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代富
- 作品数:29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更多>>
- 读《荀子》札记(二)——《儒效》至《君道》五篇
- 2015年
- 以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以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公使库本(简称"台州本")、南宋孝宗年间坊刻巾箱本(简称"巾箱本")、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关中刘旦校刻巾箱本(简称"刘本")、南宋坊间元明递修本(简称"递修本")、《古逸丛书》影南宋淳熙年间浙北翻刻熙宁刻本(简称"浙北本")等为主要参校本,参以杨倞、刘台珙、卢文弨、郝懿行、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王先谦及日人朝川鼎、冢田虎、久保爱等诸家注文、校勘,对原文及注文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进行疏证,同时对前人观点未尽之处进行补说。
- 魏代富
- 关键词:荀子校勘疏解
- 《三辅决录》考论与佚文拾遗被引量:4
- 2015年
- 赵岐《三辅决录》是中国最早的杂传作品,是书主要收录从汉光武帝以来至赵岐之前已卒之人物,凡三辅地区人物,不分贤愚,一并录之。同时还收录三辅地区的名物。晋挚虞为之作注,有对地名的解释,更多的是对人物事迹的补充。其后正文、注文并行,古籍中引用往往混淆。是书亡于宋元之际,陶宗仪《说郛》有辑,清辑佚者有王绍兰、姚东升、茆泮林、黄奭、张澍五家,以张澍辑本最流行,然其中亦有未辑、妄辑、误辑、正注文不分等诸多问题。
- 魏代富边思羽
- 关键词:辑本辑佚
- 《焦氏易林》补说及校正
- 2014年
- 本文主要从校勘、文字、训诂等方面对《焦氏易林》中存在的讹误进行纠正,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补证和疏说,同时挖掘其中反映的一些历史事实、社会风俗等。
- 魏代富
- 关键词:《焦氏易林》
- 郭璞《洞林》的版本及价值
- 2015年
- 《洞林》是郭璞的易学著作,目前所见的集本及辑本均存在辑录不全和未经校勘的问题,同时有些非《洞林》的内容羼入。通过研究《洞林》,可以纠正、补正史书对郭璞的记载,进一步明确郭璞的行历,明确郭璞作品的创作时限。
- 魏代富
- 关键词:辑佚
- 先秦两汉历史传说研究
- 本文以先秦两汉时代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流传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对先秦两汉时代历史传说的宏观关照,下篇则是个案研究,选取了后羿、伊尹、太子晋三个人物在先秦两汉时的传说进行专门研究,探讨其发展演变的过...
- 魏代富
- 关键词:先秦两汉历史传说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读《荀子》札记(一)——《劝学》至《仲尼》七篇
- 2014年
- 以王先谦《荀子集解》为底本,以南宋淳熙八年台州公使库本(简称"台州本")、南宋孝宗年间坊刻巾箱本(简称"巾箱本")、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关中刘旦校刻巾箱本(简称"刘本")、南宋坊间元明递修本(简称"递修本")、《古逸丛书》影南宋淳熙年间浙北翻刻熙宁刻本(简称"浙北本")等为主要参校本,参以杨倞、刘台珙、卢文弨、郝懿行、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王先谦及日人朝川鼎、冢田虎、久保爱等诸家注文、校勘,对原文及注文中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进行疏证,同时对前人观点未尽之处进行补说。
- 魏代富
- 关键词:荀子校勘疏解
- 孟子生于鲁国迁于邹国考
- 2013年
- 孟子的父亲属于鲁国之士,其居住地离鲁国国都曲阜不远,所以《孟子》书中说"近圣人之居"。孟子出生在鲁国,在年幼时他的父亲去世,被葬在鲁国。由于生活窘迫的原因,孟母带着孟子多次迁居,最后在邹国定居下来,成为邹国人。孟母去世后,孟子遵循合葬制度,将其母也葬在鲁国。
- 魏代富
- 陈仁子与《文选补遗》考略
- 2020年
- 陈仁子生于宝祐三年,卒于大德九年之后,是东山书院的创建者。宋亡以后,虽然希求出仕元朝,但受当时政策影响,没有出仕的机会,不得不以讲学为业。陈氏刊刻了大量中国古籍,其中《文选补遗》是现存最早的《文选》续本。陈氏依照自己的文学理念,重新整合文体,编排文体次序,但也存在自乱其体例之弊。
- 李若楠魏代富
- 铎舞考被引量:3
- 2016年
- 铎舞是一种民间舞蹈,在汉代以前或许就已经出现。汉魏之时,铎舞从民间进入宫廷宴会之中,深受统治者的喜爱。晋以后,其影响逐渐衰落,至隋,舞者已经不执铎,铎舞徒存其形。铎舞最早是单人舞蹈,后来变成十六人,东晋桓玄时期,则变为六十四人。表演形态不一,有时候舞者兼是歌者,有时候有专门歌者负责演唱。在民间,铎舞和巫术祈祷有关;在上层社会宴会时,则表现为一种昂扬雄浑的武舞。
- 魏代富
- 关键词:群舞巫舞
- 太子晋与王子乔的融合——兼论“天下王氏出太原”的形成被引量:2
- 2013年
- 《国语》《逸周书》中的太子晋是周灵王太子,明辨聪颖,惜乎早亡;王子乔为上古时期的仙人,以长寿出名。到西汉时期,因方术盛行以及宗族崇拜的需要,发生了符号转移,二人变为一人。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处于二人是否为一人的辩争时期;魏晋时期,因托名刘向的《列仙传》的出现以及魏晋士人精神寄托的需求,这种转变为社会广泛接受。东汉中期,太子晋已被部分地区的王姓尊为始祖,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受政治的影响,只有琅琊王氏皆尊太子晋为始祖。至初唐,同样因政治的影响最终形成"天下王氏出太原"的观念。
- 魏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