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日新

作品数:358 被引量:3,249H指数:32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3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330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主题

  • 136篇热敏灸
  • 70篇灸治
  • 55篇疗效
  • 52篇腧穴
  • 51篇针灸
  • 48篇艾灸
  • 44篇热敏灸治疗
  • 44篇灸法
  • 39篇临床疗效
  • 29篇针刺
  • 26篇关节
  • 25篇疗效观察
  • 25篇灸疗
  • 25篇骨性
  • 25篇关节炎
  • 24篇性关节炎
  • 24篇骨性关节
  • 24篇骨性关节炎
  • 21篇临床疗效观察
  • 17篇原发性

机构

  • 230篇江西中医药大...
  • 140篇江西省中医院
  • 1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湖南中医药大...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台州市中医院
  • 6篇江西中医学院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 4篇赣州市人民医...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柳州市中医院
  • 3篇浙江省台州市...
  • 3篇赣南医学院第...
  • 3篇江西护理职业...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57篇陈日新
  • 98篇熊俊
  • 73篇张波
  • 72篇付勇
  • 56篇焦琳
  • 52篇谢洪武
  • 48篇迟振海
  • 42篇康明非
  • 38篇谢丁一
  • 29篇陈明人
  • 21篇夏雷翔
  • 17篇徐放明
  • 14篇刘福水
  • 13篇章海凤
  • 10篇肖爱娇
  • 10篇许巍
  • 10篇李巧林
  • 8篇宋云娥
  • 7篇李林
  • 6篇张安莉

