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其洪

作品数:78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哲学宗教
  • 7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哲学
  • 18篇主义
  • 7篇黑格尔
  • 6篇马克思主义
  • 6篇国外马克思主...
  • 5篇唯物
  • 5篇马克思主义研...
  • 4篇哲学研究
  • 4篇政治
  • 4篇唯物主义
  • 4篇伦理
  • 3篇形而上学
  • 3篇正义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实证主义
  • 3篇亲身
  • 3篇西方马克思主...
  • 3篇历史唯物主义
  • 3篇历史性
  • 3篇逻辑实证主义

机构

  • 51篇西南大学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法国巴黎第十...
  • 1篇贝鲁特美国大...

作者

  • 74篇黄其洪
  • 7篇蒋志红
  • 5篇蒋志红
  • 2篇于永成
  • 2篇王鸿宇
  • 1篇刘福森
  • 1篇姚亮
  • 1篇杜丹
  • 1篇郑人杰
  • 1篇吴敏
  • 1篇杜丹
  • 1篇邹勤
  • 1篇贺庆国
  • 1篇张以明

传媒

  • 5篇黑龙江社会科...
  • 4篇太原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国外理论动态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教学与研究
  • 3篇江海学刊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学术研究
  • 3篇现代哲学
  • 3篇中共山西省委...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求是学刊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临沂师范学院...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关东学刊
  • 2篇历史评论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评朱清时先生的“禅境论”被引量:3
2016年
朱清时先生根据弦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最新成果,独断地宣称"物理学已步入禅境",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本文认为,"禅境论"的哲学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杂,是一种不可知论,它会导向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会摧毁人们对真理的信念,一旦流行开来,将对学术、思想和伦理、道德产生重大的危害。而且,现代物理学的成果与佛学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大的本质性差别,只因二者在形式上有某种类似性,就宣称物理学步入禅境,在学理上是很不严谨的。
黄其洪
关键词:现代物理学禅境物本主义人本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种范式与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
2006年
在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出现了科学哲学、隐喻哲学和政治哲学三种哲学范式,这三种哲学范式分别对应着西方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精神生活的审美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西方的这种哲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三种哲学都需要引进,以共同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黄其洪
论拉吕埃勒对“实在”的非哲学阐释
2023年
在非哲学语境中,尽管拉吕埃勒批判了传统哲学家们的“实在”具有虚幻性,批判了精神分析语境中的实在具有矛盾性,却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反对或抵抗它们,而是试图揭露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地把“实在”的某一方面当作“实在”的既定的全部来理解。因此,拉吕埃勒对“实在”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为“实在”即是元一,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定义的、彻底内在在于自身的、前概念的,且人们只能根据“实在”进行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实在”的彻底内在性,拉吕埃勒通过对“DLI”进行彻底的理解来思考“实在”,并大致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了“实在”的“DLI”运行机制。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拉吕埃勒的非哲学的“实在”是一种现象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可能性,但如果要想合理地理解这种具有现象学本体论色彩的“实在”论观点,还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把握。
黄其洪袁雄
关键词:DLI
永存的原则:巴黎公社未竟事业的曲折探索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被引量:2
2022年
1871年5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但它在革命过程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人民公仆原则以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载入人类史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不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中得到重新阐释,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还在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巴黎公社的三大原则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之相适应的是,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以其超越西方现代性限度的特有方式发展中国的同时,为整个世界提供了新机遇。
黄其洪任艳华
关键词:巴黎公社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由来、逻辑定位和基本结构被引量:4
2011年
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是绝对精神实现自我意识的客观性伦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客观伦理精神的发展是以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阶段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展开的。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中首次实现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离,把市民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和论述,打破了以往把市民社会等同于政治国家的做法,展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内在趋势。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需要和热情的分析,对于劳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以及对法和国家的伦理本性的分析相对于前人都有很大的突破。这些要素对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出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黄其洪于永成
关键词:家庭市民社会
论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被引量:2
2008年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在本体论层面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批判和超越活动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他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体现了横向超越的思维方式和稳健的风格。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既有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元批判,又有对科学技术、控制论思维方式和虚无主义的具体批判。
黄其洪
关键词:主体性形而上学虚无主义
当代中国政治模式的独特性及比较优势
2015年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独特的政治模式。当代中国政治模式在政党制度、国家政策的制定、国家领导人的遴选和过渡方式、政府负责任程度、人民当家作主及治理腐败等方面体现出比较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使当代中国政治模式更加成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
黄其洪郑人杰
关键词:政治制度比较优势
从纵向超越到横向超越——评刘福森教授《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一书被引量:1
2009年
刘福森先生的发展伦理学是在吸取了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当代哲学的有益成果,并对当代人类的生存危机有深刻的洞见,对这种危机的理论根源有充分自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新哲学构想,它把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困境归结为主体性形而上学所代表的纵向超越的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表达有限性的个体的生存感受,为了解决有限性个体的生存困境,需要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实现从纵向超越向横向超越的根本变革。
黄其洪蒋志红
关键词:发展伦理学主体性形而上学实体性
拉吕埃勒对“柯尔施问题”的非哲学解答被引量:5
2019年
柯尔施问题从表面上来说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更为深刻和更为广阔地说,却是聚焦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国内对柯尔施问题的研究偏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问题,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对此的解答又分为以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为代表和以拉吕埃勒的统一理论为代表的两条思路。拉吕埃勒从非哲学出发,对柯尔施问题做出了独特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既包含哲学的维度,又包含科学的维度。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和科学维度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在哲学第一性或者科学第一性的问题,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和平共处,恰恰证明马克思既是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科学家,从而使马克思的理论朝向元一或者实在不断开放,可以有新的要素或环节不断补充进去,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源。从拉吕埃勒的这种非哲学解答入手,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柯尔施问题的讨论恰恰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等级制和理论的封闭。
黄其洪吴敏
关键词:认识论断裂哲学
自明性的异端——弗朗索瓦·拉吕埃勒的非哲学被引量:3
2020年
拉吕埃勒可能是第一个舍弃哲学的内容创新而追求形式创新的哲学家。这种创新就是发现了一种异质于哲学的由实在本身所决定的"非哲学"思维方式。"非哲学"认为,所有哲学都会受到一个名为"哲学决定"的超历史的不变结构的制约。哲学决定的结构是一种支配着哲学化的可能性的形式规则。然而,哲学家们自身却仍未认识到这一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他们的角色缺乏严谨的反思,而恰恰是因为哲学的超级反思性妨碍了它认识到自己的决定的形式。"非哲学"从彻底内在性出发,对哲学决定进行了悬搁,从而把哲学决定看作是一种材料,进而在实在与哲学之间建立了一种"单边二元性"关系。这种"单边二元性"关系决定了实在和"非哲学"必定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只能在最终情态中得到规定。从一定意义上看,"非哲学"作为一种描述性的、述行性的理论实践,是理论和实践的同一。虽然"非哲学"被认为是抽象的,但它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还具有现实性。至于这种现实性能够发挥多大效能,还需进一步观察。
黄其洪王鸿宇(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