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珊

作品数:2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交通运输工程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军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王安石变法
  • 4篇变法
  • 3篇明代
  • 3篇北宋
  • 2篇造船
  • 2篇战船
  • 2篇郑和下西洋
  • 2篇下西洋
  • 2篇航海技术
  • 2篇航海指南
  • 1篇岛礁
  • 1篇地理
  • 1篇地理视角
  • 1篇行政区
  • 1篇行政区划
  • 1篇移民
  • 1篇硬币
  • 1篇原生态
  • 1篇栽桑
  • 1篇造船技术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9篇陈晓珊

传媒

  • 3篇国家航海
  • 2篇海交史研究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农业考古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全球史评论
  • 1篇民族史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宋农田水利法推行中的区域差异现象——以南阳盆地的水利事业与河北移民为线索被引量:3
2014年
在北宋农田水利法推行时期,各地因区域经济状况与社会特点不同,地方政府决策与实施情况不同,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效也有很大差异。经济发达的两浙路由于利益关系复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以进行;南阳盆地的水利建设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移民政策收效显著,但河北路作为移民的主要迁出地,区域发展和国防建设却受到了一定影响。
陈晓珊
关键词:北宋南阳盆地移民
从保寿孔与桅下硬币看古代欧亚间造船文化的传播被引量:3
2018年
中国古代造船文化中有"保寿孔"习俗,即在龙骨上挖出小孔,其中放置铜钱或其它祈愿物品,用以祈求航行平安。而欧洲造船业自古罗马时期即有"桅下硬币"风俗,指在桅座上放置硬币等物以祈求幸运。本文对比了中西方古代造船业中放置祈愿物的类型、位置和演变情况,认为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是因海上长期文化交流所致,保寿孔来源于中国内陆建筑中的"上梁钱"传统,并认为古代中国和欧洲均有在墓葬和建筑物中放置钱币或祈愿物的习惯,这是在海船上放置同类物品的文化基础,而相似的风俗也是促使这种造船文化传播并扩大影响的决定因素。
陈晓珊
从遮洋船特征看明代战船上的防御设备
明代文献中称元明时期有一种海运船名为“遮洋船”,后来明代海运一度以此为名.本文认为遮洋船由船上的遮洋设备得名,从相关记载来看,“遮洋”是舷墙一类防护设备,用竹木制成,有航行防水和战斗防御作用,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坚固度.福船...
陈晓珊
“量天尺”与牵星板:古代中国与阿拉伯航海中的天文导航工具对比被引量:5
2018年
直尺和牵星板分别是古代中国与阿拉伯航海活动中,利用观测方位星高度的方式,实现等纬度航行的典型工具。长期以来,关于这两种工具的使用方式、计量单位和技术来源,存在多种不同观点。文章辨析了其中一些具体问题,认为1974年泉州南宋海船上出土的被称为"量天尺"的竹尺并非专用导航工具,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古代航海中存在原创的专用天文导航工具和独立的计量单位。关于直尺和牵星板作为导航工具的使用方式,文章认为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星辰高度而非计算地理纬度。这两种工具的技术原理分别体现了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不同科技传统,也体现了区域差异对实用技术的影响。
陈晓珊
关键词:天文导航
从遮洋船特征看明代战船上的防御设备
2019年
明代文献中称有一种海运船名为'遮洋船',明代海运一度以此为名。遮洋船应是因船上的遮洋设备而得名。从相关记载来看,'遮洋'是舷墙一类的防护设备。此类设备通常用竹木制成,有航行防水和战斗防御作用,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坚固度。福船等南方海船上常有类似设备,它应当是古代楼船等战船防御设备在明代的体现,从当时人们对此类防御设施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到抗倭作战中的实际需求和明代海船发展的历史。
陈晓珊
关键词:福船
从地域认同的角度看明代“辽东隶于山东”现象的演变被引量:1
2014年
明代的辽东是当时边疆重要地区,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变迁情况都与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辽东与山东隔渤海海峡南北相望,而当时的辽东在行政区划和经济、监察制度上也部分属于山东管辖,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辽东隶于山东”的现象,由此产生的辽东、山东两地民众之间的地域认同心态,也是研究明代辽东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
陈晓珊
关键词:明代中国历史渤海海峡行政区划
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航海指南的变迁被引量:2
2019年
从古代航海指南的撰写及其体现的航海技术与计量单位中,可以看到当时航海者们交流的成果。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航海指南的体例,以及导航技术与计量单位的变化和传播,可以分析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发展历程,也能看到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
陈晓珊
关键词:航海指南郑和下西洋
古代航海文献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导航
2018年
在世界各地的古代航海记录和航海指南中,留下了许多对各海域环境特征的记载,包括水色、岛礁、风浪、生物等内容。海水颜色和海洋生物是早期航海者能直接观察到的重要环境特征,在长期航海实践中,这类特点被总结成经验,收入各种专业航海指南中。由于地理环境和海域特点的不同,世界各地航海者留下的航路指南各有侧重点,基于自身航海技术习惯形成的内容有所差异,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方面表现了航海者对海洋生态环境中同类因素的关注、记录与利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代世界中航海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陈晓珊
关键词:《海洋》航海指南阿拉伯文浮游植物
“针迷舵失”与中国古代航海活动中对岛礁区风险的认识被引量:2
2018年
在中国古代航海文献中,有一些类似'针迷舵失'的记载。这种现象出现在特定海域中,当地多岛礁浅滩,复杂的地形条件导致海流情况异常,当航船偏离安全航线,靠近这些区域时,很容易被卷入险境,船舵与岛礁碰撞损毁,从而引发海难事故。中国古代航海者记述这种情况时,将其概括为简短的术语'针迷舵失'等,实际表现了因领航者判断引导失误,致使海船迷失航向的情形。这类术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岛礁区海流特征和航海风险的认识。
陈晓珊
关键词:岛礁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古代航海技术
2022年
船在海上航行,必须要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用多长时间,或者航行多远,才能到达目标港口。但在古时候,想要获取这些数据都很困难,其难度远远高于在陆地上行进的难度。人们在平地上可以较为精确地测量路程,也能估算相应的行进时间,但船舶在大海里漂浮不定,风浪会影响海船的位置和航速,航行时快时慢,也无法用陆地上的技术测量距离。
陈晓珊
关键词:海上航行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