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盆地
  • 8篇地层
  • 8篇层序
  • 6篇层序地层
  • 5篇凹陷
  • 4篇地层学
  • 4篇准噶尔盆地
  • 3篇东海陆架盆地
  • 3篇砂体
  • 3篇生物礁
  • 3篇西湖凹陷
  • 3篇陆架盆地
  • 3篇格架
  • 3篇层序地层学
  • 2篇地层格架
  • 2篇第三纪
  • 2篇油气
  • 2篇深水区
  • 2篇体系域
  • 2篇前陆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犹他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3篇陈平
  • 18篇陆永潮
  • 11篇杜学斌
  • 5篇林卫兵
  • 4篇李祥权
  • 2篇向奎
  • 2篇许红
  • 2篇李涛
  • 1篇徐春华
  • 1篇闫桂京
  • 1篇陈孝红
  • 1篇叶洪波
  • 1篇张保民
  • 1篇蒋恕
  • 1篇孙和清
  • 1篇杜民
  • 1篇石万忠
  • 1篇施凤成
  • 1篇苏俊青
  • 1篇周瑶琪

传媒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沙群岛海域北康盆地生物礁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其新近纪生物礁层序演化模式被引量:11
2009年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许红陆永潮施和生孙和清张莉蔡瑛杜家元王嘹亮陈平闫桂京
关键词:北康盆地中中新世古海洋事件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致密砂岩胶结物流体特征与演化被引量:2
2018年
探讨下扬子黄桥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碳质层系致密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和菱铁矿胶结物共存的流体环境及演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和荧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分析,揭示石英次生加大明显早于菱铁矿胶结,两者形成的温度和盐度相近,但却表现出明显的从酸性流体到碱性流体的转变,石英次生加大与早期富含碳质的酸性流体环境相关,其碱性流体环境的转化可能与含碳层系浅埋条件下的厌氧细菌活动存在相关性。两种胶结物形成过程普遍经历了热流体活动影响,反映东吴运动热事件对该套地层的影响,并具有高盐度的记录;但形成过程中并未伴随油气的充注和影响。菱铁矿形成后的有机质成熟和油气充注使得致密砂岩中流体介质又从碱性过渡为酸性。
杜婷邢凤存陆永潮胡华蕊陈平
关键词:龙潭组
合肥盆地侏罗系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以合肥盆地侏罗系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其层序地层构成及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合肥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前陆盆地。从侏罗系充填沉积中识别出7个主要的等时界面,并据界面的性质和级别划分出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和6个层序,且各层序的沉积坡折分布、层序界面和单元的形成及其时空展布、演化明显受秦岭大别冲断-逆冲带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作用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构造沉降单元控制。
施凤成陈平徐春华
关键词:层序地层前陆盆地层序界面地层格架合肥盆地
下扬子巢湖-泾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36
2013年
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下扬子巢湖-泾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泥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隆组厚12~35m,沉积时期处于水体贫氧-厌氧的静水还原环境,为一套黑色碳质硅质泥页岩建造。页岩中钙硅质脆性矿物含量为65%~93%,粘土矿物含量5%~30%,总有机碳含量在2.05%~13.9%,有机质成熟度为1.45%~2%,属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大隆组泥页岩储层孔隙度为0.476%,渗透率为0.001×10-3μm2,主要发育四类微孔(裂)隙:残余原生孔隙、次生溶蚀孔隙、次生晶间孔和微裂隙(缝)。"高硅、高脆、高有机质丰度、孔隙发育"的四大储集特性表明大隆组海相黑色岩系具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陈平张敏强许永哲刘金水杜学斌胡小辉陆永潮
关键词: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世花岗组大型砂体轴向物源体系发育背景及厘定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岗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的钻井揭示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渐新世花港组发育大规模厚层砂岩储集体、且该大型砂体在凹陷内自北而南沿盆地轴向具有连贯性,预示该时期沿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大型轴向富砂物...
