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建明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轮虫
  • 2篇雄体
  • 2篇幼体
  • 2篇蚤状幼体
  • 2篇状幼体
  • 2篇萼花臂尾轮虫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基因组DNA
  • 2篇臂尾轮虫
  • 2篇RAPD
  • 2篇RAPD分析
  • 1篇大眼幼体
  • 1篇直链
  • 1篇中华绒螯
  • 1篇中华绒螯蟹
  • 1篇绒螯蟹
  • 1篇微藻
  • 1篇酵母
  • 1篇海洋微藻

机构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陆建明
  • 3篇杨家新
  • 2篇吴学军
  • 1篇许晓风
  • 1篇李大命

传媒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利渔业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直链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Z_1到Z_2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本文用直链藻液作为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Ⅰ期 (Z1)到状幼体Ⅱ期 (Z2 )的开口饵料 ,研究不同密度食物条件下Z1到Z2 的成活率和蜕皮时间。结果表明 :藻类密度在 1 0× 10 5 ~ 3 0× 10 5 cells/mL时 ,直链藻密度的增加能明显地缩短蚤状幼体的蜕皮时间和提高蚤状幼体的存活率 。
吴学军杨家新陆建明高锡伦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Z1Z2
微藻及酵母强化轮虫对河蟹蚤状幼体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5株海洋微藻和酵母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记录其变态阶段、变态时间和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直链藻强化的轮虫投喂的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的成活率最高(15.2%),海水小球藻次之(11.5%),酵母最差(0);直链藻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优于其它海洋微藻及酵母。
陆建明杨家新吴学军
关键词:蚤状幼体轮虫变态大眼幼体酵母海洋微藻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非混交雌体与雄体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2008年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萼花臂尾轮虫2种不同性别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和雄体性别分化的遗传背景.所用的30条随机引物中,有10条引物在两者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其中有二者共有条带,也有二者差异条带,显示了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和雄体遗传背景上的差异.其中引物B15和B18扩增条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进一步选取了用此二引物扩增出的雌雄特异性片段各一条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已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序列号分别为:AY907696和AY898611,同源比较未发现有高同源性的已知序列与之匹配,表明它们可能是2条新的DNA序列.
李大命陆建明杨家新许晓风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RAPD雄体
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与雄体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在实验室“克隆”培养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过程中定投喂蒜头藻,在显微镜下挑取非混交雌体轮虫,通过急剧冷休克的方法刺激产生雄体,为了探讨引起萼花臂尾轮虫性别分化的遗传背景,采用RAPD分析及克隆和测序技术对非混交雌体和雄体的基...
陆建明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RAPD雄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