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天衡

作品数:17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艺术
  • 6篇书画
  • 6篇篆刻
  • 3篇篆刻艺术
  • 2篇艺术创作
  • 2篇书画家
  • 2篇书说
  • 2篇篆法
  • 2篇谢稚柳
  • 2篇巨匠
  • 2篇画家
  • 2篇方介堪
  • 1篇代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书法
  • 1篇道者
  • 1篇冬花
  • 1篇读书
  • 1篇读书人
  • 1篇选登

机构

  • 10篇中国艺术研究...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温州大学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上海市文史研...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上海文联
  • 1篇温州师范大学
  • 1篇文化部

作者

  • 17篇韩天衡
  • 2篇黄惇
  • 1篇石开
  • 1篇崔志强
  • 1篇华人德
  • 1篇曾翔
  • 1篇丛文俊
  • 1篇朱培尔
  • 1篇蔡树农
  • 1篇张海
  • 1篇王冬龄
  • 1篇张公者
  • 1篇邱振中
  • 1篇刘彦湖
  • 1篇张树
  • 1篇刘一闻
  • 1篇杨中良
  • 1篇章祖安
  • 1篇李刚田
  • 1篇王镛

传媒

  • 5篇中国书画
  • 3篇书画艺术
  • 2篇人民周刊
  • 2篇中华书画家
  • 1篇书法
  • 1篇世纪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创意设计源
  • 1篇艺术品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室长物长在哪 韩天衡就兰室长物--历代文房具特展答本刊编辑问
2017年
现在的书画展比较多,很多博物馆都举办有分量的展览,如上海博物馆在美国、日本等,展出一些国宝级的东西,也跟其他博物馆联合搞一些借展,这个很好。当然,我看到现在博物馆的展览都是公与公之间的交流,但公与私之间的交流很少。
韩天衡
关键词:历代书画展公与私展览
韩天衡书画作品选登
2021年
韩天衡
追书说往(二)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四处访谱,也常常去神保町几家经营中国古籍的老店里读书,与店主也渐成稔友,甚至还专为我去民间访书、购书。一次,由女儿因之陪着到了东京著名的静嘉堂文库。老馆长是位八十多岁的学者,知我要来读书,他早早地就在客厅里等着,并热情地请馆员出示藏书书目。在这里,我读到了久违而心仪的《周公瑾印说》等善本、孤本书,喜出望外。尤其可感的是馆员见我提笔抄录效率甚低,询我是否要复印,这真是求之不得,中我下怀。翌日,居然从"宅急便"(日本快递)收到复印的全书,厚厚一叠,分文不收,书厚情更厚。一个"资"字头国家的文库,居然对读书人如此地重学术而轻利益,这着实让我感慨了多时。七年后,在一九九四年终于又出版了增订本,这二版书较之一版,居然厚了一厘米。这一厘米可是整整七年的收获。
韩天衡
关键词:书说读书人中国古籍文库馆员复印
论篆刻巨匠的出新(下)
2024年
“印从书出”及独特印化表现力新理念为印风出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一个新理念被他人、后人因袭,即为理念的重复,新理念也失去其金贵之“新”。综看流派印章创新史,后继出新的巨匠,不是不敬畏传统,轻率地摈弃前贤创新的理念,恰恰是在全面吸收、借鉴、消化的基础上,避同求异地去开拓更新理念。赵之谦的篆刻在理念上往往被评家简单地定性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这不免以偏概全,太低估了赵氏勃发的创造力。赵之谦不仅睿智地兼收并蓄了明代印坛的“印宗秦汉”,清初程邃的接踵周秦,追踪丁敬全面的“印内求印”,探索过自周秦汉魏乃至六朝唐宗印的优劣,更玩味和践行着邓氏“书从印入,印从书出”。
韩天衡
关键词:赵之谦以偏概全篆刻创造力
较真细节
2012年
