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晖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断冠
  • 2篇断冠再接
  • 2篇儿童
  • 1篇行为管理
  • 1篇选择性
  • 1篇牙骨质
  • 1篇牙科
  • 1篇牙周
  • 1篇牙周膜
  • 1篇延期
  • 1篇源性
  • 1篇再植
  • 1篇粘固
  • 1篇粘接
  • 1篇粘接强度
  • 1篇中端
  • 1篇乳磨牙
  • 1篇树脂
  • 1篇树脂黏结剂
  • 1篇酸钠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陈晖
  • 9篇汪俊
  • 5篇赵是民
  • 3篇赖光云
  • 2篇黄晓
  • 1篇刘玉健
  • 1篇赵金
  • 1篇张旸

传媒

  • 4篇口腔材料器械...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纳米流动树脂及2种不同黏结剂对断冠再接黏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纳米流动树脂及不同黏结剂对断冠再接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34个上切牙冠折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2种树脂黏结剂Easy One(EO)或Single bond2(SB2)直接断冠再接,或涂布不同黏结剂后断面注塑Filtek Z350纳米流动树脂进行断冠再接。各样本在再接4d后测试剪切力大小,计算再接后强度恢复率(R)。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纳米流动树脂未显著增加2种黏结剂用于断冠再接的剪切力及强度恢复率,但再接后牙体强度恢复率最高者为EO直接再接组,其效果显著高于SB2直接再接组(P=0.046)。结论:当折断片能与断面完全吻合时,单独使用EO进行断冠再接,能获得较高的黏结强度。但并非所有树脂黏结剂可不使用树脂直接进行断冠再接,在临床选择时,应从选用树脂黏结剂是否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及外伤牙是否有牙体组织的丢失两方面考虑。
赵是民黄晓陈晖汪俊
关键词:断冠再接树脂黏结剂
儿童牙科的行为管理被引量:7
2007年
在儿童牙科中,行为管理技术的运用是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行为管理技术的应用,其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恐惧,尽可能与患儿很好的交流,使不配合甚至怀有对立情绪的患儿得到顺利治疗。本文回顾了近年国内外有关专著和发表于口腔及心理学杂志上与此专题有关的文献总结归纳各种行为管理技术、家长对各种方法的态度、方法应用的趋势和有待加强开展的方面。
陈晖汪俊
关键词:行为管理儿童口腔
EDTA对年轻恒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年轻恒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拔除的牙根未发育完全的上下颌第三磨牙,共180颗,选取全部离体牙牙冠颊面与牙长轴相对平行的釉质面(倾斜角度小于5°)作为实验粘接面,按实验方法不同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36颗,分别进行以下处理:G0(对照组):37%磷酸常规酸蚀;G1:37%磷酸+17%EDTA;G2:37%磷酸+10%EDTA;G3:17%EDTA+37%磷酸,G4:10%EDTA+37%磷酸。以上样本均采用GLUMA通用型粘接剂粘接后,行流动树脂堆砌。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树脂剪切粘接强度的测试。剔除剪切测试中由于树脂块断裂而未形成树脂-釉质面分离的试件,针对剪切粘接强度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0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9.80±2.78 MPa)要明显低于G1(11.56±3.30 MPa)、G2(12.01±3.28 MPa)和G4(12.19±3.04 MPa)的剪切粘接强度,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G3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10.75±2.85 MPa)要高于G0,但两组之间的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此外,G1、G2、G3和G4各组之间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蚀前、后EDTA去蛋白化处理较单纯酸蚀处理更能增强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但其作用可能会受到EDTA浓度的影响。
丁宁赖光云陈晖汪俊
关键词:年轻恒牙EDTA剪切粘接强度
4种封闭材料对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不同封闭材料对复合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冠完整无龋的第三磨牙,在颊、舌侧分别制备V类洞,并用3M Z350复合树脂充填后得到150个试样。将试样随机分为5组(n=30),其中阴性对照组不进行边缘封闭(CT组),其他4组分别使用Single Bond Universal粘接剂(SU组)、G-Coat Plus表面封闭剂(GC组)、PermaSeal表面封闭剂(PS组)和Icon渗透树脂(IC组)进行边缘封闭。各组中选择10个样本进行冷热循环试验(5℃与55℃恒温水箱间循环1000次,各停留30 s),另有10个样本进行水老化试验(生理盐水中37℃恒温保存3个月),剩余10个样本直接进行微渗漏评价。使用染料渗入法评价充填体微渗漏程度,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任何条件下,GC组样本微渗漏程度最低,且显著低于CT组样本(P<0.05)。SU组和PS组样本仅在少数条件下微渗漏程度明显低于CT组样本(P<0.05)。经过老化后,IC组样本冠端的微渗漏级别显著增加(P<0.05),而SU组样本的微渗漏级别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4种封闭材料均能不同程度的减轻充填体的边缘微渗漏,其中以G-Coat Plus作用效果最佳。
赵是民赖光云寿雨薇陈晖汪俊
关键词:复合树脂微渗漏
趋化因子SDF-1促进基于内源性干细胞归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BMSC体外趋化作用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DF1对BMSC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将负载SDF1的无纺聚羟基乙酸植入裸鼠皮下,检测SDF1的体内趋化活性。结果10 ng/mL、50 ng/mL、100 ng/mL、200 ng/mL SDF1组体外趋化BMSC数目均较对照组增加,其中100 ng/mL SDF1组趋化细胞数目最高。10 ng/mL、50 ng/mL、100 ng/mL SDF1对BMSC细胞活性无影响,200 ng/mL SDF1可降低BMSC细胞活性。100 ng/mL SDF1可促进体内细胞募集。结论100 ng/mL SDF1可有效促进细胞趋化且对细胞活性无影响。
黄晓陈晖刘玉健汪俊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作用
牙齿间隙保持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牙齿间隙保持器,其包括第一乳磨牙佩戴件和第二乳磨牙缺失形成的间隙的间隙保持件;所述第一乳磨牙佩戴件包括固定冠和连接部,所述固定冠为冠状,用于套设于第一乳磨牙上,所述连接部与固定冠连接,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中空...
