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素莲

作品数:37 被引量:2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扇贝
  • 11篇细胞
  • 10篇栉孔扇贝
  • 9篇文蛤
  • 9篇病理
  • 9篇病理学
  • 9篇超微
  • 9篇超微结构
  • 8篇太平洋牡蛎
  • 8篇牡蛎
  • 7篇组织学
  • 6篇组织化学
  • 5篇组织病理
  • 5篇组织病理学
  • 5篇海湾扇贝
  • 4篇电镜
  • 4篇外套膜
  • 4篇细胞病理
  • 4篇细胞病理学
  • 4篇卵子

机构

  • 23篇青岛海洋大学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渔业技...

作者

  • 37篇任素莲
  • 20篇王德秀
  • 15篇绳秀珍
  • 14篇宋微波
  • 13篇王如才
  • 5篇杨宁
  • 2篇张艳艳
  • 2篇刘竹伞
  • 2篇杨新春
  • 2篇刘晓云
  • 2篇俞开康
  • 1篇梁英
  • 1篇胡维兴
  • 1篇姜明
  • 1篇李贇
  • 1篇于瑞海
  • 1篇王崇明
  • 1篇王德秀
  • 1篇王秀华
  • 1篇喻冰冰

传媒

  • 9篇青岛海洋大学...
  • 7篇水产学报
  • 5篇海洋湖沼通报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海洋科学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7篇1999
  • 2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发育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被引量:17
1999年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卵黄发生。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与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2 个阶段。卵黄颗粒来源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吞饮小泡等多种细胞器。
任素莲王德秀王如才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卵黄超微结构牡蛎
栉孔扇贝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48
1998年
利用电镜研究栉孔扇贝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子包括头部、中段与末段三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锥形顶体位于细胞核的前端;亚顶体腔内包含疏松的低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致密,有不规则的囊泡位于其中。4个卵圆形的线粒体围绕着中心粒复合体形成了精子的中段。末段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
任素莲王如才王德秀
关键词:栉孔扇贝精子超微结构扇贝
海湾扇贝体内一种球型病毒样颗粒及宿主细胞病理学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透射电镜对养殖中罹患“性腺萎缩症”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做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病贝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感染有一种病毒样颗粒。该颗粒近球形,无囊膜,直径50~80 nm。同时在细胞质内观察到许多泡状的包涵体以及病毒样颗粒的形成过程。受感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减少,核膜膨胀、部分溶解;内质网肿胀、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嵴退化,溶酶体数量增多。
杨宁任素莲宋微波
关键词:细胞病理学病毒样颗粒
贝甲类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贝甲类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HISTOLOGICALSTUDIESONTHEDIGESTIVETRACTOFTHECONCHOSTRACA任素莲王德秀胡维兴刘竹伞(青岛海洋大学,266003)RenSulianWangDexiuHuWeixingLiuZ...
任素莲王德秀胡维兴刘竹伞
关键词:消化道组织学
栉孔扇贝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9
2001年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整个消化管从腔内到腔外 ,都由黏膜上皮、黏膜肌层、结缔组织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层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基膜很薄 ,皮下有一层平滑肌纤维 ,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腔隙 ,除直肠的外膜为浆膜外 ,其余皆为纤维膜。纤毛和黏液在食物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胃和晶杆囊上皮能分泌消化酶。胃上皮有较弱的碱性磷酸酶和脂酶活性 ,胃和晶杆囊上皮及纤毛有酸性磷酸酶活性。晶杆囊上皮的核前细胞质中含铁 ,各部位不含钙。
绳秀珍任素莲王德秀王如才
关键词:栉孔扇贝消化管组织学组织化学
海水促熟太平洋牡蛎卵子受精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4
2000年
利用铁-苏木精染色、整体封片的方法,观察了太平洋牡蛎卵子经海水浸泡促熟后的受精过程。生发泡尚未破裂的卵子,经海水浸泡后可以发育到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后10~15min,放出第一极体;受精后20~25min,放出第二极体;之后,形成雌、雄原核,两性原核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于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准备第一次卵裂。有多精入印现象并能形成多个原核,但不能正常卵裂。那些经浸泡后生发泡仍未破裂的卵子,将不能受精和发育。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细胞学卵子受精
文蛤外套膜“肥大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2003年3~5月,山东莱州某养殖场部分养殖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出现外套膜异常肥大现象.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患病贝外套膜、水管、鳃、足等器官组织内粘液细胞增多,水管两侧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粘液细胞增生尤为明显.同时,患病贝各器官组织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肿胀、脱落,生殖细胞滞育、退化,肌纤维变形、溶解,血细胞增生并诱发炎症反应等.在患病贝体内主要观察到3种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别为缘毛类纤毛虫、粘孢子虫及1种顶复门类'孢子虫'.纤毛虫数量较少,主要寄生于鳃表面;粘孢子虫数量较多,寄生在水管、外套膜、鳃、性腺、消化盲囊、血淋巴等器官组织中,以水管结缔组织内数量最多;而顶复门类'孢子虫'主要发现于消化道结缔组织中.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这3种寄生虫可能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任素莲杨新春宋微波
关键词:文蛤外套膜肥大症组织病理学
海湾扇贝一种球形病毒的形态发生及细胞病理学观察被引量:8
2004年
2001年3-5月,青岛海区养殖海湾扇贝发生外套膜"糜烂病"并导致约50%亲贝死亡,主要表现为外套膜糜烂;严重者,约2/3的外套膜溃烂呈胶水状。电镜检测发现病贝体内感染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本文报道了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由此所产生的细胞病理学变化。成熟的病毒粒子近球形,直径150~180nm,具囊膜,在细胞核附近的溶酶体内发生和增殖。发生初期溶酶体内形成板层髓样结构,随后形成块状、泡状、絮状等多形态的病毒发生基质及具有正方形花样的蛋白质晶格结构。最后,大量的病毒粒子装配形成,填充在溶酶体内。该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受感染的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内质网肿胀、核糖体脱落,溶酶体数量增多,核膜膨胀、溶解等,大部分细胞器受损。
任素莲杨宁宋微波
关键词:海湾扇贝球形病毒细胞病理学
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透射电镜下研究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的精子形成过程。精子细胞中含有前顶体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多种细胞结构 ,线粒体、前顶体颗粒的数量较多。在精子形成过程中 ,前顶体颗粒逐渐汇集、愈合成顶体泡 ,顶体泡覆盖在细胞核的一端逐渐发育为顶体 ;线粒体则向顶体相反的方向移动 ,最后移到核后端形成 4个较大的线粒体球 ;中心粒移到核后端由远端中心粒形成轴丝 ;细胞核发生致密 ,形态发生变化 ,最后形成杯状的精子核 ;多余的细胞质被抛弃。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姜明刘晓云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精子形成顶体透射电镜线粒体细胞结构
“红肉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中发现的3种病毒样颗粒被引量:16
2002年
本文报道了在患“红肉病”文蛤组织中发现的 3种病毒样颗粒。 1种主要存在于鳃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 ,呈球形或椭球形 ,大小 (5 0~ 6 0 ) nm× (5 0~ 110 ) nm,无囊膜包裹。另 1种为球形 ,直径 16 0~ 180 nm,有囊膜 ,存在于外套膜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质中。第 3种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质内 ,为无囊膜包裹的球形病毒样颗粒 ,直径为 5 0~ 80 nm。
任素莲绳秀珍王德秀宋微波
关键词:文蛤红肉病病毒样颗粒超微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