传媒

  • 50篇江西中医药
  • 37篇中国针灸
  • 26篇江西中医学院...
  • 2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8篇辽宁中医杂志
  • 9篇针刺研究
  • 7篇中医杂志
  • 7篇世界中医药
  • 7篇江西中医药大...
  • 6篇上海针灸杂志
  • 6篇中国中医药现...
  • 5篇亚太传统医药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河南中医
  • 4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7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14篇2020
  • 21篇2019
  • 15篇2018
  • 23篇2017
  • 26篇2016
  • 17篇2015
  • 26篇2014
  • 52篇2013
  • 24篇2012
  • 36篇2011
  • 16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3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有效病症研究灸法应用规律及其科学基础
:研究灸材、灸法、灸位、灸量、艾灸生成物与疗效/效应的关系,阐释灸法的应用规律及科学基础. 方法:基于艾灸临床有效病症慢性浅表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高脂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相结合...
吴焕淦沈雪勇陈日新王玲玲常小荣余曙光赵百孝
关键词:灸法安全性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阈值特征,为临床温控激发优化参数的选择、辨敏选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分别检测患者腰阳关穴、腰俞穴、关元俞穴的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根据每个腧穴是否出现热敏灸感分为热敏组和非热敏组,比较其温度觉阈值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敏态关元俞穴给予42℃进行温控激发,观察热敏灸感的差异。结果:腰阳关穴、腰俞穴、关元俞穴热敏组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和热耐痛阈值分别显著高于同一穴位非热敏组(P<0.01)。与热敏态关元俞穴激发温度为40℃时比较,42℃时灸感强度更强、效应期时间更长、潜伏期时间更短(P<0.01,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态腧穴与非热敏态腧穴具有不同温度觉阈值特征,热敏态腧穴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态腧穴;不同的激发温度,热敏灸感出现的灸感强度、潜伏期、效应期时间不同,42℃为临床较佳激发温度。
谢丁一李原浩陈日新焦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5
2008年
目的:观察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以期肯定该项新疗法治疗MPS的高效性。方法:采用3个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热敏穴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加拔罐加TDP常规治疗。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为观察指标,以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86.0%,优于对照组的24.0%(P<0.001)。2组PRI、VAS、PPI积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热敏穴灸疗法对MPS具有高效性。
陈日新康明非何维莉陈士勇张波
关键词:艾条灸随机对照试验
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Rs-fMRI),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后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变化,为探索艾灸热敏化腧穴的中枢机制提供潜在的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热敏腧穴灸感法进行检测,根据施灸过程中关元穴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分为热敏态腧穴组(n=30)和非热敏态腧穴组(n=30)。2组患者分别在艾灸前及艾灸结束后进行Rs-fMRI数据采集。采用DPARSFA软件和以前额叶(PFC)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与艾灸前比较:热敏态腧穴组艾灸后与PFC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右大脑、脑白质区、壳核、豆状核、顶叶、楔前叶。非热敏态腧穴组艾灸后与PFC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右大脑、壳核、豆状核,与PFC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额叶、中央前回、脑灰质区。与非热敏态腧穴组比较:艾灸前,热敏态腧穴组与PFC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左大脑、额叶、额下回、顶叶、顶下小叶。艾灸后,热敏态腧穴组与PFC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有左侧脑干、左侧小脑,与PFC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有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结论:艾灸热敏态关元穴能使原发性痛经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发生变化,热敏灸感的出现可能与增强左侧脑干-左侧小脑的联系,同时抑制左大脑-脑白质区-岛叶-额叶的功能连接,间接影响其他边缘系统相关脑区的功能有关。
谢丁一周梅李巧林陈日新谢洪武徐绍忠黄仙保
关键词:艾灸关元穴脑功能连接
基于现代文献的督脉灸临床治疗病症谱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回顾各数据库自建刊以来至今有关督脉灸临床研究类文献,探讨督脉灸疾病谱,以了解督脉灸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方法:通过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自建刊至今的督脉灸临床研究类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究疾病、文献来源及年度分布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根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人工筛选纳入195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病种达39种,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包含精神类病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在具体病症中,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产后身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间分布上有关督脉灸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大致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年数量明显增加;从文献来源上,主要是甘肃、河南、山东、湖北及广东等地;杂志以《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中医临床研究》及《光明中医》等为主。结论:督脉灸临床适应症较为广泛,且使用率也不断地提高,疗效确切,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
张娟陈日新黄仙保黄碗林邓根
热敏灸机器人的优势与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23年
灸疗学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目前灸法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普及应用。笔者认为灸疗技术要与现代人工智能科技相结合,研发热敏灸机器人,做到精准化、标准化、简便化施灸,高效激发艾灸得气,同时降低人力操作成本,才能快速普及基层、服务百姓健康。本文从热敏灸技术的创立、热敏灸机器人的研制、热敏灸机器人的优势及应用前景4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快速推动灸疗事业的发展。
王绥卓谢丁一李巧林李巧林李海燕陈日新
关键词:热敏灸机器人人工智能
悬灸不同状态犊鼻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提炼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指标,为临床建立热敏态腧穴的脑电客观检测技术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犊鼻穴为试验腧穴,以同侧犊鼻穴正上4寸为对照点,采用热敏腧穴灸感法进行检测,根据施灸过程中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分为热敏态腧穴组和非热敏态腧穴组。受试者脑电数据采用美国EGI公司生产的128导高密度脑电系统采集,其采集分为3个时段,每个时段记录15min,共记录45min:第1段在艾灸前记录15min;第2段在艾灸15min后开始记录15min;第3段在艾灸结束后开始记录15min。脑电信号的预处理采用Matlab2014a(美国TheMathWorks公司)数据分析软件及其EEGLAB子软件,对灸前、灸中、灸后平均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别进行提取,所得脑电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热敏态与非热敏态腧穴功率谱密度比较:平均功率谱密度差异:热敏态腧穴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全部导联叠加后的脑电平均功率谱密度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不同频段脑电功率谱密度分布差异,其中theta、alpha1、alpha2及beta频段均增加,尤其以alpha1、alpha2频段增加显著,且beta频段的功率谱密度持续增加至灸后阶段。热敏腧穴不同脑区平均功率谱密度结果提示,灸中、灸后与灸前比较,灸中、灸后双侧额区、顶区、枕区平均功率密度明显增加,而其中央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pha1、beta节律的能量在热敏态腧穴被激活时占整个脑电能量中的比重较大,而非热敏态腧穴脑电信号变化较少,这可能作为腧穴热敏现象的客观显示标签之一。
黄仙保李巧林谢丁一陈日新
关键词:悬灸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
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临床应用
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刘中勇许能贵周美启迟振海张波付勇等
该项目属中医针负学领域。艾灸疗法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药、针、灸、推)之一,在中医史上曾有辉煌的时期。然而,近半个世纪来,针灸临床出现了“但见针治病,不闻艾绒香”灸疗相对萎缩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灸疗疗效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关键词:
关键词:艾灸疗法
热敏脐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脐灸组(n=32)和热敏灸组(n=31),2组患者均进行热敏灸及常规针刺治疗,1次/d,治疗45min/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d;热敏脐灸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施加热敏脐灸治疗,1次/d,2h/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d。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ortam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热敏脐灸组治疗后的Portamnn评分高于热敏灸组(P<0.05);热敏脐灸组患者愈显率为90.63%(29/32),热敏灸组愈显率为83.39%(26/31),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脐灸组痊愈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脐灸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且能缩短周围性面瘫的总体病程。
张波应文强谭艳丽谭文华陈日新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临床疗效
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技术简介被引量:8
2010年
1热敏灸概述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热敏灸疗法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历经21年临床研究,与传统温和灸疗法虽然表面上都是对准穴位"悬空"而灸的悬灸疗法,但有以下本质的不同。
陈日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热敏灸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