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玲

作品数:6 被引量:1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2篇塑形术
  • 2篇屈光
  • 2篇屈光度
  • 2篇接触镜
  • 2篇矫治
  • 2篇角膜地形图
  • 2篇角膜曲率
  • 2篇角膜塑形
  • 2篇角膜塑形术
  • 1篇地形图分析
  • 1篇验配
  • 1篇圆锥角膜
  • 1篇散光
  • 1篇视功能
  • 1篇视力
  • 1篇配戴
  • 1篇屈光回退
  • 1篇屈光力
  • 1篇目的观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作者

  • 6篇杨晓
  • 6篇魏玲
  • 6篇戴祖优
  • 5篇李树兴
  • 4篇龚向明
  • 3篇钟兴武
  • 2篇曾骏文
  • 1篇方冰兰
  • 1篇翟洲
  • 1篇王化荣
  • 1篇孔庆慧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角膜塑型镜治疗后镜片偏离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镜治疗后镜片偏离中心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umpheryInstrumentsATLAS 8 0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 135例 (2 70只眼 )患者配戴角膜塑型镜前及治疗 6个月内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定量分析 ,以角膜顶点为参考点 ,检测治疗后光学区中心与角膜顶点的距离 ,即为偏中心距离 ,分析偏中心距离与患者治疗前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偏中心距离大小对视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 1d、1个月、3个月及 6个月患者平均镜片偏中心距离分别为 (0 4 9±0 34)mm、(0 5 7± 0 4 1)mm、(0 5 5± 0 4 8)mm及 (0 5 9± 0 39)mm。治疗 1个月平均偏中心距离≤0 5mm者 138只眼 (5 1 1% ) ,0 5~ 1 0mm者 96只眼 (35 6 % ) ,>1 0mm者 36只眼 (13 3% )。其中偏中心距离 >0 5mm者中 ,4 8 5 %的患者偏离方向为颞侧。治疗前不同散光度数和不同镜片直径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单因素方差分析 ,P =0 0 5、0 0 0 )。治疗前不同屈光度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6 4 )。治疗前不同平均角膜曲率半径和不同角膜偏心率E值者间的治疗后镜片偏中心距离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t检验 ,P=0 6 4、0 5 1)。治疗后有无发生重影和眩?
杨晓龚向明戴祖优魏玲李树兴
关键词:角膜塑型镜角膜地形图视功能接触镜
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OK镜)的并发症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观察过夜配戴角膜矫形镜 (OK镜 )的合并症。方法  169例 3 3 4眼近视患者(平均屈光度 -3 98± 1 5 1D) ,分别配戴三种Dk值不同的角膜矫形镜 6个月 ,采用夜戴方式 ,用临床问诊、一般检查、角膜曲率计检查 ,观察治疗 6个月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9 9%患者出现早期的视力波动 ,17 1%患者主诉有重影 ,2 6 0 %患者发生眩光。重影、眩光的发生与治疗前的平均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偏心率无关 (P >0 0 5 ) ,与治疗前屈光度较高、散光度较高、镜片直径较小、镜片偏中心距离较大有关 (P <0 0 5 ) ,眩光的发生尚与瞳孔直径较大有关(P <0 0 5 )。 15 6眼 ( 4 6 8% )患者曾出现角膜上皮染色阳性 ,4眼 ( 1 1% )发生角膜浅基质层小斑点状浸润 ,其中 2眼实验室证明为细菌性角膜感染。 8眼 ( 2 4% )治疗期间发生急性结膜炎。 64眼( 19 2 % )出现角膜镜片压痕 ;43眼 ( 12 9% )出现角膜“隐窝现象” ;6眼 ( 2 8% )出现角膜“中央岛” ;2眼发现镜片下异物滞留。结论 OK镜治疗存在一定并发症 ,开展需慎重。
杨晓龚向明魏玲戴祖优李树兴孔庆慧
关键词:角膜矫形镜OK镜并发症
Rose K硬透气性接触镜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 观察RoseK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RoseKRGP)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 ,为 12 6人 2 18眼圆锥角膜验配RoseKRGP ,评估镜片配适状态 ,比较最佳框架眼镜和RoseKRGP矫正视力 ,随访 6~ 2 7个月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通过RoseKRGP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 ,RoseKRGP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t=10 90 ,P <0 0 0 0 1)。 16 9眼 (77 5 2 % )为三点接触配适状态 ,38眼 (17 4 3% )为顶点离开的配适状态 ,11眼 (5 0 5 % )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配适状态。结论 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 ,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oseKRGP成功率高 ,容易达到比较好的配适状态 ,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 ,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钟兴武龚向明杨晓戴祖优魏玲李树兴
关键词:圆锥角膜矫治验配角膜地形图目的观
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7
2008年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患者(212眼),平均等效球镜度(-3.85±1.43)D,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采取过夜配戴形式,平均配戴3年后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并与本院同样条件的渐进镜、框架镜屈光度、角膜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4.34±1.43)D,等效屈光度增幅(0.49±0.68)D,平均每年增幅0.1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平均角膜曲率为(43.30±1.42)D,较配戴前扁平(0.09±0.34)D,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每年近视加深约0.15D,角膜塑形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近视加深,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戴祖优曾骏文钟兴武李树兴魏玲杨晓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
硬性透氧性隐形眼镜矫治混合散光的效果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了解硬性透氧性隐形眼镜(RGP)矫正混合性散光的效果。方法:做眼科检查,排除隐形眼镜禁忌证,散瞳验光确诊为混合性散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常规做角膜曲率计检查,参考电脑曲率,必要时做角膜地形图检查。首选角膜曲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一次试戴。根据中心定位、移动度和荧光素图像等确定基弧,再片上验光,确定届光度数、镜片直径、材料、边缘的翘起或收紧等参数。记录24例(31只眼)框架矫正视力、RGP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对比观察。结果:RGP矫正混合性散光的视力明显优于框架镜。结论:RGP对混合散光的视力矫正是有效的,安全的。
戴祖优钟兴武杨晓龚向明李树兴魏玲曾骏文
关键词:混合散光矫正视力
停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回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短期停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回退率。方法自身对照研究。36例(69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效果稳定,复查时在摘镜后即时、摘镜10h、摘镜24h观察停戴镜片后的改变。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主观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已被矫正的屈光度分为3组:〉-4.50D组,-3.12--4.50 D组,-0.12--3.00D组。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摘镜后不同时间点各参数均逐渐回退。摘镜10h及摘镜24h,裸眼视力(10gMAR)分别回退0.09-0.20(回退率为11%)和0.30±0.24(回退率为36%)。等效球镜度分别回退(0.25±0.74)D(回退率为8%)和(1.15±1.05)D(回退率为36%),角膜平均屈光力(simK)分别回退(0.00±0.85)D(回退率0%)和(0.62±0.68)D(回退率为46%)。不同组别回退速度不同,配戴前屈光度越高,停戴后回退的速度越快。结论摘镜后白天10h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可保持相对稳定,停戴24h后回退明显,且配戴前屈光度越高,回退的速度越快。
杨晓王化荣翟洲方冰兰魏玲戴祖优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屈光回退角膜曲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