度为"档口是否应增加抽风设备",提高了53.88%。干预后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个人防护行为的正确形成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干预后形成率提高幅度最大的行为为"工作时佩戴手套",提高了19.67%。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禽类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形成率均有明显效果,今后应继续加大综合干预力度,同时应针对干预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干预。
- 何永辉郑秀钰王海荣余小庆蔡文安
- 关键词:禽流感干预性研究
- 2017-2021年佛山市三水区流感病毒哨点监测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2017-2021年佛山市三水区流感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2021年佛山市三水区两家哨点医院共送来的913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13份流感样病例(ILI)标本经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29%(94例阳性),其中甲型流感占阳性样品总数的56.38%(53例阳性),乙型流感阳性41例。每年流感的流行高峰出现在冬春季12月到次年3月,由各型流感病毒交替引起,但总的来说甲型流感占比较多;年龄分布中,6~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3.3%。结论:三水区2017-2021年流感流行以甲型流感为主,6~15岁为高发人群应加强流感防控和疫苗接种。
- 刘锦洪何永辉麦雪芬梁露丹
- 关键词:流感病毒核酸
- 广东省299个活禽档口人员售卖行为调查
- 背景 2013年3月中国首次报告人禽流感N7N9疫情,调查发现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解广东省活禽销售人员的售卖行为,7月2-28日GDFETP对299个活禽销售档口禽类人员销售行为开展现况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整...
- 何永辉陈凤曹国科周炳南
- 广佛肇三地40家农贸市场禽类销售档禽流感防控现况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农贸市场禽类档禽流感防控管理情况和禽类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现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佛肇三地40家农贸市场,通过自制调查表面对面访谈和现场观察法调查禽类销售档禽流感防控信息。结果共调查广佛肇6个区(县)40个市场的336个禽类档,按照"一天一清洗"和"一周一消毒"实施的档分别为55.95%(188/336)和73.21%(246/336),不同地区市场禽类销售档的清洗措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313个禽类销售档可以提供禽类检疫证,出示率为93.15%;276个混合销售档抽风设备的安装率为72.10%(199/276)。禽类售卖人员戴口罩仅有17.56%(59/336),其中正确佩戴率77.97%(46/59)。调查对象坚持每天工作时手套穿戴率、接触家禽或其排泄物后的洗手率分别为42.86%(144/336)和67.86%(228/336)。结论禽类销售市场在市场管理上未能严格按照禽流感防控管理的要求来实施,禽类销售档的布局设置、通风设施以及禽类从业人员防护方面存在隐患,需加强市场的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管理。
- 陈凤灵何永辉周晓李阳周炳南曹国科康敏
- 关键词:家禽禽流感
- 佛山市三水区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效果,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登革热Ig M和Ig G抗体,用PCR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用布雷图指数、发病数和疫情持续时间评价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9—10月,三水区发生一起由登革热I型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现病例55例,年发病率为8.73/10万;发病高峰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男女性别间发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青壮年人群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疫情涉及到6个街道19个社区居委,病例主要集中4个居委会(园林、沙头、桥头和南边),占总病例数的60.00%,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聚集性特征,病例均具有登革热临床特征,无重症死亡病例;疫情处理初期,各疫点布雷图指标大于20,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87.50%的疫点一周内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三水区首起登革热疫情呈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的低强度流行态势,流行病学特征与广东省及佛山市的一致,流行病毒型别为I型登革热病毒;经实施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合作,动员社会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较显著。
- 何永辉郑秀钰王海荣余小庆麦雪芬许娟陈绮媚蔡文安
-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 健康中国战略下“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项目实施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通过对“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项目实施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计划免疫工作信息化宣传手段的意义和作用。“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项目自2019年在佛山市三水区启动以来,年均10484人接受了线上课堂知识培训,扫码覆盖率达到110.41%,签到率、听课率、问卷填写率分别为100.00%、91.52%、91.33%。新的学习模式节省了预防接种门诊的人力和物力,使儿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佛山市三水区“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的成效,证明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有助于提高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 何永辉周开举吴碧娇邓洁莹
- 三水区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 2020年
- 目的通过调查三水区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对疫情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三水区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点,疫情发生原因及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水平对腮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三水区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疫情持续64d,累计4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1.38%,六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罹患率(χ^2=124.54,P<0.05),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率为46.67%,疫情暴发期间,六年级学生应急接种率为29.59%,应急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调查发现共有6例流腮病例学校未及时隔离是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疫情期间学校组织班级交叉考试,可能是该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应急接种率低、是该起疫情持续蔓延的重要因素。
- 周开举吴碧娇何永辉陈绮媚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应急接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家长知信行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对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研究信息化宣传手段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10月1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出生并接受疫苗接种的婴儿7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参加"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学习,分析学习前、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比较两组15月龄时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与学习前相比,学习后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76.15%提升到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64,P<0.01);观察组婴儿5种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接种率(98.06%~100.00%)均高于对照组婴儿(95.00%~9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17,P值均<0.05),接种及时率(86.39%~96.94%)均高于对照组婴儿(80.28%~9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10.91,P值均<0.05)。观察组婴儿4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16.11%~61.67%)均高于对照组婴儿(11.11%~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3~20.09,P值均<0.05)。结论三水区"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项目有利于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儿童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
- 何永辉周开举王海荣吴碧娇邓洁莹
- 关键词:知信行接种率接种及时率
- 2011-2020年佛山市三水区50岁及以上人群AIDS流行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2011—2020年≥50岁人群的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20年佛山市三水区,年龄≥50岁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时间分布、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发现和死亡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佛山市三水区累计报告≥50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70例,其中死亡29例,占全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总报告数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以50~69岁年龄人群居多,占82.35%;男性多于女性;已婚、有配偶者占60.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占93.53%;以家政、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占35.88%。≥50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传播占83.53%。结论佛山市三水区≥50岁人群的AIDS疫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根据该人群的AIDS流行特征,加强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 何永辉王海荣周开举
- 佛山市三水区2016—201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佛山市三水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率,掌握接种疫苗的安全性,为免疫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9年佛山市三水区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采用Excel和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2019年三水区共报告AEFI个案437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30.29/10万剂次,一般反应332例(占73.68%),异常反应76例(占17.39%),未报告过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报告个案的性别比为1.59∶1,以1岁以下年龄组报告数最多,≥7岁组最少,1岁以下AEFI报告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比最高,达22.78%;接种疫苗到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间隔时间以接种后12 h内占比最高(64.76%);所有报告AEFI共涉及27种疫苗,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为:23价肺炎疫苗、麻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为:麻风疫苗、四价HPV疫苗、23价肺炎疫苗;发生的异常反应前3位分别为过敏反应-荨麻疹26例(34.21%);过敏性皮疹17例(22.37%);过敏反应-斑丘疹12例(15.79%)。结论2016—2019年佛山市三水区AEFI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系统运转正常,AEFI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苗的安全性,尤其需关注报告发生率居前的疫苗,有必要持续加强AEFI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上报及时性。
- 周开举何永辉吴碧娇邓洁莹陈俊虎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