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丽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鲁迅纪念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4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叶灵凤
  • 2篇忧思
  • 2篇展览会
  • 2篇鲁迅故居
  • 2篇名人
  • 2篇木刻
  • 2篇故居
  • 2篇故居保护
  • 2篇博物
  • 2篇博物馆
  • 1篇新月
  • 1篇新月诗派
  • 1篇兄弟
  • 1篇兄弟失和
  • 1篇玄同
  • 1篇学术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类
  • 1篇译文

机构

  • 20篇上海鲁迅纪念...

作者

  • 20篇乔丽华

传媒

  • 4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上海鲁迅研究
  • 1篇纪念鲁迅倡导...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迅收藏的汉画像“二桃杀三士”——兼谈鲁迅与章士钊之争
本文认为鲁迅1923年发表的杂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中对"二桃杀三士"的典故的阐释,与其1915—1923年间倾注大量心力购买搜集汉画像拓本,特别是对武梁祠画像石的深入研究有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鲁迅、胡...
乔丽华
文献传递
鲁迅与荷兰文学的风景——鲁迅所译穆尔塔图里的随笔及其他
2024年
本文对鲁迅早年手抄《拟购德文书目》及北京鲁迅博物馆所编《鲁迅藏书和手迹目录》中所涉及的荷兰作家进行考察,以此重新审视鲁迅与荷兰文学的关系。在此背景下考察鲁迅所译穆尔塔图里的两篇随笔,认为1924年至1926年鲁迅翻译了穆尔塔图里和望·蔼覃两位荷兰作家的作品,既是为了一偿夙愿,也是为了开启新的文学道路。其中,穆尔塔图里的小说和杂文具有现实战斗性,其晚年撰写大量杂文,以杂文这种自由的体裁和直率的风格抨击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偏见与歧视,可能对鲁迅后期选择的文学道路产生影响。
乔丽华
关键词:杂文
试论人物博物馆对历史人物研究的作用
<正>所谓人物博物馆(包括纪念馆、名人故居等),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表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而设立的纪念设施和机构。人物博物馆以历史人物为主题,这是与其他综合性或专题性博物馆的根本区别。因此,人物博物馆虽然不是专门的史学研究机...
乔丽华
“寂漠”译文中的鲁迅印记——鲁迅对爱伦坡的接受再考察
2024年
“寂漠”初刊于《河南》第八期,译者署名“独应”,收入《域外小说集》后改题为“默”,译者署名周作人。本文首先考察了周氏兄弟1905年以来对爱伦坡的介绍、“寂漠”开篇所引希腊诗人阿尔克曼的诗句的翻译,并重点考察了“寂漠”译文中部分语词与鲁迅的相关度,同时比对了“寂漠”和“默”两个版本字词的变动,分析了这一修改的原因和指向。基于这篇译作不仅在用词上有鲁迅印记,在情感思想上也有鲁迅的鲜明特征,本文认为该译作极有可能是周作人口述,鲁迅笔译,或周作人从英文本翻译后经鲁迅校对、修改和润饰。
乔丽华
关键词:爱伦坡语词
“左翼”与“新月”的辉映——读《砖瓦的碎影:中国现代文学论》被引量:1
2003年
乔丽华
关键词:文学流派新月诗派
鲁迅与第一次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兼谈鲁迅与叶灵凤
<正>一、鲁迅为什么不参观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1935年元旦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在北平太庙首次展出,随后由金肇野、唐诃携带到天津、济南、太原、汉口、上海等大城市展出,各地反响热烈。这是第一次全国性的木刻展览会,展品中木刻青...
乔丽华
文献传递
“独应”系周氏兄弟共同笔名考论
2023年
尽管以往有研究者指出署名“独应”的文章与鲁迅也有关联,但始终缺乏确证。北京鲁迅博物馆所编《中国近现代名人手札大系》第7卷(周作人卷)中收录的“独应”致钱玄同信,对照《钱玄同文集》中所收录的钱玄同致鲁迅信,为“独应”作为兄弟二人共同笔名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而从现存20封鲁迅致周作人书信中,可以看到鲁迅与周作人在翻译上的合作,比之林纾与魏易等的合作,要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景观。由此,研究者不仅要关注周氏兄弟的“分”,也要重视他们之间的“合”。
乔丽华
关键词:钱玄同署名
从陈列展览中学习文物知识——读沈从文《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有感
如今进入博物馆工作的研究人员,有不少是文学或历史专业毕业生,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是从书本到书本,对陈列展览往往不够重视,对第一手的实物或图片资料反而很少加以利用。近日重读沈从文《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
乔丽华
关键词:陈列艺术
文献传递
重抄稿的意义——从手稿看鲁迅《集外集》各版本的编校被引量:2
2020年
大约在1935年前后,鲁迅重新誊录了集外文(已在刊物发表但未收入鲁迅自编杂文集的文章)约30篇。这些誊抄稿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已收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第八册,读者可以看到:这批抄稿都用绿格稿纸抄写,大部分系鲁迅手迹,也有部分剪报,有部分是许广平代抄;字迹整洁,几乎没有涂改,文末一律注明原发表刊物和日期。
乔丽华
鲁迅与《浙江潮》时期的蒋观云
2022年
由于1907年后蒋观云成为保皇派,长期以来鲁迅研究界对其人评价不高。本文基于近年来学界对于蒋观云的研究和评价,追溯1903年他与《浙江潮》的关系,及其作为绍兴同乡、前辈对于鲁迅的影响。《浙江潮》时期的蒋观云尽管已经流露出对革命的矛盾心绪,但总体而言属于革命派,特别是这一时期他积极声援因"《苏报》案"入狱的章太炎,无疑是鲁迅等青年留学生心目中的潮流人物。鲁迅自第五期起给刊物投稿,成为《浙江潮》的作者,这其中除了好友许寿裳约稿等直接因素,"《苏报》案"后他与《浙江潮》主编之一蒋观云交往密切,也是应该考虑的。
乔丽华
关键词:《浙江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