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平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基因
  • 5篇鼻咽
  • 4篇鼻咽癌
  • 3篇肿瘤
  • 2篇咽肿瘤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周期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周期
  • 2篇细胞周期调节
  • 2篇细胞周期调节...
  • 2篇抗原
  • 2篇核抗原
  • 2篇复发
  • 2篇复发鼻咽癌
  • 2篇肝癌
  • 2篇癌基因
  • 2篇鼻咽肿瘤
  • 2篇EB病毒

机构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黄平
  • 5篇曾益新
  • 4篇余杏娟
  • 4篇黄丽惜
  • 3篇李锦添
  • 3篇王辉云
  • 3篇冯启胜
  • 2篇吴荫棠
  • 2篇李国辉
  • 2篇张亚奇
  • 2篇陈敏山
  • 2篇李锦清
  • 2篇林小军
  • 2篇周昕熙
  • 2篇郭荣平
  • 2篇郭辉玉
  • 2篇李升平
  • 2篇张锋
  • 2篇张昌卿
  • 2篇肖永波

传媒

  • 3篇癌症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2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382对微卫星标志 ,对 6 5例肝癌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 6 8.1%。LOH >30 %的有 1q、3p、4q、8p、13q、16q和 17p。HBsAg阳性者D4S2 96 4LOH(6 6 % )较HBsAg阴性者(30 % )高 (P <0 .0 5 ) ;D3S36 81和D17S938LOH者术后复发率 (91%、83% )较无LOH者 (5 2 %、6 5 % )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 ;D17S938LOH者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35 %、2 5 % ,无LOH者则分别为 75 %、6 7%、5 8%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我国肝癌LOH与国外报道有类似之处 ,但 3p高频率缺失属首次报道。HBV感染导致肝硬化、肝癌可能与D4S2 96 4(4q12 13)位点上抑癌基因的丢失有关。D3S36 81(3p12 )和D17S938(17p13)位点上可能存在与肝癌复发及预后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王辉云张昌卿冯启胜余杏娟陈敏山黄丽惜黄平郭荣平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曾益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卫星标志
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研究肝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对65例肝癌1号染色体上28个微卫星标志位点杂合性缺失进行检测。结果:65例肝癌中63例为杂合子,57例至少在1个微卫星标志位点上发生LOH,1号染色体LOH率为91%(57/63),1p76%(48/63),1q88%(5/59);1p36.32-p36.33和1q12~42区域内各微卫星标志LOH均在30%以上。微卫星标志LOH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大小、包膜、血清AFP浓度、Edmonson分型均无关。D1S468和D1S2797LOH与肝癌根治术后3年内转移和复发有关,有D1S468(1p36.33)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468LOH者高(分别为82%和38%,P<0.05);有D1S2797(1p32)LOH者术后转移、复发率较无D1S2797LOH者高(分别为75%和37%,P<0.05)。1p、1q及各微卫星标志位点LOH均与肝癌术后生存率无关。结论:肝癌中存在1p36.32-p36.33和1q12~42的高频LOH,其中后者为首次报道;1p36.33和1p32区域内可能存在与肝癌转移、复发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李升平张昌卿王辉云冯启胜余杏娟黄平黄丽惜冯凯涛陈敏山郭荣平林小军张亚奇李锦清李国辉曾益新gzsums.edu.cn
关键词:肝肿瘤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
Epstein—Barr病毒核抗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0年
Epstein—Barr病毒(EBV)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体,且与Burkitt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具有密切关系。EBV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后引起细胞转化,其基因组整合于宿主细胞DNA或以附加体的形式存在,多数表现为潜伏感染。迄今,在EBV感染或转化的细胞中已发现多种EBV特异性抗原:壳抗原(VCA),膜抗原(MA)。
黄平吴荫棠郭辉玉
关键词:EB病毒核抗原
病毒核抗原和癌基因:天然植物抗癌新靶点研究
<正> 目的:研究景天科植物(Kalanchoe)对转化细胞和瘤细胞靶抗原表达和靶基因的控制作用;应用反义原位示踪技术显示基因靶点和抗瘤效应。方法:构建反义原位示踪系统;观测细胞凝集表型、MTT细胞活性试验和测定细胞生长...
陈剑经陈穗峰曾益新Raab-Traub N张锋邝珠玑黄玫玲陈炜张晓实黄平叶燕丽谷丽
文献传递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原发和复发鼻咽癌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鼻咽癌复发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 LsAB 法同时检测70例患者原发和复发鼻咽癌组织中 p53、MDM
