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月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家蚕
  • 2篇动物
  • 2篇对乙酰氨基酚
  • 2篇乙酰氨基酚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特点
  • 1篇电子克隆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性
  • 1篇异烟肼
  • 1篇在家
  • 1篇脂肪体
  • 1篇中肠
  • 1篇摄入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机制
  • 1篇实验动物
  • 1篇鼠肝
  • 1篇糖基化
  • 1篇转移酶

机构

  • 4篇苏州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何月
  • 3篇徐世清
  • 3篇司马杨虎
  • 2篇朱文娟
  • 2篇殷为民
  • 2篇王海英
  • 1篇赵林川
  • 1篇周前凯
  • 1篇魏广兵
  • 1篇徐旭
  • 1篇王立鹏
  • 1篇王璐
  • 1篇纪海鹏
  • 1篇王华
  • 1篇杜贝贝
  • 1篇刘影霞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脏黑化机制及其无脊椎动物快速检测模型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高效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随意性和复方使用过量APAP类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急性肝衰竭(ALF)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哺乳类小鼠以及无脊椎模式动物家蚕为...
何月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生化机制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家蚕C型凝集素16基因(BmCTL 16)的电子克隆及序列特征和表达谱
2015年
C型凝集素是在动物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从家蚕杂交一代超亲表达的基因中筛选出一个C型凝集素16基因(Bm CTL 16),通过电子克隆、序列拼接获得了总长度为1 105 bp的序列,其5'端和3'端分别为63 bp、385 bp,预测ORF为657 bp,在3'端终止密码子下游314 bp位置为加尾信号胞质多聚腺苷化特异因子(CPSF)结合位点。预测Bm CTL16编码218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数量最多的是亮氨酸(有19个),蛋白质理论等电点(p I)6.65,分子质量25.124 4 k D。Scan Prosite结构域预测Bm CTL 16存在与其它鳞翅目昆虫CTL一样保守的糖蛋白识别位点CRD。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 CTL 16与烟芽夜蛾、小菜蛾、刺舌蝇、埃及伊蚊的同源CTL序列相似度均高达99%。对电子拼接序列进行RT-PCR验证,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与电子克隆的Bm CTL 16序列完全一致。qRT-PCR分析Bm CTL 16在5龄第1-2天幼虫中肠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之后呈现下降趋势,推测可能是家蚕5龄初期旺盛的生命活动提高了蚕体免疫功能。
王立鹏王华朱文娟何月纪海鹏王海英杜贝贝刘影霞徐世清司马杨虎
关键词:家蚕先天免疫电子克隆
对乙酰氨基酚在家蚕体内的糖基化代谢特点和对组织的损伤作用
2015年
以临床解热镇痛药基本成分对乙酰氨基酚(APAP)为模药,调查APAP在家蚕体内的代谢和对蚕体主要组织(系统)的损伤以及蚕体主要解毒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家蚕作为肝毒性药物毒理研究替代实验动物的可能性。家蚕5龄2 d幼虫经口给予APAP后0.5 h,在消化管、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均能够检测到原药,APAP主要糖基化解毒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活性也随即快速上升,其中脂肪体中的UGT酶活性上升早于血淋巴和消化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显示,幼虫消化管和脂肪体细胞中UGT家族基因Ugt30、Ugt86和Ugt89的转录水平在给予APAP后0.5 h开始显著上调。HE染色显示,高剂量APAP对蚕体消化管和脂肪体组织具有损伤作用,但AO/PI染色未发现血淋巴中死细胞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的消化管、脂肪体和血淋巴都有通过糖基化代谢APAP的解毒功能,过量的APAP对消化管和脂肪体组织都有损伤作用。
何月徐旭王海英殷为民司马杨虎徐世清
关键词:家蚕对乙酰氨基酚实验动物
摄入异烟肼对家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建立家蚕Bombyx mori的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价模型,以剂量为2 000 mg/kg的抗结核模药异烟肼饲喂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后检测其中肠和脂肪体的抗氧化解毒相关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蚕中肠组织中,总谷胱甘肽(GSH+2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均呈现迅速上升再缓慢下降趋势;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升高到较大值后逐渐降低;GSH/GSSG的比值下降表明,在72 min后中肠组织向氧化态转移。脂肪体组织中,总谷胱甘肽、GSH和GSSG含量变化均呈现迅速下降再迅速上升的趋势;GST活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后趋于平稳;GSH/GSSG比值升高表明,在72 min后脂肪体组织向还原态转移。无论雌蚕还是雄蚕,总谷胱甘肽、GSH和GSSG含量以及GST活性均是脂肪体高于中肠。雌蚕的总谷胱甘肽含量、GSH和GSSG含量高于雄蚕,但雄蚕的GST活性高于雌性。结果说明,摄入异烟肼引起了家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和酶活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脂肪体起主要解毒代谢作用。
魏广兵王璐殷为民何月朱文娟周前凯赵林川徐世清司马杨虎
关键词:家蚕异烟肼谷胱甘肽S-转移酶脂肪体中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