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民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
  • 4篇肿瘤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病理分析
  • 3篇淋巴
  • 3篇卵巢
  • 3篇免疫
  • 3篇甲状腺
  • 2篇微小癌
  • 2篇细胞癌
  • 2篇小细胞
  • 2篇淋巴瘤
  • 2篇免疫组化
  • 2篇甲状腺微小癌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癌
  • 2篇癌组织
  • 2篇病理诊断

机构

  • 12篇濮阳市油田总...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2篇魏民
  • 6篇李修顺
  • 6篇杨会杰
  • 5篇郭瑞娜
  • 1篇陈杰
  • 1篇宋金凤
  • 1篇任新瑜
  • 1篇卢朝辉
  • 1篇朱建红
  • 1篇常晓燕
  • 1篇王志芳
  • 1篇黄平波
  • 1篇王勇
  • 1篇钟涛
  • 1篇姜英
  • 1篇张海深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CD_(44) 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CD44V6、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CD44V6、E-cadherin,以单克隆抗体细胞角蛋白(AE1/AE3)作为标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78.79%、55.05%,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100%,两者相比,P均<0.05;CD44V6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E-cadherin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均<0.05),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2,P<0.01)。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108例,淋巴结微转移64例。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73,P<0.05),而与淋巴结微转移呈负相关(r=-0.329,P<0.05)。E-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6、-0.407,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增高,二者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魏民
关键词:CD44V6钙黏蛋白淋巴转移
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水平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两种检测方法对乳腺癌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48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使用免疫组化法和Fish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情况,随访3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结果 108例(43.55%)患者的免疫组化结果为HER2(-),54例(21.77%)患者为HER2(+),43例(17.34%)患者为HER2(++),43例(17.34%)患者为HER2(+++)。81例(32.66%)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167例(67.34%)患者为阴性。免疫组化法和Fish法对乳腺癌患者HER2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37,P=0.000。生存曲线显示Fish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ish阴性的乳腺癌患者(P=0.000),免疫组化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P=0.000)。结论免疫组化法和Fish法对乳腺癌患者HER2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均可较好地反映患者预后。
杨会杰魏民李鸿超李修顺郭瑞娜李莹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原发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分析3例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9岁、67岁和75岁,29岁患者因贫血入院而后发现卵巢肿块转入妇科,后两例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入院。镜检: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弥漫生长浸润,黏附性差,无显著排列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20、CD79a、CD10、BCL-6均阳性,T淋巴细胞标记以及上皮标记均阴性。结论: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淋巴瘤少见,如HE见到黏附性差的异型细胞缺乏任何分化特征,需与未分化癌鉴别诊断。
杨会杰王英魏民郭瑞娜李鸿超李修顺
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受检者的血清TPS浓度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PS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血清TPS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的TPS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手术和化疗后血清TP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TPS水平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治疗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魏民
关键词: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肿瘤标志物
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7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卵巢成熟畸胎瘤599例,其中成熟畸胎瘤恶变7例(1.17%)。7例癌变患者中,类癌4例,卵巢、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肿伴类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各1例。7例均表现为盆腔包块,其中1例盆腔包块28年;伴异常子宫出血2例;伴排尿困难2例;伴下腹痛2例。1例类癌28年前体检发现肿物,随访逐渐增大,手术治疗;1例类癌月经紊乱1年,阴道流血3个月并增多要求手术;其余5例体检发现肿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周~1年内手术治疗。1例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其余5例患者单纯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6年,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概率非常低,但预后较好,有畸胎瘤病史,年龄大者,尤其绝经后发现盆腔包块,应高度警惕癌变,建议尽早手术。
郭瑞娜杨会杰魏民李修顺王英
关键词: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病理诊断
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妇科卵巢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03例卵巢肿瘤进患者。结果原发性肿瘤占99.5%,转移性肿瘤占0.98%。良性肿瘤占84.7%,恶性肿瘤占10.3%。结论正确分析临床资料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魏民
关键词: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术中快速冰冻与细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研究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术中快速冰冻与细针穿刺活检(FNA)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440例甲状腺微小肿瘤(T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组织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中冰冻切片(FS)与FNA鉴别诊断TMA良恶性的准确性差异。结果术中FS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97.23%,特异度为87.83%,阳性预测值为95.76%,阴性预测值为91.82%,准确度为94.77%,Kappa值为0.863。FNA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为86.96%,阳性预测值为95.19%,阴性预测值为78.12%,准确度为90.23%,Kappa值为0.756,准确度明显低于术中FS(χ^(2)=6.552,P=0.010)。结论术中FS相较于FNA能提供更为全面的TMA诊断信息,对PTMC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郭瑞娜杨会杰魏民李修顺张莹丽王英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细针穿刺活检
肺大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LC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CLC15例的CT表现;10例采用常规CT;5例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15例LCLC均为周围型,肿块多位于肺外围周边部,肿块平均4.5cm×5.5cm,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欠规则形;13例边缘大部分光滑,浅分叶,周边少许小棘状突起,其密度欠均匀;2例边缘光滑,密度均匀;1例肿块内见多发细砂粒样钙化灶;1例形成厚壁空洞;1例形成薄壁空洞,见典型“空气半月征”;9例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欠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较均匀强化,1例环形强化,3例MSCT增强后60s肿块边缘及实质内见点状血管样强化;10例纵隔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肿块侵犯胸膜,2例见胸膜凹陷征;MPR可以准确显示肿块的空间特征,准确了解肿块周围肺野及胸膜的关系。结论:CT特别是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对LCL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张海深王勇钟涛王志芳魏民黄平波
关键词:肺肿瘤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此疾病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随访分析,治疗后的1年生存率为77.68%,3年生存率为61.11%,5年生存率为21.13%。结论只有充分掌握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同时有针对性地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魏民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性收集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术中取肿瘤标本,检测肿瘤组织中TIDC和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10.58±3.18)比(18.93±3.26),t=18.877,P=0.000];VEGF阳性率显著增高(43.45%比11.32%,χ2=26.131,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6.48±1.04)%比(12.57±2.57)%,t=22.615,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7.12±1.59)%比(12.81±2.81)%,t=18.144,P=0.000]。与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9.51±2.88)比(11.82±3.58),t=3.680,P=0.000];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61.40%比20.41%,χ2=18.126,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7.83±1.05)%比(5.32±0.91)%,t=13.186,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6.26±1.01)%比(8.12±1.72)%,t=6.900,P=0.000]。与肿瘤细胞为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中低分化的患者TIDC数密度显著降低[(9.58±2.58)比(12.37±3.13),t=4.941,P=0.000];MHC-Ⅱ阳性DC显著降低[(6.01±1.09)%比(7.32±0.93)%,t=6.244,P=0.000];CD54阳性DC显著降低[(6.66±1.68)%比(7.94±1.58)%,t=3.842,P=0.000]。结论 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均与患者临床预后恶化有关。
杨会杰任少达郭瑞娜魏民李修顺李鸿超李莹
关键词: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