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皓锐

作品数:88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6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0篇灌区
  • 17篇土壤
  • 12篇灌溉
  • 10篇水分
  • 7篇生产率
  • 7篇水分生产
  • 7篇水分生产率
  • 6篇盐量
  • 6篇水文
  • 6篇农田
  • 5篇地下水
  • 5篇冬小麦
  • 5篇遥感
  • 5篇水盐
  • 5篇气候
  • 5篇降水
  • 5篇灌区用水
  • 4篇地理空间
  • 4篇闸门
  • 4篇石津灌区

机构

  • 76篇中国水利水电...
  • 25篇武汉大学
  • 16篇国家节水灌溉...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河北省石津灌...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安徽省淠史杭...

作者

  • 88篇陈皓锐
  • 47篇王少丽
  • 29篇管孝艳
  • 22篇陶园
  • 21篇刘静
  • 15篇戴玮
  • 13篇焦平金
  • 11篇韩松俊
  • 11篇黄介生
  • 9篇伍靖伟
  • 9篇高黎辉
  • 8篇高占义
  • 8篇胡亚琼
  • 8篇常晓敏
  • 7篇杨金忠
  • 7篇白美健
  • 6篇章少辉
  • 5篇孙怀卫
  • 5篇许迪
  • 4篇廖卫红

传媒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0篇灌溉排水学报
  • 6篇排灌机械工程...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农业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河北水利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工程...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年份

