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英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放射性
  • 6篇污染
  • 4篇海洋生物
  • 4篇核素
  • 3篇指示物
  • 3篇生物监测
  • 3篇放射性污染
  • 3篇CO
  • 3篇CS
  • 2篇弹涂鱼
  • 2篇对虾
  • 2篇生物体
  • 2篇生物体内
  • 2篇浓集
  • 2篇珠江口
  • 2篇铯137
  • 2篇环境保护
  • 2篇海洋污染
  • 2篇放射性核素
  • 2篇放射性同位素

机构

  • 20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0篇陈英
  • 19篇蔡福龙
  • 12篇许丕安
  • 4篇钱鲁闽
  • 2篇蔡锋
  • 2篇陈巧云
  • 2篇邱曼华
  • 2篇陈亚明
  • 2篇杨加东
  • 2篇林志锋
  • 2篇陈淑美
  • 1篇杨嘉东
  • 1篇李平雨
  • 1篇吴晋平
  • 1篇林秋明
  • 1篇林荣澄
  • 1篇霍湘娟

传媒

  • 10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4
  • 1篇1983
  • 1篇19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海洋环境中BHC和DDT的行为特征研究Ⅰ.中国珠江口区旱季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被引量:30
1997年
本文于1994年11月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旱季珠江口区环境中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187μg/L,DDT为0.080μg/L;底层海水BHC为0.117μg/L,DDT为0.506μg/L。沉积物BHC为11.15×10-9(干),DDT为33.46×10-9(干)。海水中的盐度、DO。
蔡福龙林志锋陈英杨加东陈淑美蔡锋钱鲁闽
关键词:BHCDDT珠江口海洋污染气相色谱法
若干核素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转移规律的研究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李平雨邱曼
该项研究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人工小生态环境,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先进的测量装置,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转移规律,其中核素在海洋生物链网中的传递规律研究,在国内属开拓性研究;所设计的悬挂皮肤渗...
关键词: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迁移放射性同位素同位素示踪技术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
用硕大草藨作为河口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以硕大藨草为材料,采用多核素示踪法研究了该海草作为河口区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硕大藨草对^(137)Cs、^(65)Zn、^(60)Co、^(59)Fe、^(54)Mn等核素的积累与核素浓度的相关系数均>0.71;硕大藨草浓集上述核素进入第8天就趋于动态平衡;土壤中的核素经一个月洗脱后,植物体内核素的残留量最低仍达 9.2%,处于可检测范围内。测定了地上茎从海水中及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核素分别在根部、地下茎、地上茎的浓集系数,结果表明前者的吸收能力大于后者。再通过浓集系数公式的换算,可以同时反映海水、土壤两方面放射性的污染程度。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赖招才
关键词:生物监测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污染
^(110m)Ag在对虾和罗非鱼体内的积累与分布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采用示踪法研究了 ̄(110m)Ag在对虾、罗非鱼体内的积累、分布以及排泄作用。结果表明,浓集 ̄(110m)Ag的关键器官为对虾的内脏、罗非鱼的鳃、胃肠及肝胆,其浓集系数最高分别为1.6×10 ̄3、1.4×10 ̄2、6.5×10 ̄2、9.5×10 ̄1。 ̄(110m)Ag进入对虾、罗非鱼体内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通过摄食途径增加了动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经过排泄实验表明:罗非鱼的鳃、胃肠及对虾的附肢、肌肉里的 ̄(110m)Ag损失显著,其残留量分别为15%、17%、27%、28%,而肝胆和生殖腺及对虾的内脏对 ̄(110m)Ag有重吸收现象,其 ̄(110m)Ag的残留量分别高达740%、240%、333%。
钱鲁闽蔡福龙陈英
关键词:对虾罗非鱼
^(137)Cs、^(60)Co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被引量:3
1983年
本文报导了^(137)Cs、^(?0)Co双核素示踪法研究它们在扁藻、轮虫、泥(虫廿)、对虾、罗非鱼等重要水产品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并以单核素示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对虾以外的其他生物体内^(?0)Co 的积累大于^(137)Cs;胃肠和肝脏是鱼类积聚^(?0)Co、^(137)Cs 的主要器官,而对虾的头胸部和附肢是积聚^(?0)Co的主要部位,^(137)Cs在对虾体内倾向于全身性分布。
蔡福龙陈英吴晋平许丕安
关键词:海洋生物铯137钴60
放射性核素的生物指示物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通过单核素与多核素示踪,从海洋生物对不同浓度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积累及其相关性、海洋生物对积累在体走核素的排出、海洋生物吸收放射性核素达到动态平衡时浓集系数的测定等三方面筛选,可以作为^(137)Cs、^(134)Cs、^(90)Sr、^(65)Zn、^(60)Co、^(59)Fe、^(54)Mn等放射性污染的生物指示物。最后推荐贻贝的足丝、悦目大眼蟹整体,大弹涂鱼的性腺、肌肉、头部,硕大蔗草地上茎等海洋生物或其器官分别作为监测海水、沉积物中上述核素的生物指示物。介绍了生物监测方法,并给出计算时必需的放射性浓集系数。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赖招才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指示物
悦目大眼蟹作为海洋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以悦目大眼蟹(Macrophthalmus erato de Man)为材料,采用多核素示踪方法研究生物作为海洋放射性污染指示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悦目大眼蟹对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等6种核素的积累量与核素的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认为,悦目大眼蟹的整体生物用作6种核素的指示物是可靠的,尤以65Zn、54Mn最为理想。文中还论述了核素进入悦目大眼蟹的器官通道和生物浓集的过程,测定了各主要器官的浓集系数。
蔡福龙陈英许丕安赖招才
关键词:放射性
若干化学毒物对泥蚶吸收^(45)Ca的影响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研究几种化学毒物对泥蚶吸收^(45)Ca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Pd,Cd,Hg等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对泥蚶的血液、软组织吸收^(45)Ca有抑制作用,其中Cd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Cu和Hg。但这些金属元素对泥蚶外壳吸收^(45)Ca的抑制作用不大。三种能量代谢抑制剂对泥蚶吸收^(45)Ca的作用表明^(45)Ca的吸收是主动传输过程。
蔡福龙陈英黄凌毅
关键词:泥蚶化学毒物^45CA污染物
对虾各发育阶段对~90Sr的吸收
1990年
对虾,大多数为一年生的动物,但在它的生活史中却要经历多次的变态发育以及多个发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需要。 ~90Sr是反应堆重要的裂变产物。Mauchline,J.等人于1966年曾研究过多种海洋生物对它的吸收,并计算其Sr/Ca比值及Sr-Ca差别比,但均为其成体。
蔡福龙陈英林世泳黄凌毅
关键词:对虾发育阶段^90SR
东中国海近岸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水平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根据1988~1991年对东海近岸海域的长江口、杭州湾口、舟山海区及福建沿海等海域海水监测的结果可以表明: ̄(238)U平均值在23~44mBq/L之间,总β平均值在97~107m Bq/L之间,1991年两者都呈下降趋势。 ̄(90)Sr的平均值波动于1.3~5.3mBq/L之间,但长江入海口处含量偏高。其它沿岸站位呈缓慢下降趋势。 ̄(137)Cs含量基本稳定在2.6~4.8mBq/L之间,处于河口区站位者含量低于 ̄(90)Sr。 ̄(137)/ ̄(90)Sr的比值,河口区低于近岸海域。监测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水中人工放射性含量仍属正常。
霍湘娟陈英姚家奠杨嘉东
关键词:放射性含量海洋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