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超
- 作品数:72 被引量:3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中国法官刑事审判时的中立类型学被引量:8
- 2011年
- 当法官从事刑事审判时,存在消极中立与积极中立、形式中立与实质中立的理论分野。中国法律文本规定的"抗辩式"庭审制度,使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倾向于相对消极、被动,其固然改变了法官庭审的过度职权主义,但就庭审实践对待控辩双方而言,却时时反映出形式上的不中立,甚至实质不中立。因此,有必要再次肯定中国刑事法官审判时的适度证据调查权与对被告的客观照料义务,从而实现庭审中的积极中立与形式、实质中立,并最终保证被告对裁判结果心悦诚服的接受。
- 陈如超
- 关键词:刑事法官刑事审判
- 司法鉴定机构改革的理念与路径被引量:2
- 2011年
- 司法鉴定的使命是为诉讼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结论,为此,司法鉴定机构的改革必须遵循中立、公正、具备较高的鉴定能力、高效、人性的基本理念。为完成司法鉴定的使命与实现其理念,中国当今的司法鉴定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其改革,从而在科学真理与市场利益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
- 朱兰贾治辉陈如超王勇
- 关键词:中立公正
- 侦查学本科专业实习教学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被引量:3
- 2011年
- 侦查学是一门运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而教师应对侦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教学。从目前来看,实习教学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但也反映出大量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改革,譬如实习期间短、课堂教学时缺乏对学生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训。故为完善侦查学本科专业的实习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
- 陈如超
- 关键词:侦查学本科生教学
- 司法鉴定人的职业道德及其塑造
- 2023年
- 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保障鉴定人客观公正鉴定的双重约束.作为软性约束的职业道德,对其塑造并强化,有助于国家对鉴定人的管理.鉴定人违反职业道德存在两种类型:一是叠加型,违反法律法规的同时违反职业道德;二是纯粹型,单纯违反职业道德.鉴定人违反职业道德,既受追求经济利益、规避风险等内在动机驱使,又受当事人等施加的外在压力影响.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的塑造,不能完全依赖鉴定人自律,还需要法律法规与社会舆论的他律作用,以及培育一个公正客观且透明的司法鉴定环境.
- 陈如超罗宇昂
- 关键词: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
- 迈向“过程导向信任”的刑事死因鉴定争议解决机制被引量:9
- 2014年
- 中国当今刑事鉴定争议频发。其中当事人与办案机关鉴定冲突最剧烈、不满手段最多样,且其社会影响最大者,目前主要聚集在部分死因鉴定领域。该类鉴定争议既滋生过度重复鉴定,更促使部分当事人上访、闹事,一度还以此衍生出暴力性群体事件。死因鉴定争议的发生,主要源于影响鉴定意见可信性的一系列因素,而非仅因为、甚或主要基于鉴定意见的客观可靠性。因此,为重塑中国刑事死因鉴定的公信力,必须走向从实践出发的法律研究与制度建构立场,以回应办案部门创建、并亟须理论提炼与立法改良的"过程导向信任"的鉴定争议解决机制。其关键措施,是通过死因鉴定程序的开放性与当事人双方(包括其聘请的法医专家)的充分参与性,从而实现鉴定意见的可信性或当事人可接受性;并以此领域的鉴定争议解决为突破口,进行鉴定制度改革,以提升中国整个刑事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与可信性。
- 陈如超
- 关键词:刑事程序争议解决机制
- 大数据警务风险及其规制
- 2023年
- 大数据警务实现了对复合型治安问题的有效防控,但同时也带来感知失度失范、预防失误失据、处置失察失责等全域风险。为此,应从“法律+制度+技术”三个层面对全域风险进行立体化规制:初端应以形式扩权规范实践中出现的无差别数据采集,通过构建多向立体对抗型采集模式,实现对警务主体强大数据采集权力的实质限制;中端应对警务算法进行开放性监测,对预测警务开展风险性评估,优化预防性控制的主体结构和行为结构,以多元化举措实现对高危分子的精细化控制;末端应切实完善当事人程序性抗辩权力,推动检察监督模式向智能数据审查、类案办理式监督和主动监督转变,从研发生产与使用管理两个层次来科学划分警务执法过错责任。
- 李金锋陈如超
- 清代刑事技术对州县刑事程序的影响
- 2008年
- 中国清代的州县司法举足轻重,考究清代州县刑事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刑事程序事实认知的影响非常必要。古代刑事技术一经形成,历经千年之久而未有实质变化。清季刑事技术发展水平及其法律的统一造就了认知方式的固化;刑事技术承担主体的分工导致州县官与仵作的权力冲突;技术发掘犯罪信息之有限性在一定程度解释了州县刑事程序对口供的需求及刑事证明责任的部分或全部转移。这证明技术在现代诉讼中探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原动力。
- 陈如超
- 关键词:刑事技术刑事程序
- 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精神病抗辩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权利话语的流行与国家对被告人权益保护的增强,中国死刑案件中的被告方在庭审阶段频频提出精神病抗辩,意图减轻罪责或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实践中却显示出如下悖论:被告方虽时时提出抗辩,但法庭却不愿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前被告方提出精神病抗辩的证明责任分配不明;被判无罪精神病人的监管难题与强制治疗措施缺乏;精神病鉴定一再反复导致法官无以判案等等。因此,在我国近年越来越重视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构被告人精神病抗辩的合理制度,使其在维护被告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也不至于无章可循、变得过度泛滥。
- 陈如超
- 关键词:死刑精神病鉴定
- 中国司法鉴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评析被引量:8
- 2011年
- 自四川省司法厅2006年7月21日公布较为系统的《四川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以来,许多省、市、县纷纷制定了规范司法鉴定救助的规定。我们获取的12个规范样本,大多出自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有的较系统地明确了司法鉴定救助的目的、司法鉴定救助的对象范围与条件、司法鉴定救助的运作程序、承担救助义务的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权责等问题。然而,各地方的规范繁简不一,部分问题并未受到重视,盖因司法鉴定救助程序的规制仍处于尝试、探索之中。故在相关机构进行全国性司法鉴定救助立法之前,首先要对既有的各地方性规范进行理性评析。
- 王跃易旻陈如超
- 关键词:实证研究
- 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模式重塑——从混合型审查到分离型审查被引量:14
- 2022年
- 在制度层面,刑事司法建构了电子证据的混合型审查模式。电子证据混合型审查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审查对象的一体化、审查内容的单一化与审查方式的一步化。电子数据的无耗再生性,可以保证电子证据的双重载体(即电子数据与存储介质)完全分离;而“以扣押原始存储介质为原则,以直接提取电子数据为例外”的取证原则,又决定了直接扣押原始存储介质依然是侦查机关当前收集、提取电子证据的主要方法。刑事司法需要根据电子证据的独特结构与证据审查的一般法理,重塑更加精密化、科学化的分离型审查模式及其审查规则,即法官应当分步审查存储介质、电子数据与数据内容的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当然,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模式重塑,还需要不断完善侦查机关的取证措施及其制度约束机制,以及强化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法官、控辩双方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辅助功能。
- 陈如超
- 关键词:电子证据电子数据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