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新第

作品数:34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主题

  • 11篇语音
  • 7篇语音研究
  • 7篇汉语
  • 6篇声母
  • 5篇敦煌写本
  • 5篇音韵
  • 5篇写本
  • 4篇中原音韵
  • 4篇近代汉语
  • 4篇共同语
  • 3篇入声
  • 3篇唐五代
  • 3篇反切
  • 2篇杂剧
  • 2篇直音
  • 2篇入声字
  • 2篇全浊
  • 2篇全浊声母
  • 2篇浊声母
  • 2篇例证

机构

  • 23篇重庆师范大学
  • 11篇重庆师范学院

作者

  • 34篇黎新第

传媒

  • 9篇语言研究
  • 6篇古汉语研究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重庆师院学报...
  • 3篇语言科学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语文建设
  • 1篇中文学术前沿
  • 1篇南大语言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方言、音韵与普通话平、翘舌声母字的分辨
2007年
分辨普通话平、翘舌声母的字,不一定要立足于普通话自身,也可以立足于方言与音韵,从音质和音类两方面入手。
黎新第
关键词:方言音韵普通话
金诸宫调曲句的平仄与入声分派被引量:2
1993年
借助于判定金诸宫调曲句特定位置的平仄,考察其中两种入声字的实际分派。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问题与方法,二、统计,三、分析与结论。从金诸宫调到早中期元杂剧,全浊入声至少尚有19%不作平声,清入声至少已有19%用作平声。这主要应是新、旧读并存的表现。《中原音韵》"入派三声"具_有规范性质。本文的考察还有助于解释《辍耕录》"入声似平声,又作去声"与《中原音韵》的差异。
黎新第
关键词:诸宫调中原音韵平作仄声
李开先古体诗及《诗禅》所见古入声韵状况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李开先所作古体诗中,有不少包含古入声韵脚字的韵段;所作《诗禅》中,也有颇多一方或双方为古入声字的谐音谜语。借助对二者的穷尽式统计和分析,可以确认:近代汉语中的古入声韵,在十六世纪初的中国北方地区,已经临近消失。
黎新第
近百年来宋辽金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述略被引量:5
2004年
以对不同性质材料的研究为依据 ,略述近百年来宋辽金时期汉语共同语语音研究的主要成果 。
黎新第
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庚青、东钟相混被引量:2
2017年
在敦煌写本愿文、诗集残卷及社邑文书的别字异文中,已经出现仅限于唇音和喉牙音合口的庚青、东钟两韵字相互代用的例证.这或可表明:元时《中原音韵》的此类字庚青、东钟两韵兼收,至迟在五代时期的汉语西北方音中已见端倪.
黎新第
关键词:敦煌写本五代时期
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的微、日二声母——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所见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尚有微母和日母的见解,借助敦煌写本别字异文材料的增加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试证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微母已现消失迹象,日母也已现分化趋势。
黎新第
一个出自明代后期江西籍士人笔下的正音样本——张位《问奇集》所见直音研究
2019年
张位笔下的正音就是当时官话音。从所见音变特征看,当时官话音既有当时南京音或江淮方音特有的成分,又有当时北京音特有的成分。样本中还掺入了不少当时赣方音的成分。
黎新第
关键词:直音正音
《韵镜》异常归字所见时音辨析被引量:1
2005年
按照通常的认识,《韵镜》是根据《切韵》系韵书编制的声、韵、调配合表。但其字里行间,往往有时音反映。本文考察《韵镜》异常归字中反映的时音。首先论证其中确有时音反映,进而分析是哪些异常归字在反映时音,又反映了哪些时音。最后论证《韵镜》异常归字所见时音,很可能也是从《韵镜》祖本开始的较长时期的时音的积淀。
黎新第
关键词:《韵镜》
百年来中国近代语音研究几个问题的认识与回顾被引量:8
2003年
本文概略回顾百年来中国的近代汉语语音研究 ,在三个问题上作了初步探讨 :一、2 0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历史继承 ;二、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百年来中国近代音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黎新第
关键词:研究方法
试论《中华新韵》改造“十三辙”的历史成就与现实意义——以其二分梭坡辙、歌甲通波、歌乙通皆为例
2021年
《中华新韵》在传统“十三辙”的基础上,根据同韵身即同韵的原则,将“十三辙”精细地拆分为十八韵。同时又将严格分韵与宽严相济融为一体,改变了“十三辙”各辙互不相通的惯例,设立了韵近相通的体例。即如歌甲通波、歌乙通皆,无论是众多用现代汉语北方话创作的韵文作品,还是学者的声学实验结果,都能表明其既符合押韵实际,又符合音理,具有明显的合理性。有鉴于此,《中华新韵》对“十三辙”的改造虽已属于历史,但对于当代韵书的编著,对于指导韵文写作或欣赏韵文用韵,都仍将有所助益。
黎新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