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凯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丽水—海丰断裂带南段深部电性结构及演化模式初探
- <正>本文将政和—大埔断裂南段(龙岩以南)及南延至广东部分称之为丽水—海丰断裂带南段。其东西界限为:东段经尤溪、华安、南靖入广东,西界经浦城东、昌东、永安、永定一线进入广东,总体走向呈NE30°左右展布,宽约40~50k...
- 韩江涛刘国兴韩凯
- 文献传递
- 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在西江中下游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 陈贻祥黄奇波黄奇波韩凯覃小群苗迎韩凯贺德煌
- 关键词:自然电场法高密度电法岩溶洼地
- 粤北地区乳源-潮州MT剖面深部电性结构及地学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揭示粤北地区岩石圈深部结构、深大断裂性质及花岗岩分布规律等科学问题,布设了乳源-潮州宽频带大地电磁探测剖面。由二维反演得出的电性结构,讨论了粤北地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特点。沿剖面存在3个花岗岩分布区,呈现不同的类型,可能代表不同的成因模式。沿剖面划分3条北东向断裂带:吉安-四会断裂、赣江断裂于韶关东形成宽度近20km的低阻区域,其间形成断陷盆地;河源-邵武断裂带,其两侧发育壳幔高导层并发育壳幔混合型花岗岩,深部电性结构复杂,可能为壳幔剧烈作用的场所;丽水-海丰断裂带,控制了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分布。韶关、连平之间和龙川、丰顺之间50~150km存在2个巨大的低阻体,可能是地幔物质底侵作用的'通道';且底侵方向指向连平和龙川之间的区域,由于底侵作用力贡献,发育了一系列的壳内和上地幔高导层。粤北地区岩石圈从西向东逐渐减薄,从100余km减薄到60km,反映了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消减作用。潮州100km深度以下的中-低阻特征,推断为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留下的'洋壳'物质。
- 韩江涛刘国兴韩凯
- 关键词:大地电磁电性结构地学意义
- 综合物探方法解译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为例
- 2024年
- 表层岩溶带是岩溶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结构的解译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特征及岩溶水调蓄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的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探测解译。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数据和自然电位数据反演,获得坡径流场若干电阻率断面和极化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解译了3处强径流带发育的空间位置;通过地质雷达影像图划分了表层岩溶带发育深度。此外,坡径流场地西北侧有深部岩溶裂隙发育,向东南地势逐渐走低,岩溶裂隙也逐渐向面上扩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电位法是探测岩溶含水构造的有效方法,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有效解译强径流带的空间发育位置,而地质雷达法可高分辨地探测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厚度和浅部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自然电位法的综合应用能有效探测表层岩溶带的结构特征,是解译表层岩溶带厚度和探测强径流带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 刘永亮刘振宇章程吴秋菊邬健强张伟甘伏平甘伏平
-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高密度电阻率自然电位
- 基于一阶差分的岩溶管道充电法电位水平梯度异常分离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在隐伏岩溶探测中,为实现岩溶管道引起的充电法电位水平梯度局部异常与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的分离,突出局部微弱异常,本文根据半无限均匀大地中,良导电球体和无限长水平圆柱体充电电位水平梯度及其一次导数剖面曲线分布特征与规律,采用两点平滑法和一阶中心差分法推导出充电电位水平梯度一次导数的近视计算公式,建立了差分滤波函数F xi+1+12()h极小值点与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的线性插值公式和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以及局部异常与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划分的作图法和解析法.差分滤波函数F xi+1+12()h对充电法电位水平梯度观测误差、地质噪声具有平滑和低通滤波作用,由此差分滤波函数F xi+1+12()h确定的实测充电法电位水平梯度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将更为合理,实现了充电法电位水平梯度局部异常与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的有效分离.利用该局部异常与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划分方法,实际处理了桂东北越城岭山脉东部岩溶区的洛潭水库实测充电电位水平梯度异常数据,提取了受强大区域背景场掩盖了的岩溶管道产生的微弱异常,突出了岩溶病态水库漏水通道、断裂构造分布等地质信息,为岩溶病态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供了有效的处理途径和工程靶区.地质钻探工程和地下水示踪试验均验证了所研发的基于一阶差分的充电法电位水平梯度局部异常与线性或低缓区域背景场分离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 陈贻祥韩凯甘伏平潘科陈玉玲郑智杰张伟杨初长