李祥权陆永潮杜学斌陈平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被引量:3
2012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生界不整合面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构造背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对钻井岩心、综合录井、地震反射等方面的分析,将不整合界面类型归结为上超/削蚀型、整一/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整一型4种类型。分析了下三叠统上仓房组底界、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底界、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底界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4个重要的不整合面特征,认为区内不整合的分布受控于盆地的类型。发现不整合面具有明显的3层结构:界面之上砂砾岩、砂岩层;界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界面之下的半风化岩石。认为不整合面有助于形成多层系削截型岩性圈闭,同时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层和储集层。
陈平陆永潮杜学斌林卫兵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不整合面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世花岗组大型砂体轴向物源体系发育背景及厘定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岗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的钻井揭示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渐新世花港组发育大规模厚层砂岩储集体、且该大型砂体在凹陷内自北而南沿盆地轴向具有连贯性,预示该时期沿西湖凹陷中央构造带大型轴向富砂物...
李祥权陆永潮杜学斌陈平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性质厘定被引量:11
2018年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主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渐新世花港组是西湖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然而对于花港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的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以最新的区域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通过对关键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充填几何形态、盆地边界改造特征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提出西湖凹陷花港组原型盆地为一大型挤压挠曲坳陷型盆地,花港组底界面T30为盆地挤压背景下广泛发育的一个区域隆升侵蚀型不整合界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成盆界面.花港组顶界面T20主要是受钓鱼岛隆褶带隆升活动控制的局部隆升侵蚀型不整合面,是花港组原型盆地的改造界面.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花港组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模式.
李祥权刘金水陆永潮陆永潮杜学斌陈平
关键词:西湖凹陷原型盆地地震地层学盆地动力学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下切谷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下切谷的发现及系统研究表明,以车排子凸起为界,可将下切谷分为东缘和南缘两大体系,隆后斜坡带是大型下切谷体系发育的主要部位,下切谷体系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垂向切割和侧向侵蚀以及随后的充填堆积和侧向加积作用,具有独特的沉积构成特征和充填特征。下切谷由白垩纪早期准噶尔盆地南缘强烈的构造幕式挤压冲断作用导致的湖平面快速下降形成。目前,该下切谷体系已成为车排子地区的主要油气勘探领域。
李涛陆永潮陈平向奎
关键词:充填特征下切谷准噶尔盆地
湘中坳陷邵阳凹陷佘田桥组泥岩岩相及其成因演化被引量:6
2021年
泥盆系佘田桥组泥岩是南方页岩气勘探重点层位之一.为揭示湘中坳陷邵阳凹陷佘田桥组泥岩岩相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基于系统岩心描述、矿物组分和地球化学采样及测试,对邵阳凹陷佘田桥组泥岩岩相类型、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岩相发育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沉积环境演化对岩相类型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佘田桥组泥岩依据矿物组分含量主要识别出硅质泥岩、混合质泥岩、硅质岩、钙质泥岩4种岩相类型,进一步垂向上可划分为5个岩相组合段.岩相组合段Ⅰ和Ⅲ相对富硅质,而组合段Ⅱ、Ⅳ和Ⅴ钙质含量相对较高.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佘田桥组泥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背景;主要处于相对干热气候条件,其中在早期和中期发育相对温湿气候,中期时相对最为温暖潮湿;海平面先上升后下降;中段泥岩中具有过量硅富集特征,主要为生物成因,而受热液作用影响较小;陆源碎屑输入相对较为稳定,在中期时相对最低.沉积环境演化和岩相发育之间的响应关系表明,岩相的发育主要受到古气候、陆源碎屑供给、海平面变化和生物作用等的综合控制,泥岩硅质组分主要来自陆源碎屑输入,生物作用富硅造成了中段硅质富集,而后期当气候向干热转化时,钙质组分增加,泥岩岩相向富钙方向演化.
陈林张保民陈孝红蒋恕蒋恕张国涛李海陈平
关键词:泥岩岩相沉积环境岩相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