较真细节,收拾细节.这话似乎有点小家子气。然而,小到篆刻,大到三百六十行,细节不细,是通病,是顽疾。有人说,刻精工的圆朱文印,是要讲细节的,而镌刻犷捍奔突的一路印,就不必了,此话差矣。就笔者所知,陈巨来的元朱是一笔不苟.乃至一丝不苟的,体现了对细节的锱铢必较.这诚然是刻精工印的首务。然而为世公认的以破求完、雄恣苍古的吴昌硕.他的印风绝对属粗放型的,对细节是否即可忽略不计,马虎搪塞呢?答案是否定的。倘使对吴氏的印艺作忠实细致的考察,他对细节的关注、考究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诸如,他对配字的篆法的展蹙、大小、正欹.乃至线条的畅涩、细粗、光毛、钝锐、短长、呼应、顾盼,都作过不逊于计算机般的精微演绎,一字乃至多字的组合,都是反复推敲而成的,使一印之成真正地达到天作之合的艺术妙效。
韩天衡
关键词:吴昌硕篆刻印风篆法艺术
鸟虫篆印说
2015年
鸟虫篆,是滥觞于周秦时期仅见于印章及偶见于铜器、铜剑上的文字,诚属一小众书体。因其依字型的点划、偏旁,装饰为鱼虫夔鸟活生生的形体,其文字又都是以金文、小篆、缪篆为载体。如果我们不从学术上去严格追溯、推敲的话,今之印坛,乃至大众,一般也都是以"鸟虫篆"俗称之。鸟虫篆,是以诸多动物的形态造型而精心美化、艺术化的篆字,它别出心裁、繁饰巧妆、费人思量和咀嚼,是古篆书里的花体字、美术字。
韩天衡
关键词:缪篆篆刻艺术方介堪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被引量:1
2006年
杨中良:篆刻艺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较之其他艺术品市场有其特殊性。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请各位谈谈篆刻艺术市场。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均可,长短不拘。同时,我们已经在中国篆刻网发帖,也想倾听广大网友的意见。一、篆刻艺术与市场现状韩天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篆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很多印社,一直很活跃,篆刻创作与印学理论都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2001年的APEC会议我们以篆刻名印作为国礼赠送,2008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韩天衡石开李刚田刘一闻朱培尔曾翔蔡树农张树王镛黄惇崔志强徐正濂刘彦湖许雄志张公者杨中良
关键词:篆刻艺术书画家艺术产品篆刻篆刻家
不逾矩不——学艺七十年述怀
2019年
我从四岁学写字,六岁学刻印,十几岁学写文章、新诗,三十五岁继学绘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郭绍虞、程十髪、黄胄等师辈的教诲下,一路风风雨雨、磕磕碰碰、质疑释难、上下求索、义无反顾、心无旁鹜地淫浸其中。要之,艺术是我的至爱,乃至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我为这个展览定的主题词是"不逾矩不"。孔夫子曾对人生有过十年一阶梯的规划,自"三十而立"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这不现实,也难实现。
韩天衡
关键词:述怀从心所欲方介堪谢稚柳郭绍虞
见尘砚雕艺术
2010年
文房有四宝,日笔、墨、纸、砚。然而,笔颓而窠,墨磨而尽,纸则著笔墨随书画之精灵而化出,唯砚者若艺家之一生情侣、金石之友,不朽、不雕。得一佳砚,或对晤,或赏心,或互磨,苦乐与共,厮守终老,且传之后世,可不宝哉?
韩天衡
关键词:书画
论篆刻巨匠的出新(上)
2024年
篆刻,是一门奇妙的艺术。以“篆”论,它纳文字于印,印化本身是布局的艺术,在方寸之地,线与线、字与字微妙得体的处置,计白当黑,气象万千,使其自具山川异域般瑰丽寥廓的风景;同样,枣栗之地,让书写意义上的线条,经过“刻”这一环精湛刀法的锤锻、再塑、升华,令其有如电闪、锥画沙、折钗股般咀嚼不尽的丰厚意趣。篆刻堪称是芥子纳须弥的小中见大的一门艺术。
韩天衡
关键词:篆刻计白当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