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庆九

作品数:53 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夏季
  • 13篇气候
  • 11篇再分析资料
  • 10篇气温
  • 7篇气候变化
  • 7篇环流
  • 5篇气象
  • 5篇降水
  • 4篇年代际
  • 4篇年代际变化
  • 4篇夏季气温
  • 4篇高温
  • 4篇EOF
  • 3篇迁站
  • 3篇热岛效应
  • 3篇教学
  • 3篇观测环境
  • 3篇暴雨
  • 3篇城市热岛
  • 3篇城市热岛效应

机构

  • 51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大连市气象局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成都军区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 1篇福建省气候中...
  • 1篇北海市气象局
  • 1篇威海市气象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3篇高庆九
  • 8篇闵锦忠
  • 6篇管兆勇
  • 6篇徐琼芳
  • 3篇蔡佳熙
  • 3篇孙照渤
  • 3篇张玛
  • 2篇俞小鼎
  • 2篇邓自旺
  • 2篇姚静
  • 2篇王黎娟
  • 2篇李萍云
  • 2篇苏丽欣
  • 2篇孙玉婷
  • 1篇彭霞云
  • 1篇石燕
  • 1篇任振和
  • 1篇周晓兰
  • 1篇李忠贤
  • 1篇林昕

传媒

  • 6篇气象科学
  • 5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高原气象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气象教育与科...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吉林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被引量:75
2005年
探讨了以灾害样本为集值的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模型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利用西北五省区主要农作物旱灾面积资料,对西北农业旱灾进行风险评价实例分析,通过比较表明西北农业受旱指数,成灾指数发生灾损的概率风险估计值与实际农业旱灾较吻合,该方法对灾害样本少以及小区域范围的灾害风险评价也较适合。
刘引鸽缪启龙高庆九
关键词:信息扩散气象灾害
中国东部夏季多尺度气候变化研究中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我国夏季气候变率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事实,都需要一套高质量、高分辨率、连续而有代表性的数据支撑,但由于模式、资料来源、质量控制和同化方案等的差异,使得目前被普遍使用的ERA40和NCEP/NCAR两套再分析...
高庆九
关键词: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20世纪70年代前后北太平洋海温场气候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0
2003年
采用 195 0— 1998年 5 88个月的海表温度 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 ,应用 EOF、小波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时空分布特征 ,指出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北太平洋海温有明显变化 :赤道中东太平洋由冷转暖 ,中高纬西风漂流区由暖转冷 ,且西风漂流区变化更为显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在此前后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976年前拉尼娜 (1976年后厄尔尼诺 )事件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 ,事件发展初期厄尔尼诺海区就表现为较强的负 (正 )距平。海温变化存在 2~ 6 a的 ENSO循环周期 ,并迭加着 8~ 9a的年际振荡和 2 2 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另外 ,还有以1981年前后为转折点的长期变化信号。
高庆九屠其璞
关键词: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代际变化北太平洋海温场
中国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产生机理
2024年
本文基于1961~2017年中国逐日最高温度资料(CN05.1),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揭示了中国夏季极端高温日数(EHTD)年际变化的主导模态,探究了导致各模态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和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第一模态表现为横贯中国的纬向型分布,该模态主要与北极涛动(AO)有关。AO正位相时从北欧向南传播的罗斯贝波列加强横贯中国的纬向高压异常。(2)第二模态表现为经向偶极子型分布,该模态主要受从北大西洋向东亚地区传播的极地—欧亚型遥相关波列(POL)和赤道西太暖池区上升支加强局地哈德来环流的共同影响,使得华南地区(中国北方)受高压(低压)的控制。前两个模态的极端高温日数增加均与局地高压异常造成的降水减少引起的入射太阳短波辐射增加有关。(3)第三模态的分布集中在青藏高原,主要受从地中海向下游传播的纬向波列的影响。与该波列对应的环流异常一方面会造成水汽辐散、上升运动减弱,从而使得云量减少、向下的云—短波辐射增加,另一方面会造成大气增温、从而使得晴空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加,二者共同为极端高温日数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的认识,并为未来开展极端高温的季节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尹秋超王璐葛子安高庆九
关键词:年际变化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
2014年