赵金汪俊赖光云陈晖赵是民
文献传递
全脱位牙延期再植根面牙周膜不同去除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研究全脱位牙延期再植前去除其根面坏死牙周膜的有效方法。方法 :取35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右下颌第一前磨牙,室温下干燥保存超过1 h,随机平均分为5组。1阴性对照组;2机械去除组:用手术刀片刮除根面坏死牙周膜;3化学去除组1以1%NaClO溶液浸泡实验牙5 min;4化学去除组2以2%NaClO溶液浸泡实验牙5 min;5化学去除组3以1%NaClO溶液浸泡实验牙10 min。然后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切片观察评价各组间牙周膜残留和牙骨质剥脱情况,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膜残留方面,阴性对照组显著高于机械去除组和3个化学去除组(P<0.05),机械去除组显著高于3个化学去除组(P<0.05),但3个化学去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牙骨质缺损方面,机械去除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3个化学去除组(P<0.05);阴性对照组和3个化学去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机械去除法既无法去净根面坏死牙周膜,又会导致根面牙骨质层破坏。化学去除法能在有效去除根面牙周膜的同时,很好地保持牙骨质层的完整性,较机械去除法更佳,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陈晖张旸汪俊
关键词:牙周膜牙骨质次氯酸钠溶液
选择性酸蚀技术用于断冠再接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酸蚀技术用于断冠再接的效果。方法将50颗体外建立冠折模型的人下切牙随机分为5组,组1使用Easy One(EO)自酸蚀技术再接,组2使用EO选择性酸蚀技术再接,组3使用Clearfil S3 bond(CS3)自酸蚀技术再接,组4使用CS3选择性酸蚀技术再接,组5使用Single bond 2(SB2)全酸蚀技术再接。样本再接后测定剪切力或电镜观察,计算再接后强度恢复率。结果组1与组2、组3与组4再接后强度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2用于断冠再接后的剪切力及强度恢复率均最低,组5显著低于组2(P=0.043)及组3(P=0.043)。电镜下,SB2的粘接界面与EO和CS3存在差异。结论选择性酸蚀技术的作用受粘接剂及粘接面状态影响,全酸蚀技术用于断冠再接没有优势。
陈晖黄晓赵是民汪俊
关键词:断冠再接自酸蚀全酸蚀
声波震动牙刷对儿童牙菌斑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声波震动牙刷和手动牙刷对儿童刷牙效率的影响及安全性,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及牙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健康儿童180例,3~6岁、6~9岁各90例。2个年龄组受试者随机分为声波震动牙刷(SFK)组及手动牙刷(MTB)组。在28天试验期内,按分组使用声波震动牙刷或者手动牙刷进行菌斑控制。于试验基线期、第7天及第28天(D0、D7、D28)对口腔卫生相关指数进行检查、记录菌斑指数(Rustogi modified Navy plaque index,RMNPI),采用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TB和SFK均能去除部分牙菌斑,3~6岁的SFK组在D0、D7、D28天的菌斑清除率(17.09%±14.4%、27.14%±11.4%、33.52%±18.3%)均显著高于相应MTB组(11.86%±9.7%、11.83%±9.1%,13.73%±11.0%)(P<0.05);6~9岁的SFK组在D0、D7、D28天的菌斑清除率(20.05%±10.52%、22.76%±13.46%、22.31%±9.74%)均显著高于相应MTB组(9.15%±7.07%、7.26%±6.81%,11.54%±8.27%)(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3~6岁SFK组随访牙菌斑指数逐渐降低(P<0.05),声波震动牙刷具有良好的儿童使用依从性及安全性。结论:声波震动牙刷可有效去除儿童牙菌斑,长期使用可有效控制儿童牙菌斑,提高儿童口腔卫生质量,是一种可推广的日常儿童牙菌斑控制手段。
赵是民陈晖俞平波汪俊
关键词:菌斑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