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小说
  • 6篇《北洋画报》
  • 3篇文学
  • 3篇刘云若
  • 2篇学史
  • 2篇章回体
  • 2篇通俗小说
  • 2篇文学史
  • 2篇小说创作
  • 2篇故事
  • 2篇故事集
  • 1篇代文
  • 1篇抵达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文化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短篇小说创作
  • 1篇新文学
  • 1篇行者

机构

  • 12篇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 12篇陈艳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方文坛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女性的公众化——1930年代《北洋画报》封面女郎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北洋画报》是民国时期北方出版时间最长、出版期数最多的综合性独立画报,堪称北派摄影画报的代表。《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被赋予了宣告画报个性及目标读者的双重意义,具有从理想形象到平实形象的变化过程。自1930年代起,较之以前的名媛闺秀,越来越多的普通城市女性出现在画报封面上,她们的穿着打扮乃至生活方式都生动诠释了从"时尚"到"流行"的日常大众文化的变迁。而其中的普通职业封面女郎不仅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天津女子职业传统与现代纠缠的复杂面貌,也显示了现代城市职业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之间的现实处境。
陈艳
关键词:《北洋画报》封面女郎职业女性
《北洋画报》时期的刘云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北洋画报》的主编生涯直接促成了刘云若由记者编辑向通俗小说大家的转型,考察刘云若与《北洋画报》的关系,会对理解其小说创作大有裨益。而刘云若小说的"津味"可以归结为天津式的幽默——"归哏",这一特色实际上在他主编《北洋画报》时期已经形成。"归哏"源于天津传统相声词汇"万象归哏",它以津门相声文化为底子,融合现代幽默思潮以及林译小说的"滑稽"成分,既意味着传统和地方化,也是现代的和世界的。由于市民意识的觉醒,"归哏"同时具有讽刺批判功能和消遣娱乐功能。
陈艳
关键词:刘云若《北洋画报》
《北洋画报》与北伐后的“天津”想象被引量:1
2012年
1928年6月,北伐基本完成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重心迅速转移到南方,平津地位一落千丈。在此背景下,《北洋画报》对"天津"的关注大大超过以往,表现出本土文化转型的趋势。《北洋画报》"时事传播"的重心也转向天津本埠新闻,出现了图像天津和想象天津的高潮,具体体现在"天津现况写真"、"专页刊"以及"市花"选举上。
陈艳
关键词:《北洋画报》城市史
报人生涯对刘云若小说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刘云若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与其报人生涯息息相关。作为一位颇具社会责任感的报刊记者、编辑,他对天津市民社会的生存状况一直相当关注,这也决定了从哀情小说到世情小说,其社会现实性在不断加强。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的转型上,也深入到小说的语言。同时使得小说的材料来源、情节线索乃至文体的选择都与报刊有了深刻的联系。
陈艳
关键词:刘云若小说创作
在路上——论许正平的短篇小说创作
2015年
作为台湾“七0后”作家中颇受瞩目的一位,许正平的小说创作显得成熟而富有个性。这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年轻作家,以荒诞而真切的狂想,大胆、娴熟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小说世界。这个世界的通道藏在现实社会之中,却又与现实世界的成规格格不人。正如小说中所说:“在真实的台北城之外,还有另一个隐遁不得见的城市存在其中,你时常费力漫游逡巡于夹缝褶页里,试图发现那些通道出口的所在。
陈艳
关键词:小说创作短篇小说世界现实社会荒诞隐遁
现代都市文化的“三城记”
2013年
北京与上海构成了现代史上的“双城记”,从1930年代沈从文一手挑起“京派”与“海派”之争,到赵园的《北京:城与人》(1991年)和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2001年),北京与上海分别作为乡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象征,被赋予了特征鲜明而又二元对立的文化意义.之后的上海研究基本延续了李欧梵的主要结论,并不断丰富、深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和张勇的博士论文《“摩登主义”文化与文学研究(上海,1927-1937)》,都是以上海都市文化为对象,讨论中国文学及文化现代性问题的力作.
陈艳
关键词:都市文化《北洋画报》
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2011年5月28日,"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主持,来自内地、香港、澳门的三十余位知名学者出席。与会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人探讨。
陈艳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
《北洋画报》与现代通俗小说的生产被引量:1
2012年
摄影画报作为现代通俗小说的独特载体,深刻影响了后者的生产和传播。天津《北洋画报》作为北方"开风气之风"的重要画报,其连载的长篇通俗社会言情小说与画报本身具有互动乃至互文的关系。而对这一关系的考察,可以进一步细化并深入有关近现代通俗小说创作与报纸期刊关系的研究。
陈艳
关键词:《北洋画报》现代通俗小说刘云若
《天行者》:抵达乡土叙事的深处被引量:2
2013年
《天行者》是当代重要的乡土小说,体现了刘醒龙对中国乡村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小说塑造了乡村民办教师的启蒙者形象,并借助民办教师、乡村小学这一特殊视角和环境,探讨"城市"与"乡土"的关系。而张英才、叶碧秋的回归乡土,反映出乡村天伦、人情的延续及其精神力量。
陈艳
关键词:《天行者》现实主义乡土叙事
《北洋画报》与“津派”通俗小说新类型
2012年
1926年7月7日,《北洋画报》在创刊号上推出长篇通俗小说《津桥蝶影录》,开了现代"津派"通俗社会言情小说采用现实题材、反映都市生活的先例,并沿着这一题材不断开掘,开启了天津都市言情小说创作的潮流,使得天津的通俗小说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北画的都市言情类作品,以"南来北往"的小说模式最为突出,它充分反映出天津在京沪之间的独特文化位置。
陈艳
关键词:《北洋画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