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三上襄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千叶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位点
  • 2篇菌株
  • 1篇毒力
  • 1篇英文
  • 1篇脓肿
  • 1篇诺卡菌
  • 1篇诺卡菌感染
  • 1篇皮下
  • 1篇种群
  • 1篇微卫星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小鼠
  • 1篇临床菌株
  • 1篇脑脓肿
  • 1篇狼疮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红斑
  • 1篇红斑狼疮

机构

  • 5篇千叶大学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三上襄
  • 4篇朱键
  • 2篇刘莹
  • 2篇康颖倩
  • 2篇大楠悦子
  • 1篇曾凡钦
  • 1篇席丽艳
  • 1篇贺娟
  • 1篇王丹霓
  • 1篇陈伟雄
  • 1篇陈玉如
  • 1篇罗振华
  • 1篇张金娟
  • 1篇王和
  • 1篇王梅竹
  • 1篇赵亮
  • 1篇鲁长明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和巴西临床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菌株的种群和基因型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rubii)临床菌株在国内和巴西多位点微卫星位点定型(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typing MLMT)的种群分布特征,探讨并分析两国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MLMT基因型差异。方法对已鉴定的69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进行DNA提取,采用3个微卫星位点(CNG1、CNG2、CNG3)的正反序列引物对相应的微卫星位点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后测序;测序后计算出每一菌株位点基序重复数(CNG1对应TA重复,CNG2对应GA重复,CNG3对应CAT重复);结合不同基序重复数判定各菌株的基因型。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3株被MLMT基因分型的国内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菌株中有5种基因型被鉴定,其中29株为MLMT-17,占87.88%;而在36株巴西临床菌株中有10种基因型被鉴定,其中19株为MLMT-13,占52.78%。结论两国间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菌株的主要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巴西临床菌株的基因型分布表现为多样性。
朱键刘莹大楠悦子三上襄
关键词:临床菌株
SLE并发鼻疽诺卡菌感染引起皮下及脑脓肿一例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探讨一例SLE患者脑脓肿及皮下脓肿的病原菌。方法 从患者脑脊液和皮下脓肿取材 ,涂片Gram染色并培养。结果 涂片Gram染色阳性 ,培养菌落类似星形诺卡菌 ,但在生化特性方面略有不同 :抗酸性为阳性 ,尿素酶阳性 ,不分解酪氨酸、黄嘌呤 ,能发酵葡萄糖、鼠李糖、赤藓糖。可在 45℃生长 ,确证为鼻疽诺卡菌并证实此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小鼠动物实验证明它可引起多发性脑脓肿。结论 鼻疽诺卡菌有致病性 ,多重耐药性 ,毒力强 ,尤其在SLE患者可致严重后果。
席丽艳鲁长明曾凡钦陈伟雄三上襄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脓肿
IGS基因及RAPD标记分析在加特隐球酵母基因分类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根据ITS1-5.8S-ITS2区域的特异核酸序列变化,加特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gattii(≡新型隐球酵母加特变种Cryptococcu neoformans var.gattii)可分为6种基因型。本研究通过检测加特隐球酵母的IGS基因,发现其IGS序列有着更丰富的变异和信息位点。通过结合加特隐球酵母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图谱比较研究,与IGS和ITS的序列分析结果大体一致,说明新近发现的加特隐球酵母ITS8型确实有别于以前报道过的其他加特隐球酵母ITS基因型。研究证明IGS1及IGS2基因片段分析可以作为加特隐球酵母基因分类鉴定中有效的辅助鉴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多种基因分类鉴定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揭示新型隐球酵母加特变种种内不同基因亚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
康颖倩朱键罗振华王和三上襄
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株与环境株微卫星基因型的小鼠毒力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巴西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neoformans var.grubii)多位点微卫星定型( multilocus microsatllite typing, MLMT)在临床和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微卫星型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临床株和环境株的毒力差异。方法根据多位点微卫星分型技术对分离自巴西的40株(17株临床株和23株环境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进行分型,筛选出临床株及环境株中分布占优势的菌株,应用小鼠毒力试验分别对其进行毒力检测,通过发病情况及病理切片比较毒力差异。结果40株格鲁比变种共鉴定出11种微卫星型,临床株中的优势菌株为MLMT-13型,共9株,占临床株的52.9%(9/17),环境株中的优势菌株为MLMT-36型,共10株,占环境株的43.5%(10/23);小鼠毒力试验结果显示MLMT-13型感染小鼠后发病率为100%,而MLMT-36型发病率为7.5%,且病理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格鲁比变种在从环境迁徙到宿主的过程中,毒力随环境的变化发生了改变,该变化也可在其微卫星重复序列上体现出来。该实验证明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的分布及来源与微卫星型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株MLMT-13型和环境株MLMT-36型之间存在着显著毒力差异。
康颖倩赵亮王梅竹张金娟贺娟陈玉如王丹霓朱键三上襄
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国内菌株的多位点微卫星灶分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应用多位点微卫星灶分型(MLMT)对国内6个城市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rubii)进行基因分型,了解该变种的国内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提取已鉴定的43株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DNA,用PCR对3个微卫星位点(CNG1,CNG2,CNG3)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后测序。再计算每一菌株位点基序重复数(CNG1对应TA重复,CNG2对应GA重复,CNG3对应CAT重复);据基序重复数判定各菌株的基因型。结果所有43株菌中,MLMT-17型占83.72%,该型在临床和环境的菌株中分别占86.67%和70%。MLMT-39、-40是新发现的基因型。结论在我国,MLMT-17是最常见的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基因型,普遍存在于临床和环境菌株中,表明国内临床新生隐球菌病的感染菌株主要源于本土环境菌株。
朱键刘莹大楠悦子三上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