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 1993年
- 本文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8例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CPH),术中使用8~10mm金属内支架在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形成人工通道,达到降低门脉压力、防止上消化道再出血、缩小脾脏、减少腹水的目的。TIPSS术后,症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明显改善。笔者认为:TIPSS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降低门脉压力的非手术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性小等优点,因此,应成为治疗CPH消化道大出血的首选方法、同时对Child分级较好的中早期CPH患者也可以起到预防出血的作用。
- 褚建国陈肇一黄卓英朴龙松刘淑英杨淑惠齐自荣李学甫简一平张秀荣
- 关键词:肝硬变门脉高血压导管插入术
- 右房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报告
- 2003年
- 魏璇黄丛春谈维洁罗惠兰朴龙松齐自荣杨淑惠刘朝中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主动脉溃疡性病变11例诊治体会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主动脉溃疡性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报道11例主动脉溃疡性病变的诊治。方法:年龄49~81岁,突发胸痛5例,体检发现3例,术中遭遇3例。并发症高血压7例、冠心病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白塞氏病1例,多发动脉瘤1例。其中主动脉升段窦管交界处2例,主动脉弓部2例,降主动脉胸部4例,降主动脉腹部起始部2例,降主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1例。合并壁间血肿4例、下肢急性事件1例。病原体:金葡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梅毒2例。结果: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同期收治的主动脉疾病患者(10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患者没有住院死亡,多发动脉瘤合并溃疡院外随访2 w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期在3个月~4年,壁间血肿患者血肿均消失。梅毒感染诱发腹腔干开口上主动脉干虫蚀样溃疡患者随访1年,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对于主动脉溃疡性病变要注意病原学检查与相应治疗,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 张红超刘朝中李令珂朴龙松刘新宾段伟宋云龙吴迪李利姚克纯齐自荣陈元恒侯迈王翠霞徐金星杨军民
- 关键词:腔内治疗
-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双介入性”治疗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双介入性”灌注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资料与方法 对47例肝内单个或2个以上病灶并均有门静脉癌栓者,行直接肝动脉和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明确肿瘤、门静脉癌栓及血供情况。视门静脉癌栓的程度制定出介入化疗栓塞方案。采用三联用药、超液化碘油及酌情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肝内肿瘤和门静脉癌栓进行直接或间接介入栓塞治疗。其介入治疗后6~36个月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和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经介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6、12、24、36个月的总生存率(98.9%、84.3%、46.7%、4.2%)显著高于单纯化疗药物灌注组(P<0.001);与无门静脉癌栓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近(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并非栓塞的禁忌症。采用“双介入性”的化疗及栓塞为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与无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相近、个别甚或超过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 屈国林邓京京徐家兴齐自荣吕春燕邹一军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介入化疗栓塞
- 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1例报告
- 2003年
- 魏璇谈维洁罗惠兰朴龙松刘淑英齐自荣杨淑惠刘朝中
- 关键词:心律失常植入型除颤器
-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三维旋转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数字减影机.对20例疑有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旋转DS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再与常规DSA检查比较.得到关于动脉瘤的定位、动脉瘤清晰度、瘤颈及血管分支的解剖图像。结果常规DSA检查发现16例16个动脉瘤.其中3例3个动脉瘤的方向和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显示不清,1例1个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4例阴性。加摄旋转DS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后,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的18例18个.2例未见动脉瘤;且动脉瘤的全貌.瘤颈的位置与结构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避免了因血管重叠而产生的对动脉瘤的遮挡。结论旋转DSA可更好、更清晰的连续显示动脉瘤的颈部及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加三维重建后动脉瘤的大小、方向、与载瘤动脉周围血管的关系成立体解剖结构.即提高了动脉瘤的血管造影诊断准确性.又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价值。
- 董连强朴龙松程钢戈齐自荣武琛黄永安张宝国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颅内动脉瘤
- 无创检查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各无创检查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无创性血管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的患肢分级情况及各段相应血管的分级结果相比较。结果:①将各无创检查按有无病变分级,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各无创检查与DSA检查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患肢疼痛分级的准确度75.61%,敏感度85.29%,特异度28.57%;患肢皮温测定的准确度87.18%,敏感度87.88%,特异度83.33%;踝/肱指数(ABI)的准确度84.21%,敏感度84.85%,特异度80%;下肢彩色超声检查的准确度80.56%,敏感度82.72%,特异度74.07%;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准确度93.75%,敏感度97.33%,特异度80.95%;②将疼痛、ABI、彩超、MRA检查精确分级后,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60.98%、60.53%、70.37%、84.38%。结论:通过各项无创检查,可基本确定病变性质、部位及严重程度,但疼痛分级符合率较低、皮温测定受外在因素影响,ABI易漏诊,彩超有低估病变的缺陷,MRA有高估病变的缺陷,还不能完全替代DSA检查。
- 柴萌张海涛黄丛春罗惠兰谈维洁朴龙松齐自荣刘朝中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X线血管造影无创检查
-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 柴萌张海涛罗惠兰谈维洁黄丛春朴龙松齐自荣刘朝中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小支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小支架 (直径 <3mm)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在急诊的情况下 ,采用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 ,对 4 6处犯罪血管病变进行了支架植入 ,根据使用支架的大小分为大支架组 (n =2 8,直径≥3mm)和小支架组 (n =18,直径 <3mm)。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期间的无事件发生率、再心绞痛、再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术和急诊介入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的无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两组间均无再发AMI、急诊介入治疗、亚急性血栓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大支架组有 1例在犯罪血管支架植入后 2h发生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经电转复后行急诊冠脉搭桥术。 2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在介入治疗血管再通后仍不能控制病情 ,分别在术后 3h和 5h死亡。 1例急诊术后 1h再发心绞痛经药物治疗后完全缓解 ,以上 4例均为 3支病变。小支架组仅在 1例术后拔鞘管时迷走神经兴奋引发心绞痛 ,经药物治疗缓解。结论 与大支架组相比并未见到小支架植入后增加了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均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
- 刘朝中黄从春魏璇罗惠兰谈维洁朴龙松齐自荣杨淑惠刘姝英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 乌拉地尔对无或低再灌注血流现象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刘朝中黄从春魏璇罗惠兰谈维洁王俊华朴龙松齐自荣杨淑惠刘姝英
- 关键词:乌拉地尔再灌注损伤影响因素介入治疗冠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