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小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董事
  • 7篇民国
  • 6篇董事会
  • 6篇教育
  • 5篇董事会制
  • 5篇董事会制度
  • 5篇民国时期
  • 4篇校董
  • 3篇视域
  • 3篇校董会
  • 3篇历史考察
  • 2篇大学治理
  • 2篇大学自治
  • 2篇董事制度
  • 2篇学科
  • 2篇自治
  • 2篇晚清
  • 2篇晚清民国
  • 2篇教育学
  • 2篇高校

机构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任小燕
  • 1篇余嘉云
  • 1篇胡金平

传媒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高教探索
  • 1篇科技经济市场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教育学报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山东高等教育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洋政府时期国立大学校董会制度的探索与困境
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校董会制度是民国教育界一次自下而上的教育制度改革实践,也是北洋政府在形势所迫下一次被动的教育制度改革.国立大学校董会与生俱来的政府化特征,注定了根植于自由土壤下的校董会制度的贸然嫁接,必然出现&quot...
任小燕
关键词:校董会教育改革北洋政府时期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的立法进程
2021年
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经历了从清末民初的法外生存与制度失序,到北洋政府时期的进入立法与权力规范,再到广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强化与权力转向等发展阶段。校董会制度的教育立法进程受到制度来源、制度试验,以及国家战争、民族主义、教育经费、文化观念、教育权力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遵循着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断裂平衡原则,并借国家政治权力的介入,从民间试验走进国家立法,从制度失序走向制度规范,从制度危机走向制度平衡。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的立法进程,实质是政府与学校、社会、教会等多元办学群体的一场教育权力博弈,并在学校所有权与治校权的离合之中,最终完成了校董会权力的合法性转向。
任小燕
关键词:晚清民国教育立法历史制度主义权力博弈
民国时期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的构成、困局及改组被引量:1
2019年
民国时期,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在16年间由商业精英担纲,高度集权,掌控校政决策。虽经两度改组,却依旧保持着这一制度特征。厦大董事会制度深受儒家精英主义之影响,甚至直接翻版了陈嘉庚公司的管理模式。这一由商界精英群体主导的"外行决策型"董事会治校模式,迥异于其他私立大学"投资保护型"董事会,以及由学者精英群体主导的评议会治校模式,难以获得民国社会的普遍认同。随着两次改组,厦大董事会也呈现出从外行决策到多方议决的制度转向,这也是民国教育实践的普遍选择。
任小燕
关键词:民国时期董事会制度大学治理
就近入学政策下学区意识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学区意识,是由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及有限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而引发的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的选择与认同。学区意识导致并激化了教育中的功利意识、阶层意识、“门第”意识、形式主义等诸多负面效应,进而背离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针对学区意识,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消解对策。
任小燕胡金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
近代公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动议、实践与影响——以1920年南高师、北大招收首批女生为中心的考察
2019年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开我国近代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尽管两校从动议、决策到实践均有着不同的政策建构,但都遭遇了来自教育界、政府、家族关于女子社会性别、教育性别等认知上的巨大阻力。两校首批女生的学历、专业定位与职业选择,使得这场"破冰之旅"日益呈现出女子中学、女子师范与公立大学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科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由来已久的教育差异,以及制度衔接的矛盾与困境,从而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1922年新学制的进程、全国大学乃至中学男女同校的普及,以及女子教育的现代转向。
任小燕
关键词:男女同校
大学治理视域下对民国大学董事会制度研究的两次高峰
2015年
关于民国大学董事会制度,中国先后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出现过两次研究高峰,主要围绕董事会的制度结构、内部权力运作、外部制度生态、制度实践效果等主题展开。两次研究高峰积极回应大学治理中的教育问题,研究视角从内部史向外部史拓展,学科视野从单一走向多元,研究群体由多元转向单一,研究形式由依附趋向独立。随着当下大学治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对民国大学董事会制度的研究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后续研究将逐步探索和建构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完整体系,弥补横向研究的不足,学科视野从碎片走向融合。
任小燕
关键词:民国教育大学治理中国教育史
晚清和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双层董事会”的制度转向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清末教会书院向教会大学的转型,"西方托事部-在华校董会"的双层董事会制度普遍出现,并先后出现三次制度转向。北洋政府时期出现第一次制度转向,大学治理权由西方托事部转向在华校董会;南京政府初期出现第二次制度转向,治理权由西方人士为主转向中方人士为主;全面抗战前后出现第三次制度转向,治理权由西方教会转向中国政府。在三次制度转向中,政策与实践、初衷与结果不尽一致,甚至名实不一,反映出政府与教会对教育权力的博弈,也是中国政府将教会教育纳入中国教育体系的过程。
任小燕
关键词:晚清民国
近代南高师教育科学化的历程及其审思--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建制关系为中心被引量:1
2022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学化历程深受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以及杜威实验主义教育学之影响,由此发展而来的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育学科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策源地和学术重镇。在制度设计上,以心理学为基础学科,并在系科建制、课程建设以及教育实验所、教育心理学部和附属实验学校教育实验等方面得以体现。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家意志与学科理念的博弈中,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部及其学习心理实验班先后从教育(师范)学院中剥离,心理学在教育(师范)学院的独立建制不复存在。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地位被重新评估。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学界、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科学化及其实验效果的质疑与审思。
任小燕余嘉云
关键词:教育科学化
当代学校网络化管理的现状、反思与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工具理性作为现代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急遽变革下产生的人类社会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在学校网络化管理中体现出一定的公平、信任和效率。然而当下学校对网络平台管理极度推崇和过度使用,甚至本末倒置,唯网络管理之马首是瞻,从而导致了当代学校管理的低效、重复、无序、悬置等一系列新问题乃至悖论的产生。网络平台管理只能作为学校管理的辅助工具而有限度地存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在于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事制度、管理机制、合作模式、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深度改革。
任小燕
关键词:网络化管理网络平台学校管理
近代高师制度变革与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调适——以国立东南大学与中央大学为例
2022年
近代高师制度变革带来了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调适。1921年,东南大学在全国率先完成从高师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向,其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师资培养、教育行政、学术研究三个基本功能。此后,三者范畴不断变化,重心不断转移,集中表现为师资培养和学术研究孰为中心,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政府、学界和毕业生的广泛讨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调适是高师制度、学术理念和实践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折射出近代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普遍境遇。
任小燕
关键词:课程演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