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荣欣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荔枝蝽
  • 2篇若虫
  • 1篇形态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驱避
  • 1篇历期
  • 1篇己烯
  • 1篇光照
  • 1篇和光
  • 1篇黑暗
  • 1篇发育历期
  • 1篇捕食
  • 1篇捕食功能
  • 1篇捕食功能反应
  • 1篇捕食行为
  • 1篇触角

机构

  • 5篇海南大学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5篇黎荣欣
  • 4篇王玉洁
  • 4篇赵冬香
  • 3篇赵怡楠
  • 2篇吴娇
  • 2篇高景林

传媒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还传播龙眼鬼帚病,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和果品品质。本文从种植抗性品种、预测预报、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防治荔枝蝽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蝽类和荔枝蝽信息素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对荔枝蝽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展望,探讨其综合防治技术。
黎荣欣赵冬香王玉洁高景林
关键词:荔枝蝽
荔枝蝽聚集行为机理的初步研究
荔枝蝽是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以荔枝蝽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了解其田间聚集行为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其聚集行为机理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全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1龄若虫聚集高峰期为3月上旬至3月中旬,...
黎荣欣
关键词:荔枝蝽驱避
文献传递
触角和光暗对荔枝蝽若虫聚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封闭空间生物测定法,研究有无触角时以及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荔枝蝽若虫的聚集情况。结果表明,未剪除触角的荔枝蝽若虫的聚集百分比为46%-68%,而剪除触角的荔枝蝽的聚集百分比为22%-38%.两者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光暗条件对荔枝蝽的聚集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黎荣欣王玉洁高景林赵怡楠赵冬香
关键词:荔枝蝽触角光照黑暗
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被引量:13
2015年
为明确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若虫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若虫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能力变化、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行为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广斧螳7龄若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广斧螳8龄若虫对荔枝蝽1~4龄若虫、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1~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方程。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攻击系数最高,分别为1.3617和1.2422;广斧螳8、10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均为122.0头。捕食同一龄期荔枝蝽若虫时,广斧螳若虫的搜寻效应会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9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广斧螳可能具有作为有效天敌应用于荔枝蝽生物防治的潜力。
王玉洁吴娇赵怡楠黎荣欣赵冬香
关键词:荔枝蝽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行为
广斧螳室内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了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广斧螳属于渐变态昆虫.1年完成1个世代.一生经历卵、若虫与成虫3个虫态.在室内通过人工饲养可完成1个世代,且无越冬现象.若虫一般经9~10个龄期后羽化为成虫.雌、雄成虫世代历期分别为352.7 d和299.9 d(P<0.01).1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为34.40%,6龄若虫的死亡率最低,为0.19%.雌、雄成虫体长之间呈极显著差异,与头壳宽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3.207+1.013x1与y2=-6.405+1.502x2.
王玉洁吴娇黎荣欣赵怡楠赵冬香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形态学发育历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