李锦添黄平肖永波周昕熙陈诗萍
文献传递
广东家族性鼻咽癌复合分离分析的研究:主基因传递的证据(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鼻咽癌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和种族差异.该病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高发.虽然家族聚集现象已被多次报道,且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鼻咽癌发病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它的遗传模式目前还不清楚.为了研究广东家族性鼻咽癌的遗传模式,作者采用了SAGE软件的REGD程序进行了复合分离分析.文章对136个高危家系进行了研究;这些家系中均具有两个或以上鼻咽癌患者.先征者来自于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诊治的患者.结果提示该研究群体的遗传模式复合常染色体显性或共显性遗传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的拟合最佳.该结果增加了主基因存在的证据,为家族性鼻咽癌的连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贾卫华倪鹏生黄平余杏娟黄丽惜张锋张爱兰沈福民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癌复合分离分析
鼻咽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分析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全基因组染色体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定位NPC发生高频率LOH的区域,为定位NPC相关基因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用PCR微卫星多态性分析(335个位点)技术检测98例NPC肿瘤基因组DNA等位基因缺失。结果:在22对染色体中,19对染色体在所选取位点中有至少1个位点LOH频率≥30%,3对染色体(15号、20号和22号)无LOH频率大于30%的位点;在335个位点中,4个位点LOH频率≥60%,其中3个在3号染色体,1个在9号染色体;5个位点LOH频率介于50%~59%,其中3个在3号染色体,5号和11号染色体各1个位点;22个位点LOH频率介于40%~49%,52个位点LOH频率介于30%~39%;252个位点LOH频率低于30%,提示为背景缺失;LOH频率≥30%的位点主要集中于12个染色体臂,分布于:1p36-34,3p24-26,3p14-21,3q25-27,4q35-31,5q15-21和5q32-33,8p22-23,9p21-23和9q33-34,11p12-14,11q13-23,13q13-14和13q31-32,14q11-13,14q23-24,14q32。本研究新报道在染色体区带1p,5q和19q等发生高频率LOH,LOH精细图谱提示这些区域内可能存在与NPC相关的TSG。结论:NPC肿瘤细胞在多染色体区带发生高频率LOH是常见的分子事件,提示在这些缺失区,可能存在与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基因。
邵建永王辉云黄晓明黄丽惜余杏娟冯启胜黄平冯丙键李锦添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染色体杂合性缺失肿瘤抑制基因
鼻咽癌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1和核抗原-2抗体的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和EB病毒核抗原-2(EBNA-2)抗体的水平。鼻咽癌组中两种抗体滴度都升高,以EBNA-1抗体上升明显;且EBNA-1抗体与总EBNA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鼻咽增生性病变组中EBNA-2抗体略占优势,该组中EBNA-2抗体水平升高可能与潜伏状态的EB病毒激活或再感染的早期阶段有关。
黄平吴荫棠郭辉玉汪慧民
关键词:E-B病毒核抗原鼻咽肿瘤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原发和复发鼻咽癌的表达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鼻咽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sAB法同时检测 6 9例患者原发和复发鼻咽癌组织中p5 3、MDM2 、p2 1ras和p2 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复发癌与原发癌相比 :阳性表达率方面 ,p5 3蛋白 (78%和80 % )或MDM2 蛋白 (84%和 83% )很相近 ,p2 1ras蛋白 (73%和 93% )或p2 1WAF1蛋白 (5 2 %和 84% )明显下降 ;高表达率方面 ,p5 3蛋白 (4 2 %和 5 1% )很相近 ,MDM2 蛋白 (5 7%和 32 % )明显升高 ,p2 1ras蛋白 (16 %和 6 5 % )或 p2 1WAF1蛋白 (17%和 46 % )明显下降。其中 ,MDM2 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癌明显升高主要见于复发间期 <34个月患者组 (P <0 0 5 ) ,p2 1ras蛋白和 p2 1WAF1蛋白表达水平在复发癌明显下降见于复发间期 <34个月和≥ 34个月患者组 (均 <0 0 2以下 )。【结论】原发鼻咽癌临床治愈后 ,p5 3蛋白和MDM2 蛋白过度表达以及 p2 1WAF1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仍然对鼻咽癌的复发起重要作用 ;MDM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和p2
李锦添黄平肖永波周昕熙陈诗萍
关键词:鼻咽癌P53MDM2蛋白P21癌基因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