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子丰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双金属
  • 1篇双金属催化剂
  • 1篇态密度
  • 1篇氢吸附
  • 1篇脱氢
  • 1篇脱氢催化剂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催化剂
  • 1篇环中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PT
  • 1篇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伊春海
  • 2篇杨伯伦
  • 2篇高子丰
  • 2篇齐随涛
  • 2篇陈昊
  • 1篇黄俊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有机氢化物可逆储氢循环中脱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有机氢化物脱氢催化剂的研究是有机氢化物可逆储氢技术得以循环运用的关键.首先对若干不同有机氢化物储氢循环中的脱氢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研究实例对不同活性组分的脱氢性能进行分析预测的催化剂设计策略,讨论了不同单金属及双金属催化剂的脱氢性能,比较了不同活性金属种类及含量、不同的载体及其改性处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电子性能、结构及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建议采用将DFT理论预测和表面科学实验、先进的催化剂合成方法三者有机结合,以完成优良脱氢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从而获得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脱氢催化剂.
齐随涛黄俊陈昊高子丰伊春海杨伯伦
关键词:脱氢双金属催化剂
氢原子在Pt及Pt系双金属催化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考察了Pt(100)、(110)、(111)三种表面氢原子的吸附行为,计算了覆盖度为0.25 ML时氢原子在Pt三种表面和M-Pt(111)双金属(M=Al,Fe,Co,Ni,Cu,Pd)上的最稳定吸附位、表面能以及吸附前后金属表面原子层间弛豫情况.分析了氢原子在不同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以及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偏离费米能级的程度并与氢吸附能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表明,在Pt(100),Pt(110)和Pt(111)表面,氢原子的稳定吸附位分别为桥位、短桥位和fcc穴位.三种表面中以Pt(111)的表面能最低,结构最稳定.氢原子在不同M-Pt(111)双金属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fcc穴位,其中在Ni-Pt双金属表面的吸附能最低,Co-Pt次之.表明氢原子在Ni-Pt和Co-Pt双金属表面的吸附最稳定.通过对氢原子在M-Pt(111)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的分析,验证了氢原子吸附能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掺杂金属Ni、Co、Fe的3d-Pt(111)双金属表面在吸附氢原子后发生弛豫,第一层和第二层金属原子均不同程度地向外膨胀.此外,3d金属的掺入使得其对应的M-Pt(111)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与Pt相比更靠近费米能级,吸附氢原子能力增强,表明3d-Pt系双金属表面有可能比Pt具有更好的脱氢活性.
高子丰陈昊齐随涛伊春海杨伯伦
关键词:氢吸附密度泛函理论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