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沐阳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 平民意识——新写实小说精神取向之一被引量:2
- 2004年
- 新写实小说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创作思潮,集中体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理想、终极关怀、生存心态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平民意识成为其最突出的精神取向之一。作品中小人物相对集结的平淡、琐屑与粗鄙,其精神向度不在有意展示生活的自然主义,而是通过非崇高的人生情态揭示生活的底蕴,展示人情人性的潜在本色。
- 于沐阳
-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平民意识
- 由“青春中国”到“第三文明”——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选择的必由之路被引量:3
- 2009年
- "青春"哲学与"第三文明"观均衍生于现代中国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且忧患不断的"五四"时代,是同属于李大钊的两个独特思想命题,体现了他对处于水火之中民族的深切关怀和解决现实深重危机的渴望。前者融现代宇宙观、国家观、人生观、历史观于一体,为李大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思想准备;后者则是李大钊社会政治理想的现实目标和价值述求,并以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为现实指归。"青春"哲学与"第三文明"观为李大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现实图景。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实现了李大钊思想从价值理性到工具理性的飞跃,印证了他最终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必然性。
- 于沐阳
- 关键词:青春马克思主义
- 对民族特色地方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 2017年
-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和学校双语双文化的特色和优势,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 于沐阳
- 关键词:民族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
- 韩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回顾和分析了韩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总结出了它的四个特点,即:一级学科的设置由国家控制,严格管理;二级学科设置灵活自由,实行动态管理;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随科学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变化;国家鼓励各大学针对国外留学生设置研究生院与新的学科专业、课程。
- 崔雄权于沐阳商昌宝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 理想坚守中的孤独身影——世纪之交小说中知识分子书写之一
- 2017年
- 在19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多元格局中,有些小说中的人物保持着知识分子的身份确认,维护着对于知识分子价值原则、人格操守的承诺,表现出一种守望理想、维系尊严的姿态,提供了为数不多的能够体现知识分子价值精神的形象;他们中有的在绝望中以死抗争,堪称知识分子最后的英雄主义者。有的在困境中坚守理想,为理想、信念、价值、意义、人文关怀等都处于失范与重组的转型期保留了一些希望。有的在突围中遭遇不幸,不是直接面对死亡就是陷入更深重的尴尬。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文学存在让这个灰暗的时代有了些许的亮色。
- 于沐阳
- 关键词:反抗守望突围悲剧
- 社会转型语境下世态民生的真实抒写——新写实小说论
- 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写实小说生成、发展的语境——社会转型为切入点,对新写实小说崛起的时代因缘、艺术品位、精神内涵、阅读效应、文学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成功与缺失,并为以后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
- 于沐阳
- 文献传递
- “奴在心者”的定形——论方方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
- 2016年
- "奴在心者"是巴金老人对于建国后中国知识分子经历了种种政治运动,形成了奴隶性、自私性、虚伪性、怯懦性等人格特征的概括;《乌泥湖年谱》以"反右"运动为背景,塑造了知识分子群像。揭示了他们如何在反复无常的政治运动与没完没了的"改造"中,一步一步"显形"、"变形"、"定形";方方以非亲历者的身份,确立了一种重回历史现场的"真实性"叙事方式。形成了充满当代感的审视与批判,从而获得了对于历史反思的超越。
- 于沐阳
- 关键词:知识分子人格特征
- 为了不应遗忘的历史苦难——评《一粒微尘》
- 2019年
- 《一粒微尘》叙述了一个小人物的苦难故事,展现了那个不正常的岁月中人的悲剧,为我们留下了无法忘却的生命镜像。小说的作者并不是这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所以在表现苦难、展示人性时往往能够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去解读历史、触摸人性,因而也更冷静、客观,更具有说服力。小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对历史性危机进行了展示和反省。这种历史的追问,既有对政治强权的诘问,又有精神建构的悲悯;既有悲愤的责问,又有深切的同情。
- 于沐阳
- 关键词:小人物
- 谈长篇小说《花腔》对“革命”的重新想象
- 2014年
- 《花腔》是对中国革命史奇特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解读。小说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现代性”诉求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是“启蒙现代性”被“革命现代性”置换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悲剧性的危机。反思的是“五四”以降,真正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知识者与革命的关系,解构的正是他们参与并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追问了“五四”至建国这段革命进程中知识者的命运如何被革命改写。在反思知识者与革命的背后,是对建国后知识分子更为深重的苦难追根溯源。
- 于沐阳
- 关键词:《花腔》知识分子
- 困顿与迷失——世纪之交小说中知识分子书写之一
- 2024年
- 世纪之交中国的社会秩序以及人的道德准则、价值理想等都处于重建过程之中,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形态和精神状态也开始日趋复杂、暧昧,包蕴着多种存在的新的可能性。作为生活之镜的文学形象也很快反映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之中,小说中人物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构成了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文学的一道颇为耐人寻味的精神景观,无论是空虚者、迷失者还是困顿者,都成为时代骤变在人的心灵上投下的阴影。他们的精神征候在相当程度上折射着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理想诉求、道德水准,成为这个时代里的最深刻标记之一。
- 于沐阳
- 关键词:知识分子小说困顿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