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晓非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肝损伤
  • 18篇药物性
  • 13篇药物性肝损伤
  • 8篇急性药物
  • 8篇急性药物性肝...
  • 6篇肝病
  • 5篇药物性肝病
  • 5篇住院
  • 5篇住院病例
  • 5篇综合征
  • 5篇肝窦
  • 5篇肝窦阻塞综合...
  • 5篇病例
  • 4篇利福
  • 4篇利福平
  • 4篇多中心
  • 3篇生化指标
  • 3篇鼠肝
  • 3篇土三七
  • 3篇小鼠

机构

  • 30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任晓非
  • 23篇许建明
  • 7篇宋育林
  • 6篇陈熙
  • 4篇蔡轶
  • 3篇徐德祥
  • 2篇张程
  • 2篇陈丽红
  • 2篇王巍
  • 2篇梅俏
  • 2篇王超
  • 2篇李瑞
  • 2篇齐芬
  • 1篇王亚雷
  • 1篇谢文涛
  • 1篇杨玲
  • 1篇洪汝涛
  • 1篇石海
  • 1篇何薇
  • 1篇姜海行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安徽医药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胃肠病学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2010第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全国多中心临床调研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明确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疗状况。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全国29家医院被诊断为HSOS的458例住院患者,其中239例与土三七相关。以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HSOS的西雅图标准,分析土三七相关HSOS临床征象的诊断价值;以肝脏活组织穿刺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土三七相关HSOS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价值;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Kappa值进行诊断价值评估。预后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在362例HSOS患者的药物相关性病因中,土三七239例(66.02%)。239例土三七相关HSOS患者中,腹水232例(97.07%)。腹水诊断HSO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7%和75.86%,Kappa值为0.751。斑片状和(或)地图样强化、CT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或MR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97.4%,特异度分别为88.9%、100.0%,Kappa值均≥0.75,一致性极好;斑片状和(或)地图样强化、CT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或MR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与腹水诊断HSOS的准确度均〉90%。239例土三七相关HSOS患者中,229例(95.82%)采用保肝药和利尿剂治疗,105例(43.93%)采用抗凝治疗;病死率为8.37%(20/239),病情未好转或恶化占17.57%(42/239)。血清TBiI和LDH升高与HSOS的预后不良有关(相对危险度为1.012和1.009,P均〈0.05)。结论我国HSOS住院患者的主要病因是使用土三七,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斑片状和(或)地图样强化、cT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或MRI表现为不均匀信号是HSOS的主要影像学征象。对于土三七相关HSOS,缺乏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相对较低。
任晓非诸葛宇征陈世耀杨玲姜海行张修礼马雄谢渭芬刘玉兰许建明
关键词:肝窦阻塞综合征多中心研究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调研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进行因果关系关联性评价,探讨其病因。方法统计近6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归档病例数,参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意见进行量化评分,判断可疑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列出可能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结果在201例可供评价病例中,急性肝损伤与药物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及其比例依次为:非常可能(评分〉8分)占11.4%,很可能(6-8分)占34.3%,可能(3-5分)占50.2%,不大可能(1-2分)占4.1%,无关(≤0分)占0%。在193例相关病例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常见药物前三位的是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结论国际共识意见的量化评分系统有助于评定急性肝损伤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联程度。
任晓非许建明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方法及评价被引量:13
2008年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监测的问题,在其诊断过程中,特别强调收集详细的用药史及其肝损伤反应过程临床数据,根据肝损伤血清生化指标改变的时序特征,是否有肝损伤的其他病因,以及肝损伤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等线索进行分析。本文将对在诊断过程中如何收集完整的资料、临床分析思路以及现在的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方法及其评价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规范和指导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实践。
任晓非许建明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病因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监测及其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
2006年
许建明任晓非
关键词: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肝毒性用药过程胆汁淤积性发病形式肝细胞性
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影像学特征的全国多中心调研分析
任晓非许建明王超
利福平致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适应性现象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福平广泛用于抗结核治疗,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利福平致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利福平模型组,采用利福平灌胃制备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动态监测造模第0、7、14、21、28、35、42、49 d大鼠血清ALT、AST、ALP活性以及TBIL、DBIL含量变化。造模第14、49 d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检测肝匀浆TBA、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利福平模型组血清ALT、AST、ALP活性和TBIL、DBIL含量于给药后升高,第7~21d达高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49 d ALT、AST活性和DBIL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模型组肝组织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断裂、毛细胆管扩张以及胆汁淤积。造模第14、49 d利福平模型组TBA、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第49 dTBA含量较第14 d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较第14 d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利福平模型组SOD、GSH-Px活性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第49 d利福平模型组SOD、GSH-Px活性较第14 d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可导致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肝损伤,并存在肝损伤适应性现象。
蔡轶任晓非王巍曹立宇胡闻许建明
关键词:利福平胆汁淤积适应性WISTAR
我国药物性肝病临床调研的实践与思考
@@药物性肝病是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它不仅是导致急性肝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鉴别肝脏生化指标异常病因时常常需要考虑以及做出相应临床决策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监测和防止愈益增多的药物性肝病,需要在认识药物性肝病诊治现...
许建明任晓非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
文献传递
褪黑素调控自噬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并探索其与自噬水平调控的相关性。方法HSC-T6共设置5组:对照组、模型组、MEL(低、中、高)处理组。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换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使细胞同步化于G_(0)期,再培养24 h后除对照组外各组加入PDGF-BB(终浓度为10 ng/ml),MEL处理组加入MEL(低剂量组为1 nmol/L,中剂量组1μmol/L,高剂量组为0.1 mmol/L),孵育48 h。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MEL对PDGF-BB激活的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HSCs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HSCs LC3b mRNA、α-SMA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HSCs的超微结构以了解自噬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GF-BB能诱导HSCs的增值(P<0.01)。与模型组比较,MEL能抑制PDGF-BB激活的HSCs增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C3b、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LC3b mRNA、α-SMA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MEL能抑制这种作用(LC3b:P<0.05,P<0.01;α-SMA:P<0.01)。透射电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自噬溶酶体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MEL处理组自噬溶酶体显著减少(P<0.01)。结论HSCs的增殖可能与自噬激活有关,MEL抑制HSCs增殖可能与其下调自噬水平相关。
陈涤非揭磊黄启鸣徐德祥任晓非洪汝涛
关键词:褪黑素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自噬PDGF-BB
111例抗结核药致肝损伤住院病例调研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与国际标准RUCAM评分系统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和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111例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1例抗结核药导致的肝损伤中,101例符合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络提出的资料完整性标准。按照国际共识意见进行临床分型:肝细胞型81例(80.2%),胆汁淤积型16例(15.8%),混合型4例(4.0%)。采用RUCAM量化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是:非常可能2例(2.0%),很可能63例(62.4%),可能32例(31.7%),不大可能4例(4.0%),无关0例;采用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入选病例进行评定:确诊38例(37.6%),疑似57例(56.4%),排除6例(5.9%)。结论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符合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规律。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与RUCAM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
陈熙许建明任晓非曹云海徐娟
关键词:抗结核药肝损伤
我国药物性肝病临床调研的实践与思考
药物性肝病是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它不仅是导致急性肝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鉴别肝脏生化指标异常病因时常常需要考虑以及做出相应临床决策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监测和防止愈益增多的药物性肝病,需要在认识药物性肝病诊治现状的...
许建明任晓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