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贤

作品数:18 被引量:25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棉花
  • 7篇基因
  • 6篇植株
  • 5篇农杆菌
  • 4篇抗性
  • 3篇愈伤
  • 3篇愈伤组织
  • 3篇原生质
  • 3篇原生质体
  • 3篇再生植株
  • 3篇植株再生
  • 3篇质体
  • 3篇农杆菌介导
  • 3篇细胞
  • 3篇陆地棉
  • 3篇基因棉花
  • 2篇氧化酶基因
  • 2篇愈伤组织诱导
  • 2篇原生质体培养
  • 2篇胎发

机构

  • 11篇山西省农业科...
  • 6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17篇陈志贤
  • 9篇李淑君
  • 7篇焦改丽
  • 6篇李燕娥
  • 6篇吴家和
  • 3篇郭三堆
  • 3篇赵俊侠
  • 2篇石跃进
  • 2篇吴霞
  • 2篇吴敬音
  • 2篇喻树迅
  • 2篇佘建明
  • 2篇巩万奎
  • 2篇岳建雄
  • 2篇董新国
  • 1篇齐宏立
  • 1篇范小平
  • 1篇余学科
  • 1篇桑瑜
  • 1篇肖娟丽

传媒

  • 7篇棉花学报
  • 4篇中国棉花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1
  • 2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花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8
1997年
利用农杆菌〔GUS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为选择基因〕,用共培法对棉花下胚轴切段直接转化。在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加头孢霉素500mg/L和50~100mg/L卡那霉素的上述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天计算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并用组织化学定位法检测GUS基因的表达,统计转化频率。结果表明:平均出愈率为40%左右,最高达60%以上。愈伤组织转化率平均为30%左右,最高达70%。再生植株转化频率一般在30%左右,最高达60%。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对DNA分子杂交检测结果,证实BT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棉株的基因组中。
焦改丽郭三堆李淑君陈志贤陈志贤
关键词:棉花下胚轴出愈率转化率植株再生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获得成功被引量:1
1989年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是进行细胞杂交与基因工程操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但至今未见从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获得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报道。我们继1987年在我国首次完成棉花细胞悬浮培养再生植株之后。
陈志贤李淑君岳建雄焦改丽刘少翔张慧军
关键词:原生质体培养培养(生物)再生植株
转Bt基因棉花各组织器官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用4个国内转基因棉花品系(951,2527,9560,纯抗)和1个美国转基因棉花品种(DH3)进行抗虫性试验。结果表明,棉花不同组织器官的抗虫性不同,花瓣,苞叶和顶端叶抗虫性最强;国内转基因棉花的4个品系和美国DH3的抗虫性强弱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棉花的蛋白毒性在棉铃虫体内具有一定的残效。
吴家和陈志贤李淑君李燕娥焦改丽
关键词:棉铃虫BT基因棉花抗性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棉花中的高效转化——转基因再生棉株的获得被引量:15
2002年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移到棉花中 ,获得了再生植株 ,并对影响棉花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因素作了探讨。离体分子检测表明 。
巩万奎吴家和姚长兵刘方喻树迅陈志贤刘志红李燕娥
关键词:棉花再生植株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农杆菌介导抗性愈伤组织
pH值对培养基颜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附加30g·L- 1葡萄糖的MS培养基中,当pH值大于65 时,高温高压灭菌时会发生颜色反应。当pH值68 时,颜色有质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灭菌的时间和压力对培养基颜色没有影响。
吴家和罗晓丽李淑君李燕娥肖娟丽陈志贤张换样
关键词:PH值MS培养基
不同农杆菌菌株和棉花品种在转基因棉花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1997年
本试验采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11、4404—7、208—1、281—6,与陆地棉品种晋棉7号、柯字201、相字312、冀合321的下胚轴切段共同培养,将Bt内毒素基因导入棉花愈伤组织,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转化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菌株间转化率差异较大,菌株AGL—1—11、4404—7表现较好。品种之间在转化率上互有高低。
赵俊侠焦改丽李淑君陈志贤
关键词:棉花农杆菌GUS基因
棉花无菌苗最佳生长条件的探讨被引量:13
1997年
棉花无菌苗最佳生长条件的探讨StudiesontheBestGrowingConditionsforSterileCotonSeedling棉花组培无菌苗发育的壮与否,直接影响到转基因与其它组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对无菌苗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探讨,其...
李燕娥吴霞张惠君李淑君陈志贤
关键词:棉花无菌苗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棉花中的高效转化——转化与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筛选被引量:15
1999年
试验探讨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基因)转化到棉花中影响转化和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5~7d 苗龄的无菌苗是做转化的最佳时期,以3D+ 2L处理的无菌苗效果好。下胚轴的形态学部位对转化的影响差异不大。菌株的活力状态是影响转化出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菌株的培养时间为依据简便有效。试验还发现,培养基的固化程度不同,出愈率有很大差异,固化程度高,异常愈伤组织增多,正常愈伤组织的出愈率降低。这可能与其活性氧平衡被打破对细胞造成伤害有关。对坑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次数也做了讨论。
巩万奎喻树迅陈志贤吴家和余学科
关键词:棉花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陆地棉花药培养的解剖学和细胞学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花药培养是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大多数主要农作物的育种实践,但棉花方面却进展甚微.棉花花药培养研究始于70年代初,国内、外学者在花药愈伤诱导条件的优化、离体小孢子的成活条件以及愈伤分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再生单倍体植株的成功获得.资料显示,棉花花药培养过程中极少发现小孢子启动分化,其诱导愈伤绝大多数为四倍体细胞,因此,寻求适合的培养条件促使小孢子去分化启动分裂,获得单倍体愈伤是棉花花药培养成功的关键和前提.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小孢子、药壁结构在培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解剖学和细胞学特点,试图探索培养花药的发育规律.
董新国张献龙聂以春陈志贤吴家和
关键词:陆地棉棉花花药培养解剖学细胞学
棉花农杆菌介导高效转化体系被引量:28
2000年
对棉花农杆菌介导法进一步探讨 ,建立了一套高效转化体系 ,使农杆菌介导法更简单化、具体化。
李燕娥焦改丽吴家和石跃进吴霞范小平孟晋红李淑君陈志贤郭三堆朱祯田颍川
关键词:棉花农杆菌介导培养基配方植株再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