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召亮

作品数:79 被引量:68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12篇化学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保鲜
  • 16篇保鲜效果
  • 15篇贮藏
  • 8篇辐照
  • 8篇草莓
  • 7篇贮藏品质
  • 7篇病菌
  • 6篇水蜜桃
  • 6篇葡萄
  • 6篇蜜桃
  • 6篇活性
  • 6篇不同成熟度
  • 6篇成熟度
  • 5篇电子束辐照
  • 5篇毒力
  • 5篇生理生化
  • 5篇霉病
  • 5篇灰霉病
  • 5篇灰霉病菌
  • 5篇病原

机构

  • 47篇上海市农业科...
  • 35篇山东农业大学
  • 1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上海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善如水保...

作者

  • 77篇陈召亮
  • 50篇乔勇进
  • 43篇王海宏
  • 21篇慕卫
  • 17篇周慧娟
  • 16篇刘峰
  • 13篇马超
  • 11篇翟茹环
  • 9篇韩志任
  • 7篇张绍铃
  • 5篇王秋芳
  • 5篇段丹萍
  • 5篇周任佳
  • 4篇鲁莉莎
  • 4篇方强
  • 3篇赵德
  • 3篇乔旭光
  • 3篇张月亮
  • 3篇孔秋莲
  • 3篇张学英