- 关键词:岩溶管道水库岩溶渗漏
- 岩溶病害水库的渗漏通道探测方法——以广西全州县洛潭水库为例被引量:15
- 2015年
- 由于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故对岩溶渗漏通道的准确定位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经试验验证,利用综合物探可以对岩溶渗漏水库的岩溶渗漏通道进行精确定位,其中大功率充电法、常规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对岩溶渗漏通道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高密度电法、跨孔地震声波透视法可以确定岩溶渗漏通道的深度及发育特征,从而可以结合地质情况对其渗漏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大功率充电法、常规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方法在洛潭水库测区的探测结果分析,在测区内共存在有3条推测岩溶渗漏通道,其中Ⅱ号推测岩溶渗漏通道为水库渗漏的主要通道,并经过示踪法验证是准确的。根据高密度电法、跨孔地震声波透视法探测结果显示,在洛潭水库的东侧存在一逆冲断层F1,在该断层的上盘岩石比较破碎,并存在一系列平行的张性断层F2~F5,经分析认为洛潭水库的渗漏与断裂破碎带的存在密切相关,导致水库渗漏的Ⅱ号推测岩溶渗漏通道主要沿断层F5发育。
- 韩凯陈玉玲陈贻祥甘伏平郑智杰张伟
- 关键词:综合物探断层
- 自然电位数据阻尼最小二乘逐步解析反演研究——以桂林市寨底地下河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对利用自然电位法探测岩溶地下河做了探索性研究.选择桂林市寨底地下河发育良好的区域,通过阵列式连续时间观测方式获得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自然电位数据.提出自然电位数据阻尼最小二乘多参数逐步解析反演方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反演,以此提取数据中极化源的信息,包括极化源位置、极化角度和极化强度等.在所有时间道的数据反演结果中,将观测范围内极化源的空间位置等参数绘制成相应图件,与观测区地下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自然电位数据中隐含的极化源信息;极化源位置可作为判断含水构造空间位置的依据,极化角度和极化强度可用来区别含水构造类型;多参数综合解释可有效定位地下河的平面位置.
- 刘永亮甘伏平韩凯邬健强梁东辉张伟郑智杰刘伟陈贻祥
- 关键词:自然电位极化强度
- 多道瞬态面波法与微动法联合推断岩溶塌陷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被引量:11
- 2018年
- 为了大尺度范围内获取岩溶塌陷典型调查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与微动法,对柳州市柳城县东泉公社幅岩溶塌陷重点调查区进行了野外观测,根据微动法提取的特征频率与地层厚度的关系,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得出覆盖层厚度与特征频率的函数关系,获取了覆盖层的厚度分布,根据面波的频散特性,得出覆盖层的横波速度分布,获取了覆盖层的结构分布,结合得出的覆盖层结构和厚度分布,推断出测区内发育4条断层或溶沟等局部构造。研究表明,利用微动法提取的特征频率和面波的频散特性,可以有效地推断出塌陷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
- 张伟甘伏平梁东辉韩凯刘伟
- 关键词:岩溶塌陷覆盖层
- 温度湿度检测控制仪的设计与实现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极大丰富,各个行业对温湿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生产高质量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稳定和可靠的温湿度环境,因此,温湿度参数与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
- 韩凯
- 关键词:温湿度分布式控制ARDUINOPT100RS485通信协议
- 文献传递
- 柯街断裂北段的结构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柯街断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断裂之一,从早古生代开始就控制着断裂带两侧的地层沉积,但是目前关于柯街断裂还存在诸多争论.为了对柯街断裂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研究,横跨柯街断裂布设了一条MT探测剖面,探测结果显示柯街断裂走向为NE向,根据二维反演电性结构断面图可以判断出在剖面上共有3个断层存在,推测断层F1和F2为柯街断裂北段的两个分支,其中断层F1规模大、切割深,断层F2规模相对较小;推测断层F3为岩性接触带.结合地层分布规律和岩性特征分析,发现断层F1东侧的晚奥陶统-早志留统仁和桥组地层上覆于西侧晚二叠统沙子坡组地层之上;在断层F2的深部,东侧新元古界允沟岩组地层上覆于西侧早石炭统香山组地层之上,在断层F2的浅部,东侧的晚白垩统花岗岩与西侧的早石炭统香山组地层相接触;断层F3上部的晚白垩统花岗岩上覆于新元古界允沟岩组地层之上.从而可以推断柯街断裂应为澜沧运动时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其中断层F2形成时期早于断层F1,断层F3为后期岩浆活动形成.综合柯街断裂北段两侧的电性特征和地质情况,认为柯街断裂是在澜沧运动过程中由保山板块和昌宁-勐连结合带汇聚并经过多期次的演化而成,在二叠纪以前很长一段时期控制着两侧的地层沉积,故本文认为柯街断裂应为保山板块和昌宁-勐连结合带的分界线.
- 韩凯甘伏平陈玉玲吕勇赵伟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逆冲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