根据吉林省46个气象观测站1962-2012年降雪期(11月至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小波分析方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近50a来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降雪集中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吉林省雪期降雪的集中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24a和13a长周期变化,并存在着3a、6a和8a的短周期变化;吉林省雪期降雪集中期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24a和11a的长周期变化,另外在1982之前和2000年之后存在着3a左右的短周期变化。吉林省雪期降雪集中度下降趋势,存在突变,突变时间在1979年前后;吉林省雪期降雪集中期的上升趋势有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76年前后。EOF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呈现东(正)西(负)的反向分布,结合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吉林省东部降雪集中度较高,西部集中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吉林省西部降雪集中度较高,而东部较低。第二模态吉林省西部地区整体呈现一致的偏高的趋势,而东部地区呈现中(正)东西(负)的分布状态。结合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吉林省东部、西部降雪集中度较高,中部集中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吉林省东部、西部降雪集中度较低,而中部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与吉林省中部、南部和西部降雪量呈显著正相关;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期与吉林省东部和西北部降雪次数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李嵩高庆九王冀苏丽欣
关键词:集中度集中期
吉林省降雪期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
根据吉林省46个气象观测站1962-2012年降雪期(11月至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小波分析方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近50a来降...
李嵩高庆九王冀苏丽欣
关键词:集中度集中期EOF
文献传递
基于EOF方法的华中五省近47年总云量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选用华中五省(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20个全球交换站1959-2005年逐月云量观测资料,用EOF方法分析了近47a来华中五省总云量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以期对气候模式开发和模拟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华中五省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区划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近47a来,华中五省平均年、季总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总云量变化地区差异较大,主要有2种典型时空分布。第一典型场中,年、季均为正值,且均由南向北呈现出低-高的差异,中心位于华中五省中偏北部地区。对应时间系数中,年、春、秋季1959-2005年总体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可得出年、春、秋季总云量近47a呈减少趋势,夏季无明显变化,冬季变化趋势也不明显。第二典型场中,年、四季均大体以长江为界呈反向变化,对应时间系数以年际变化为主。
徐琼芳高庆九石燕潘洪祥
关键词:云量EOF
1991年梅雨期暴雨中两种尺度系统间位势转换的分析
1994年
本文应用平滑滤波方法,对特大洪水的1991年梅雨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两个时次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会尺度系统。利用位势平衡方程,计算及分析这两个时次梅雨期暴雨区域的各层次及整层积分的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位势转换量I及水平位势转换量IH、垂直位势转换星IV,得到了一些有益的非同于文献[1]、[]其它年份暴雨区域两种尺度、两个时次各种位势转换的结果。
王善华黄莳高庆九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次天气尺度
用三种方法划分潜江四季
选用潜江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观测资料,用最小二乘法、一元回归法分析了潜江市近50年来,年、季、侯气温变化规律,分别以公历、侯平均气温、农历节气三种方法划分潜江四季,并比较各划分方法得出的结论。结果表明:近5...
徐琼芳高庆九胡进甫胡绪焕
关键词:气温观测四季划分
陕西一次重致灾强对流天气机理研究
2016年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0.1°×0.1°)、西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和强天气分析技术对2015年5月7日的陕西省商洛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主要位于暖湿空气与干冷空气的交界处,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风场分析清晰地反映出地面冷锋和低压倒槽的交汇区域,冷暖空气的过渡区对于强对流天气的落区判断有指示作用。中尺度天气系统发展的强盛程度通过TBB的时间演变图可以清楚地进行判断。强对流大多发生在TBB梯度大值区,冰雹云团大多产生在云团成熟期之前。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强回波结构对于预警有提前预判的提示作用。在此次致灾天气过程中,明显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的悬垂回波结构,中层强回波中心与低层位移达1.5 km左右,预示了降冰雹的潜势。45 d Bz强度的回波延伸至9 km以上,这些指标对准确做出强对流天气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姚静高庆九俞小鼎李萍云
关键词:强对流TBB雷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