传媒

  • 6篇上海农业学报
  • 5篇农药学学报
  • 4篇核农学报
  • 4篇现代农药
  • 4篇保鲜与加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中国化工学会...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果树学报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农药科学与管...
  • 2篇滨州学院学报
  • 2篇农药研究与应...
  • 2篇第五届全国农...
  • 2篇上海市园艺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17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瓣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探究糖代谢及其酶对月季脱离母体后的生命活动的影响,以月季(Rosa hybrida Hort)切花"黑魔术"(cv.Black Magic flower)和"影星"(cv.Movie Star flower)为试验材料,分析瓶插期间花瓣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月季切花瓶插时间的延长和花瓣开放,花瓣中葡萄糖(G)和果糖(F)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随之降低,切花"影星"的己糖(G+F)含量、花径的增长和花朵鲜重都明显高于"黑魔术";花瓣中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与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相比具有较高的水平,AI活性与蔗糖降解指数(SDI)成正相关,AI是降解蔗糖并积累己糖的关键酶,而花瓣中己糖积累在月季切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龙王海宏陈召亮乔勇进王利
关键词:糖代谢
切割蔬菜褐变抑制剂
一种切割蔬菜褐变抑制剂,它包含有以下组分:溶剂水、乙醇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混合;海藻酸钠、黄原胶、卡拉胶、脱乙酰甲壳素中的一种,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6-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植酸、抗坏血酸、肉桂酸、柠檬酸、曲酸、食用乙酸中的一...
孔秋莲乔勇进戚文元陈志军岳玲王海宏陈召亮
文献传递
不同保鲜膜包装对鲜切哈密瓜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明确不同包装材料对鲜切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选择厚度均为0.03 mm的聚乙烯膜(PE)、聚乙烯微孔膜(PE微孔)、定向聚丙烯膜(OPP)和聚氯乙烯膜(PVC)为包装材料,将包装好的鲜切哈密瓜置于5℃,相对湿度85%~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其对鲜切哈密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03 mm聚乙烯膜能较好地抑制鲜切哈密瓜呼吸强度和水分散失,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消耗,维持较好的硬度和色泽,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0.03 mm聚乙烯膜包装的鲜切哈密瓜在贮藏10 d时仍能维持较好的商品价值,保鲜效果最好.
周任佳乔勇进王海宏陈召亮
关键词:保鲜膜包装
纳他霉素壳聚糖融合涂膜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与1%壳聚糖融合对草莓果实进行涂膜,探讨了在常温贮藏下复合涂膜液对草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为涂膜保鲜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壳聚糖复合涂膜液均能降低果实水分散失,延缓...
段丹萍乔勇进鲁莉莎王海宏陈召亮
关键词:纳他霉素壳聚糖草莓保鲜效果
文献传递
不同生育阶段黄瓜菌核病菌对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三唑类杀菌剂和4种其他杀菌剂抑制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菌丝生长的毒力,同时测定了其对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最低,EC轴值为65.75μg/mL;己唑醇和戊唑醇的抑制活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0.09和0.16μg/mL,毒力分别是甲基硫菌灵的763.7和423.4倍;其次是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毒力是甲基硫菌灵的137.3-286.6倍;再次为三唑酮,毒力仅为甲基硫菌灵的20.6倍;腐霉利、菌毒清抑制菌丝生长的毒力较低,EC50值均大于10μg/mL。在EC50值浓度下,所有供试药剂对菌核形成及其数量均没有影响,但三唑类杀菌剂对菌核单重影响较大,各处理所形成的菌核单重降低率均在70%以上;而当药剂浓度在10μg/mL以下时,己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菌核萌发均没有影响。
潘金菊刘峰慕卫陈召亮翟茹环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毒力
氯溴异氰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介绍了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氯溴异氰尿酸烟剂进行定量分析。HPLC法使用C18柱,以V(甲醇)﹕V(水)﹕V(冰乙酸)=15﹕85﹕0.1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15nm。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44%,回收率在98%~102%之间。
慕卫潘金菊贾蒙骜陈召亮张艳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鲜切哈密瓜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通过0.5、1.0、1.5和2.0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鲜切哈密瓜,采用聚丙烯(PP)材质托盘和聚乙烯(PE)保鲜膜包装,置于5℃,相对湿度85%~95%的冷库中贮藏,研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鲜切哈密瓜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显著降低呼吸速率,显著抑制Vc、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下降,减少丙二醛积累,降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1.5kGy辐照处理的鲜切哈密瓜在贮藏至第13天时,感官品质保持良好。综合电子束辐照对鲜切哈密瓜的保鲜效果,确定最佳处理剂量为1.5kGy。
周任佳乔勇进王海宏陈召亮
关键词:辐照
电子束辐照对草莓灰霉病菌致病力及致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为明确电子束辐照对采后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菌体致病能力的影响,采用活体接种法测定了经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的B.cinerea菌体对采后草莓果实的致病力,采用DNS法测定了电子束辐照对B.cinerea菌体果胶酶及纤维素酶的产生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以显著降低B.cinerea菌体的致病力,接种草莓果实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明显降低,3.0kGy处理的该菌菌体接种草莓果实后,第5天时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仅为15.00%和11.39,显著低于对照的91.67%和77.78;2.0kGy以上电子束处理可明显抑制B.cinerea菌体果胶酶及纤维素酶等致病相关酶活性,第3天和第5天时,3.0kGy处理的该菌PMG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37.65%和56.46%、Cx和BG的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60%以上;活体草莓接种酶液后,2.0kGy处理的菌体产生的酶液处理的草莓硬度明显高于对照草莓,保持较好的抗病能力。电子束辐照可以降低B.cinerea菌体致病力,明显抑制其致病相关酶的活性,有效控制草莓采后灰霉病的发生。
陈召亮王海宏乔勇进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菌致病力果胶酶
一种黑芥子硫酸苷酶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芥子硫酸苷酶的提取方法,由辣根中提取黑芥子硫酸苷酶。将鲜辣根清洗、切片、预冷处理,按辣根切片重量加入2倍重量比的pH为5~7干净蒸馏水,匀浆过滤,收集滤液;通过静置、离心、丙酮沉淀、再离心、丙酮悬浮洗涤...
乔勇进王海宏方强陈召亮
文献传递
6-苄氨基嘌呤对绿芦笋采后木质化衰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有效地控制芦笋采后老化,延长芦笋的货架期,采用10、20、30mg/L的6-苄氨基嘌呤常温下浸泡处理芦笋15min,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在4℃、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测定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木质纤维化相关酶类活性及商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15天,20mg/L处理的芦笋叶绿素含量为40.99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为0.87×10-3μmol/g;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22%和2.43 U/g,极显著低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商品率为78.08%,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证明,20 mg/L6-苄氨基嘌呤处理效果最佳,较好地控制了木质化和纤维化进程,从而有效地延缓了芦笋的衰老。
周任佳乔勇进王海宏黄飞达陈召亮张学生
关键词:芦笋木质化纤维化衰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