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亚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妊娠
  • 4篇孕妇
  • 4篇妊娠相关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孕妇体重
  • 2篇妊娠期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 2篇肾脏
  • 2篇肾脏病
  • 2篇肾脏病患者
  • 2篇胎儿
  • 2篇体重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急性肾损
  • 2篇急性肾损伤
  • 2篇后出血
  • 2篇病患
  • 2篇产后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黄亚娟
  • 4篇刘玉梅
  • 4篇李明
  • 4篇汪年松
  • 3篇徐文皓
  • 3篇罗来敏
  • 2篇滕银成
  • 2篇蒋荣珍
  • 2篇姜珍珍
  • 2篇陶敏芳
  • 2篇顾京红
  • 2篇鲍宏达
  • 1篇周晓辉
  • 1篇李萍
  • 1篇陈铮
  • 1篇冯洁
  • 1篇钟宁
  • 1篇李志强
  • 1篇王娟
  • 1篇花紫菱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首届沪浙妇产...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低浓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Ⅰ对分娩预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Ⅰ (IGFBP Ⅰ )对分娩预测的作用。方法 对 16 8例妊娠 37~ 4 2周、未临产、胎膜完整的孕妇 ,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宫颈分泌物IGFBP Ⅰ测定。结果 宫颈分泌物中IGFBP Ⅰ预测 3d内分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6 .6 1%、77.2 7%、90 .4 8%和 5 3.97%。预测 7d内分娩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2 .0 0 %、95 .83%、99.0 5 %和 36 .5 0 %。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 宫颈分泌物IGFBP Ⅰ可以反映宫颈成熟度及子宫下段的生理变化过程 ,且不依赖于临床经验 ,对于指导临床进行必要的产科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黄亚娟罗来敏
关键词:分娩宫颈分泌物
血浆CMPF水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3-羧基-4-甲基-5-丙基-2-呋喃丙酸(CMPF)水平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GDM,将其分为GDM组(n=40)和对照组(n=20)。所有孕妇于中孕期(孕龄为13~18孕周),进行生化指标检测;于孕龄为24~28孕周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孕妇血浆CMPF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妇孕龄为28孕周及新生儿足月时人体质量指数(BMI),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蛋白、白蛋白、尿素、尿酸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2组孕妇的孕龄、孕次、产次、血浆CMPF水平、孕龄为18孕周时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肌酐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孕妇发生GDM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绘制血浆CMPF水平及孕龄为18、28孕周时BMI诊断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这3个指标联合诊断与OGTT 0、1、2h血糖浓度联合诊断GDM的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7-012),分组征得2组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孕妇的孕龄、孕次和产次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血浆CMPF值为522.0ng/mL(326.9~989.3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2ng/mL(177.8~466.6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6.000,P=0.006)。(3)GDM组孕妇孕龄为18、28孕周及新生儿足月时BMI与HbA1c分别为24.6kg/m^2(22.0~25.9kg/m^2)、(26.1±2.8)kg/m^2、(27.6±2.9)kg/m^2、5.4%(5.3%~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8kg/m^2(20.1~23.6kg/m
张烨郭晓蒙陶敏芳滕银成顾京红黄亚娟李明蒋荣珍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LOGISTIC模型ROC曲线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吴氢凯罗来敏徐芬芳黄亚娟韩微
关键词: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
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刘玉梅姜珍珍黄亚娟汪年松
Rh阴性孕妇的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Rh阴性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和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孕检及分娩的22880例孕妇中有Rh阴性孕妇287例(1.25%),用血清学方法确认血型D抗原阴性、Rh系统其他抗原表现型及抗体筛选;对有抗-D抗体孕妇进一步做抗体效价及分娩后根据新生儿黄疸指数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部分Rh阴性孕妇于孕37周做预存式自体备血。结果:Rh阴性孕妇287例中,有12例(4.18%)检出抗-D抗体,抗原表现型均为ccee,且均有完整生育史。90例有1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10例(11.11%),15例有2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2例(13.33%)。287例孕妇生育290个新生儿中有8个发生胎儿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率占2.75%(8/290)。12例抗-D抗体孕妇中1例宫内有溶血,出生后治疗无效死亡,7例出生后发现新生儿黄疸,经换血等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新生儿无黄疸出现。146例Rh阴性孕妇孕37周实施了预存式自体备血,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自体备血与未自体备血者产后出血量,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完整生育史且抗原表现型为"ccee"Rh阴性孕妇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可能会加大,但新生儿结局差异很大;Rh阴性孕妇分娩前可根据自身状况做预存式自体备血。
徐文皓黄亚娟
关键词:RH阴性孕妇抗-D抗体新生儿溶血病
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及预测被引量:2
2009年
予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也是妊娠期最常见并发症,是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国外报道为3.6%,国内报道占子痫前期总数13.4%。
陈铮黄亚娟
关键词:妊娠期子痫前期
43例起病与妊娠相关的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起病与妊娠相关的肾脏病女性患者的发病率、病因及一般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13年1月肾脏科,于妊娠期间及产后6个月内诊断为肾脏病的女性患者,并记录其临床资料。结果:起病与妊娠相关的肾脏病女性的发病率为1.49%(43/2 891),53.4%为CKD1~2期患者,6名女性进入终末期肾脏病(0.208%)。67.4%在妊娠期间诊断为肾脏病,大部分因蛋白尿发现(46.5%)。最多的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7.9%),最多的病理诊断为Ig A肾病(50%)。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105±30)g/L,血钙磷代谢异常比例为20.9%。妊娠至诊断肾脏病的平均时间为(128±288)周(中位数25周),她们的剖宫产比例及死产比例均高于健康妊娠女性(53.8%比16.7%,60%比0%,P〈0.05)。43名中的8名女性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结论:起病与妊娠相关的肾脏病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这些女性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与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一致,他们贫血及钙磷代谢的控制情况不理想。
刘玉梅鲍宏达黄亚娟汪年松
关键词:贫血慢性肾脏病肾穿刺肾脏替代治疗
瘢痕子宫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四小时羊水栓塞抢救成功一例
2010年
患者27岁,G3P1孕39周,单胎,前次剖宫产史。因门诊超声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于2009年7月31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血压106/64mmHg(1mmHg=0.133kPa),无腹痛及阴道流血。血、尿常规正常。产科检查:宫底高度33cm,腹围96cm,先露头,胎心140次/min,无宫缩,估计胎儿体重2900g。骨盆测量均正常。胎情超声:双顶径85mm,羊水指数148,胎盘ⅢA级,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张月芬王娟黄亚娟
关键词: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羊水栓塞瘢痕子宫剖宫产史阴道流血
伴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血小板输注剂量与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伴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血小板的最佳输注剂量与时机。方法对48名各种原因伴血小板减少孕妇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分娩前24 h内及分娩时输注单采血小板后的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尤其是输注后1 h血小板计数增高均比输注后24 h及出院时明显(P<0.05)。围产期PT与APTT值均较出院时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伴血小板减少孕妇外周血的血小板低下,其机体总凝血功能仍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后者可部分抵消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倾向。单采血小板输注剂量2 U至少可提升30×109/L,最宜输注时机应是分娩前24 h内,最佳为1 h内或分娩前。
钟宁花紫菱李丽玮黄亚娟徐文皓李志强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围产期单采血小板
孕妇体重的改变预测胎儿的体重
目的:了解孕期孕妇身高和孕期体重的变化是否可以预测胎儿体重范围,指导围产期母胎的监护及临产后产科处理,从而获得更好的围产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单胎初...
李明黄亚娟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