  • 9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灌区用水智能调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区用水智能调控方法,包括S1、根据获取的灌区河/渠/沟网布置图、泵/闸群布置图及渠/沟网所控制的各用水区域种植结构现状,构建包含泵/闸群布置和各用水区域种植结构类型的全局拓扑关系;S2、根据所述全局拓扑...
章少辉李益农戴玮陈皓锐白美健史源
文献传递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地下水埋深模拟预测——以关中平原为例的实例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地下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准确预测地下水埋深是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以陕西关中平原33眼地下水埋深观测井的实测数据为输入,探讨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LSTM)在地下水埋深模拟预测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整体上,LSTM模型可以很好模拟关中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但是模型在训练阶段的模拟精度要高于验证阶段的。具体而言,对33眼观测井同时模拟时,无论训练次数多少,其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而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小于5 m和14%;而在验证阶段,尽管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2仍然大于0.98,但是RMSE和RRMSE的最大值分别增加至7 m和27%。与此同时,模型的训练次数会影响模拟精度,模型训练次数需要与样本进行匹配,本研究适宜的训练次数为40次。此外,样本集的数据也是影响模型模拟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将33眼井的观测数据作为一个样本集的模拟精度要高于单眼井单独作为样本集的模拟精度,表明样本容量越大,LSTM的模拟精度越高。
张朝逢陈皓锐岳中奇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
基于Modflow的潜水位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变的响应被引量:26
2012年
采用GMS-Modflow软件构建了华北平原吴桥县的潜水运动模型,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了基准、气候变化和人类自主改变3种情景下未来40年该区潜水位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现状情景下,未来40年潜水位将以平均19.3cm/a的速度持续下降,从而导致2050年初潜水位较2011年初下降7.74m;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时,虽然A1B、A2和B1排放情景下利用GCM预估的未来40年平均年降雨量分别增加为4.1%、5.37%和3.86%,但潜水位仍然以16.9cm/a、18.5cm/a和19.3cm/a的速度下降,说明未来降雨的小幅增加对减缓潜水位降幅的效果微弱,人类必须采取自主措施才能应对潜水位持续下降;采取节水措施减少灌溉量对缓解潜水位下降效果最显著,其次为用非常规水源替代地下水抽水以及增加地表引水能力,而加大深层抽水量、增加非灌溉用水和地表引水量的减少都会导致潜水位下降态势进一步加剧。
陈皓锐高占义王少丽胡亚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MODFLOW节水措施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改进及其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为准确开展区域干旱监测,该研究对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omprehensive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CI)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干旱的长期监测。研究以湖北省区域为典型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气象格网数据以及历史灾情数据,运用游程理论、相关性分析和M-K趋势检验等方法,对几种常用干旱指数的灾害识别能力、干旱演变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综合干旱指数(The Improved Comprehensive Drought Index,CIn)能够识别湖北省的多数历史重大旱灾;CIn与实际的旱灾受灾面积和旱灾成灾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9和0.67,均优于CI指数和SPEI指数;由CIn得到的干旱历时、干旱烈度的空间分布也与文献资料相符合。在湖北省区域内取得的干旱时空演变趋势分析中发现,CIn和SPEI6的M-K测试结果中干旱趋势发生显著变化的面积比例为40.19%和53.99%(P<0.05),明显高于CI和SPEI1指数的26.40%和18.93%,表明CIn和SPEI6对长期的气候变化更为敏感,由此说明,在旱灾趋势分析中应选择合适的干旱监测指标。该研究可为区域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选取提供指导和参考。
陈家宁孙怀卫王建鹏廖卫红陈皓锐
关键词:干旱气象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土壤电导率估算模型——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沙壤土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文中采用FieldSpec3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基于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获取的含盐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构建了两种土壤电导率的估算模型。第一种模型利用全波段(350nm-2500nm)光谱反射率数据作为自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拟合回归系数,第二种模型选取光谱吸收特征指数作为预测因子,采用稳健回归法构建估算模型。通过与人工测量值相比,两个模型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在2%以内,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17%以内,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在0.97以上,表明构建的模型可以用于该区域土壤电导率的估算。
陈皓锐王少丽管孝艳高黎辉
关键词:土壤电导率
冬小麦根层土壤水量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引量:4
2010年
为获取冬小麦根系层水量转化情况,该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思想和Vensim软件构建了冬小麦一维逐日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型将2m土层概化为十个串联的水箱,计算了灌溉降雨后的土壤水分下渗、土壤蒸发、作物蒸腾、毛管上升补给和水分重分配等物理过程。利用河北省石津灌区军齐干渠北二支一斗渠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残差比例和分散均方根比例均在15%以内。三种极端条件测试和六种参数的敏感性测试以及与Hydrus-1模型的比较表明模型假定合理,没有发生结构性错误。对灌区两季冬小麦生育期的土壤水分转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和灌溉是主要供水水源,毛管水上升量很小,底部渗漏较大,而土壤储水量变化很小。
陈皓锐黄介生伍靖伟杨金忠
关键词:土壤系统动力学冬小麦
沧州南部地区1970年以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Mann-Kendall法、R/S法、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沧州南部降雨、蒸发和气温3个主要气候因子1970年以来趋势性、持续性、突变性、周期性等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年际变化剧烈,蒸发和气温年际变化相对较小。降雨和蒸发存在微弱下降趋势,而气温存在显著升高趋势;3个气象要素都表现出持续性特征,且气温持续性最强,Hurst指数达0.91,降雨持续性最弱,平均Hurst指数仅为0.59;降雨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及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3次突变,气温在1985年、1989年和1997年发生3次突变,蒸发序列突变位于1983—1985年以及1989—1990年2个时期;降雨以16 a周期分量最为强烈,同时还存在6—8 a和2—4 a周期分量;气温以趋势性变化为主,周期分量很微弱;蒸发存在15 a1、0a和6 a周期分量,且三者震荡强度接近。
张志悦陈皓锐熊孟琴
关键词:气候变化统计分析持续性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农田排水再利用适宜性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以受盐渍化威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农田排水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了农田排水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已有标准,制定出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准值范围和标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宁夏银北灌区5个典型排水再利用区域为例的评价结果表明,除前进农场外,其他区域评价等级均在2级"适宜"排水再利用范围内.其中灌溉中、后期利用排水灌溉的适宜性级别特征值低于前期,即排水再利用的适宜程度好于前期,该时期正是作物需水量较大和灌溉用水紧张期,处于作物盐分非敏感期,适宜地再利用一定量的农田排水是可行的.
王少丽刘大刚许迪陈皓锐
关键词:指标体系模糊模式识别灌溉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及对策
2007年
2005年底水利部农水司召集有关高校举行了有关农村饮水安全调研工作座谈会.根据会议精神和水利部安排.武汉大学组织了水利、环境和卫生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农村饮水安全调研组.于2006年元月对湖北省仙桃市农村饮水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对仙桃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刘灿陈皓锐瞿思尧赵丽蓉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井渠结合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尺度效应及其转换
陈皓锐
关键词:用水效率井渠结合灌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