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凤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磁共振
  • 10篇成像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肿瘤
  • 6篇腺癌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弥散
  • 5篇加权成像
  • 4篇动态增强MR...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4篇弥散加权
  • 4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血性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18篇马凤华
  • 11篇赵泽华
  • 6篇李莉
  • 5篇王康
  • 5篇詹松华
  • 5篇刘文瑾
  • 4篇杨振燕
  • 3篇王伟忠
  • 3篇徐嵩森
  • 3篇盛霞
  • 3篇李家琳
  • 2篇恽虹
  • 2篇唐俊军
  • 2篇王之
  • 2篇胡喜红
  • 2篇李铭
  • 2篇吴元佐
  • 2篇张蕾
  • 1篇芮元鹏
  • 1篇戴工华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2006年华...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对大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术前螺旋CT在大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 60例经手术证实的大肠癌病人 ,回顾分析术前螺旋CT表现 ,并参照术后病理结果来评价螺旋CT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螺旋CT能显示肠腔及肠壁的改变、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 ,并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结论 大肠癌术前螺旋CT检查对大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马凤华詹松华杨振燕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体层摄影术
动态增强MRI及DWI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率,测量病灶...
马凤华赵泽华李莉盛霞王康刘文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术、活检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 8例纵隔肿瘤中 ,胸腺瘤 11例 ,恶性淋巴瘤 8例 ,生殖细胞瘤 6例 ,胸内甲状腺 2例及神经源性肿瘤 1例。CT定位正确 96.4% ,定性正确占 92 .3 % ,胸片定位正确 2 5例 ,占 89.3 % ,定性正确 2 3例 ,占 82 %。CT对于反映纵隔肿瘤的表现明显优于胸片。结论 CT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吴元佐恽虹杨振燕唐俊军张蕾马凤华
关键词:纵隔肿瘤
乳腺癌组织类型的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态增强MR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不同时期强化率,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乳腺癌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6例为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筛状癌和2例髓样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Ⅲ型曲线为31例(68.9%),Ⅱ型曲线9例(20.0%),Ⅰ型曲线5例(11.1%)。浸润性筛状癌与黏液腺癌的早期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2、3期浸润性筛状癌与乳头状癌增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乳腺癌因其病理基础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动态增强MRI对不同类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马凤华赵泽华刘文瑾李莉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1H-磁共振波谱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马凤华詹松华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1H-MRS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代谢改变丰度细胞代谢
急性脑梗死的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测定及分析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来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各项弥散特点。材料与方法对86 例脑梗死患者采用EPI-DTI序列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病灶及病灶对侧相应区域的ADC、FA、 VR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
赵泽华马凤华张淼王伟忠芮元鹏李家琳
文献传递
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1H-MRS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问题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攻关项目.
马凤华詹松华
关键词:脑梗塞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连续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72h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探讨1HMRS显示和评价缺血性损伤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共S-D大鼠50只,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40只均分成8组,A组为假手术组,其余各组按栓塞时间1、3、6、12、24、48、72h分成B、C、D、E、F、G、H组,为手术组。每组于相应栓塞时间进行磁共振成像,成像结束后每组取3只行病理检查、2只行TTC大体标本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A组1HMRS未见明显异常。C、D、E、F、G、H组NAA均下降,栓塞组脑组织与对照组NAA下降有显著性差异。MCAO时间越长,NAA下降越明显甚至消失。Lac在栓塞后1h即上升,在最初12h持续上升,之后开始下降。栓塞组脑组织与对照组Lac有显著性差异。Cho、Cr虽然随栓塞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数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1HMRS可以动态观察活体脑梗死后的代谢物的生化改变及其发展规律。
马凤华詹松华杨振燕胡喜红戴工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波谱缺血性损伤
动态增强MRI及DWI在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部分病理类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4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MRI资料,病例均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及DWI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及峰值强化...
马凤华赵泽华李莉盛霞王康刘文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纵隔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 8术、活检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 2 8例纵隔肿瘤中,胸腺瘤11例,恶性淋巴瘤8例,生殖细胞瘤6例,胸内甲状腺2例及神经源性肿瘤1例。CT定位正确96....
吴元佐恽虹杨振燕唐俊军张蕾马凤华
关键词:纵隔肿瘤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