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邯郸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甲泼尼龙联合人血清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P-D和Gal-9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人血清蛋白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P-D和Gal-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病毒性患儿1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所有患儿进行基础治疗和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人血清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及脑脊液SP-D和Gal-9水平进行评价和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巴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和止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24%、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P-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Ga1-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皆轻微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和人血清蛋白联合使用能有效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李翠君 魏海亮 周咏梅关键词:甲泼尼龙 病毒性脑炎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自膨式支架(LEO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患者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1);观察组MMSE计算及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及回忆力5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0,P>0.05)。结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魏海亮 李翠君 刘吉祥 李建华 裴献光 史艳梅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88例HICH患者,均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恢复效果、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77.27%(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8个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在HICH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许亚宁 程夏飞 魏海亮 王志强 裴献光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效果 miR-155、PDCD4、GSN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155(miR-155)、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4(PDCD4)、凝溶胶蛋白(GSN)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中的表达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0例HICH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外,将同期150例无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预后患者miR-155、PDCD4、GSN水平及一般资料。分析各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分析HICH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预后判断中价值。结果研究组miR-155和PD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GS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HICH严重程度加重,miR-155、PDCD4水平增高,GSN水平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miR-155和PDCD4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而GS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155、PDCD4与HICH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53、0.642,P<0.05),与HICH预后呈负相关(r=-0.625、-0.575,P<0.05);GSN与HICH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91,P<0.05),与HICH预后呈正相关(r=0.583,P<0.05)。预后不良组出血量≥60 mL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iR-155、PDCD4水平升高,GSN水平降低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iR-155、PDCD4、GSN联合检测用于HICH患者预后不良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高于miR-155、PDCD4、GSN单独检测(P<0.05)。结论miR-155、PDCD4在HICH患者中呈高表达,GSN呈低表达。miR-155、PDCD4水平升高,GSN水平降低是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3项联合检测用于HICH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较高。 裴献光 魏海亮 高芳 许亚宁 王志强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凝溶胶蛋白 NF-κB、MMP-9的表达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害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对预测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被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作为川崎病组;选取同期的5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阳性对照;再选取45例体检健康的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对象的临床指标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三组川崎病患儿的首次应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的时间、唇及口腔改变、NF-κB、MMP-9及ALT等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4.56,P=0.000;F=1.63,P=0.014;F=6.12,P=0.000;F=7.78,P=0.000;F=5.99,P=0.000)。心血管损害组的61例川崎病患儿的年龄、首次应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的时间、NF-κB、MMP-9、HDL-C及ALT等水平与心血管无损害组的37例患儿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4.986,P=0.000;t=5.736,P=0.000;t=33.705,P=0.000;t=54.355,P=0.000;t=66.292,P=0.000;t=11.581,P=0.000)。当NF-κB≥788.5 ng·L^(-1)时,鉴别是否发生心血管损害的敏感性达88.2%,特异性达85.6%;当MMP-9≥696.5 ng·L^(-1)时,鉴别是否发生心血管损害的敏感性达87.5%,特异性达86.8%。当NF-κB的诊断临界点788.5 ng·L^(-1)≥且MMP-9≥696.5 ng·L^(-1)时,鉴别是否发生心血管损害的特异性达92.0%。结论:NF-κB、MMP-9的表达水平在川崎病患儿心血管损害中可起到对心血管损害有效预测的价值。 李翠君 魏海亮 周咏梅关键词:NF-ΚB MMP-9 川崎病 心血管损害 ROC曲线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与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微侵袭治疗时,显微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GCS昏迷量表评分观察治疗后2组疗效,同时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死亡病例,试验组有效率96.0%,6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12.0%;观察组有效率84.0%,13例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26.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均有较好效果,相比而言,前者更为安全有效。 魏海亮 李翠君 李建华 王志强 程夏飞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显微手术 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血浆MMP、TIM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对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情况及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表达的影响。方法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微导管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同时刻[术前(T1)、术中(T2)、术毕(T3)、术后24 h(T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每博心输出量(S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预后效果、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及S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I、C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时的C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魏海亮 李建华 李翠君关键词:弹簧圈栓塞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预后结局。根据预后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37)和预后不良亚组(n=13),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4.00%vs 48.00%,χ^(2)=7.104,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亚组术前MAP[(122.57±7.88)mmHg vs(130.26±8.97)mmHg,t=2.921,P<0.05]、血肿量[(39.51±3.65)mL vs(45.06±3.14)mL,t=4.877,P<0.05]、NIHSS评分[(15.63±1.23)分vs(18.64±1.25)分,t=2.921,P<0.05]均低于预后不良亚组,术前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亚组[(10.84±2.39)分vs(8.41±2.26)分,t=3.196,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侵袭手术治疗HICH患者有助于血肿清除、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预后。术前MAP、血肿量、GCS、NIHSS与预后有关。 裴献光 高芳 许亚宁 王志强 魏海亮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微侵袭手术 平均动脉压 血肿量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0例IA患者病例资料、相关检查资料;统计患者术后3周脑供血不足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阅读并记录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IA患者术后有13例发生脑供血不足,发生率为14.44%;IA患者脑供血不足发生者动脉瘤最大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Hunt-Hess分级、甘油三酯(TG)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与未发生脑供血不足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最大径>10 mm、合并高血压、TG和TC水平升高可能是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A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供血不足可能与动脉瘤最大径>10 mm、合并高血压、TG和TC水平升高有关。 魏海亮 程夏飞 裴献光 李翠君 李建华 王志强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脑供血不足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介入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填塞密度和栓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APTT、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再出血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近远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魏海亮 李翠君 刘吉祥 李建华 裴献光 史艳梅 牛丽杰关键词: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凝血功能 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