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管
  • 6篇血管生成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血管生成素
  • 5篇生成素
  • 5篇梗死
  • 4篇凋亡
  • 4篇动脉
  • 4篇心脏
  • 4篇血管钙化
  • 4篇应激
  • 4篇内质网
  • 4篇内质网应激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生成素2
  • 3篇血管新生
  • 3篇细胞

机构

  • 12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作者

  • 18篇鲁燕
  • 9篇贾永平
  • 3篇魏瑞鹏
  • 2篇马琦
  • 2篇肖传实
  • 2篇边云飞
  • 2篇白瑞
  • 1篇王睿
  • 1篇吕吉元
  • 1篇李莹
  • 1篇马晶
  • 1篇霍勇
  • 1篇刘伟静
  • 1篇弭守玲
  • 1篇楚新梅
  • 1篇车琳
  • 1篇徐丹苹
  • 1篇范春雨
  • 1篇李静
  • 1篇赵威

传媒

  • 3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32
2022年
1前言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各级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和随访。心脏康复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干预的综合性医疗措施,包括医学评估、药物治疗、运动处方、均衡营养、精神心理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可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改善预后。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车琳戴翠莲刘伟静弭守玲孙艳玲喻鹏铭赵璇周明成赵威陈亚丽楚新梅杜廷海洪怡黄兆琦李莹李颖龙曼云鲁燕陆峰马晶马梅牛琳琳邵琴王媛媛熊志华徐丹苹张建勤张锦赵宏兵霍勇徐亚伟
关键词:心脏康复
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鲁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
坎地沙坦对TNF-α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检测ICAM-1和VCAM-1的表达,实验Westernblot检测p38和p-p3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明显升高ICAM-1和VCAM-1mRNA和蛋白及p-p38的表达(P<0.05)。与TNF-α组比较,坎地沙坦可降低ICAM-1和V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p-p38表达(P<0.05)。结论坎地沙坦可抑制p38 MAPK通路的磷酸化,减少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
李静鲁燕杨志明
关键词:坎地沙坦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脂联素、内质网应激与血管钙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发病率升高、死亡率下降,带病生存人数迅速增加,呈现出了心血管疾病的“堰塞湖”现象,冠心病在我国呈年轻化趋势、增长趋势。脂联素(APN)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抗肿瘤等作用,其抗炎特性是粥样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对血管起保护作用可减缓冠心病发病进程。近年来,脂联素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倍受重视,国内外学者研究提示,脂联素与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血管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脂联素与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血管钙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高晓莹鲁燕贾永平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血管钙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脂联素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血管生成素是近几年来一类热门的血管内皮调节因子,其与肿瘤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密切相关。血管生成素在血管炎症与通透性、血管生成等心血管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能代表着心血管疾病新的研究方向。
李森杰贾永平魏瑞鹏鲁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Tie通路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冠心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血管新生的角度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所致心源性休克等的发病机制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而治疗性血管新生可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s)-Tie通路是参与血管新生过程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Ang1、Ang2、Ang3、Ang4及其受体Tie1、Tie2。目前研究较多的有Ang1、Ang2和Tie2,其中Ang1-Tie2主要维持脉管系统稳定,Ang2-Tie2与血管重塑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斑块生长和斑块不稳定都涉及到了新血管形成。Angs是从斑块形成的初始阶段到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Ang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所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病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Angs还可以作为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新指标。在治疗方面,Angs-Tie通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防,心梗后改善心脏灌注及功能,和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将对Angs-Tie通路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马逸超鲁燕贾永平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生成素治疗性血管新生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损害与尿微量白蛋白、内皮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改变情况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门诊及住院60~75岁之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损害患者75例(其中合并左室肥厚...
鲁燕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内皮功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血管生成素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程度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的变化以及与心肌再灌注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PPCI的STEMI患者100例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20例患者,根据心电图的单导联最大偏移幅度(MAXSTE)及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分为再灌注程度良好组(60例)、再灌注程度较好组(24例)、再灌注程度不良组(16例),分析手术前后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和不同心肌再灌注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PPCI前心肌再灌注程度良好组Ang1高于心肌再灌注程度不良组[23.88(15.06,24.09)ng/ml vs.19.11(16.69,21.74)ng/ml,P<0.05],术前、术后心肌再灌注程度良好组Ang2均低于心肌灌注程度不良组[2.33(1.92,2.71)ng/ml vs.3.11(2.89,3.55)ng/ml,P<0.05;1.68(1.34,1.85)ng/ml vs.2.55(2.03,2.70)ng/ml,P<0.05]。结论对于行PPCI的STEMI患者,术前Ang1升高、Ang2降低和术后Ang2降低可作为评估心肌再灌注程度的指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李森杰梁云亮王智丹马逸超鲁燕魏瑞鹏贾永平
关键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素心肌再灌注
血管生成素2在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过程中的表达及与蛋白激酶B途径的关系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蛋白激酶B(AKT)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动态变化,探索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信号通路。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心肌梗死组(MI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于术后7 d、14 d两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处死,留取心脏左心室前壁同一部位心肌组织,切片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染色,观察模型建立成功与否。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ng2、AKT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ng2、总AKT和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①TTC染色结果提示:sham组大鼠前降支供血区心肌组织呈红色;MI组大鼠结扎线以下心肌组织呈粉白色;②PCR结果示:MI组Ang2、AKT的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14 d与7 d组相比Ang2、AKT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③蛋白质印迹结果提示:MI组Ang2、AKT和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5);14 d与7 d组相比,MI组Ang2和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而总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的Ang2、总AKT和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Ang2和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ng2可能通过AKT途径发挥促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作用,且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诱导AKT磷酸化实现的。
马逸超王智丹鲁燕李森杰贾永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生成素2
心肌梗死大鼠Angiopoietin2/tie2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MI组),每组40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及28 d五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8只处死,留取大鼠血清、梗死区域及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Ang2/tie2的表达,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Ang2及tie2的表达,CD105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数量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超声心动图结果示MI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大(P<0.01),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MI组术后14 d较术后3 d LVEF与LVFS均上升(P<0.05),LVIDd下降(P<0.05)。(2)ELISA检测结果示除术后1 d组外,其余各个时间点MI组血清Ang2与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MI组从术后1 d到术后28 d Ang2的表达依次升高,相对于术后1 d组,3 d、7 d、14 d、28 d组Ang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3d组相比,7 d组及14 d组Ang2的表达量虽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组Ang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tie2的表达在术后3 d组略上升,7 d组稍下降,相对于1 d组均无显著升高(P>0.05),在14 d及28 d时明显升高(P<0.01)。(3)免疫组化结果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可见Ang2与tie2在各个时间点均仅有少量表达;而MI组可见Ang2与tie2蛋白大量表达,阳性着色较假手术组明显加深,且随着时间的延长,Ang2的表达逐渐增多;tie2的表达在术后1 d、3 d、7 d时无明显变化,在术后14 d、28 d时明显增多。(4)各个时间点MI组大鼠MVD均较假手术组增加,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大
魏瑞鹏郭凌宇鲁燕孙静贾永平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生成素2血管新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