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义理

作品数:44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花叶
  • 18篇花叶病
  • 17篇大麦
  • 16篇黄花叶病
  • 15篇花叶病毒
  • 14篇黄花叶病毒
  • 12篇大麦黄花叶病
  • 11篇大麦黄花叶病...
  • 8篇植物病毒
  • 7篇病毒
  • 6篇真菌
  • 6篇小麦
  • 5篇抗性
  • 4篇电镜
  • 4篇毒病
  • 4篇锈病
  • 4篇免疫
  • 4篇病毒病
  • 4篇大麦品种
  • 3篇血清

机构

  • 43篇浙江省农业科...
  • 5篇浙江农业大学
  • 5篇安县农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4篇阮义理
  • 24篇陈剑平
  • 10篇邹皖和
  • 9篇王卉
  • 5篇洪健
  • 2篇徐均焕
  • 2篇陈声祥
  • 1篇刘力
  • 1篇谢联辉
  • 1篇钱幼亭
  • 1篇成卓敏
  • 1篇魏宁生
  • 1篇沈学仁
  • 1篇陈剑平
  • 1篇周仲驹
  • 1篇周广和
  • 1篇项友斌
  • 1篇冯崇川
  • 1篇刘静
  • 1篇张秦风

传媒

  • 8篇浙江农业学报
  • 7篇植物病理学报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世界农业
  • 3篇病毒学杂志
  • 2篇植物保护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植物杂志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大麦科学
  • 1篇植保技术与推...
  • 1篇植物医生
  • 1篇植物检疫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6篇1993
  • 6篇1991
  • 10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南方型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采用田间调查和试验的方法,着重研究了玉米南方型锈病病菌多堆柄锈菌夏孢子发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感病性和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并探讨了控制该病为害的主要技术途径。
胡务义郑明祥阮义理潘飞云余北疆余英凤何万娥
关键词:发病规律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复合感染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1983年和1987年3月间,作者先后在浙江省新昌县良种场和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镇调查麦病时,发现在扬麦4号小麦品种田中,大面积发生一种叶片发黄,植株矮缩的病害,1984年3月江苏省武进县送检的扬麦4号病株也呈同样症状。经初步研究,鉴定为由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复合感染所致。
林美琛陈剑平阮义理
关键词:小麦花叶病病毒
大麦黄花叶病毒机械接种的条件及汁液稳定性的测定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探讨了提高大麦黄花叶病毒机械接种发病率有关的条件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0.1M pH7.0磷酸盐缓冲液(含DIECA)1~5倍量,用新鲜或短期冰冻贮存的病株为接种毒源,接种于不完全叶麦苗,在18~20℃,每天光照(50001x以上)10~12h的条件卜,株发病率可达90%。本方法可试用于大麦品种抗黄花叶病的鉴定。同时用机械接种法测定病毒粗汁液的钝化温度为55~60℃,10min,稀释终点为10^(-3),体外保毒期(20℃)约2天。
阮义理陈剑平邹皖和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病毒
应用A蛋白免疫电镜技术快速检测病株中大麦黄花叶病毒被引量:2
1991年
用A蛋白免疫电镜技术,检测大麦病汁液中的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其捕获抗血清的适宜工作浓度范围很宽,320—20,480倍均能达到满意的结果;抗原孵育条件以室温(约25℃)下30分钟或冰箱(约4℃)中3小时,捕获到的病毒粒子数量较多。应用这项技术,在稀释3,125倍的病汁液中还能检测到BaYMV粒子,比普通免疫电镜方法的灵敏度至少高5倍。BaYMV在病株中的分布以症状明显的花叶中含量最高,黄化叶中较少,茎和根中找不到病毒。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而灵敏地进行大麦品种抗病性的鉴定与筛选。本文最后还讨论了BaYMV的稳定性。
陈剑平阮义理徐均焕洪健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毒
真菌传植物病毒的种类和主要特征被引量:1
1996年
真菌传植物病毒的种类和主要特征阮义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实验室杭州310021)真菌传植物病毒的研究是当今植物病毒领域内的一个热门,国外有数家著名的实验室正在进行深入的探讨[1、2]。近年来真菌传植物病毒的危害显著加重,新的病毒种类不断被发现,已成...
阮义理
关键词:真菌植物病毒病毒种类
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的简易提取方法被引量:4
1991年
简化了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ingham)休眠孢子提取方法为:洗净干燥麦根,经高速粉碎机粉碎,称1g浸泡于15ml 1%偏磷酸钠和0.25%吐温20的混合提取液中,4℃下过夜。在强度为1000KHz的超声波发生器上处理45min,过滤,在血球计数板上计0.03mm^3的体眠孢子数。此提取法省去了组织捣碎机捣碎和低速离心等程序,因此工效比原方法提高3倍以上。比较了简化与不简化2种方法提取不同大麦品种根部所得的孢子数量,探讨了样品放置在超声波发生器上不同部位对休眠孢子提取效果的影响。
阮义理邹皖和陈剑平
关键词: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
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的证据(综述)被引量:3
1991年
(一)概述已知的传毒真菌都是一些植物根部专性寄生的游动孢子真菌;它们是壶菌目(Chytridiales)的油壶菌属(Olpidium)和集壶菌属(Synchytrium)以及根肿菌目(Plasmodiophorales)的多粘菌属(Pplymyxa)和粉痂菌属(Spongospora)。壶菌目游动孢子仅具1根鞭毛,在寄主植物根中所形成的休眠孢子是单个的,而根肿菌目游动孢子具有2根鞭毛,并形成休眠孢子堆。两类真菌介体生活史的详细情况,特别是所谓的核融合(Karyogamy)尚不能肯定,但其总的发育过程是相似的;即在寄主根部形成单个或成堆的厚壁休眠孢子,当根腐烂后,休眠孢子(堆)
陈剑平阮义理
关键词:真菌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病的风轮状内含体被引量:2
1993年
在目前公认的34个植物病毒组中,有25个病毒组的病毒能在寄主植物中产生内含体。能否产生内含体及内含体的形态结构是病毒组的主要特征之一。植物病毒内含体最早由steere williams于1953年在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叶片中观察到,呈晶板状(Crystalline plates)。以后人们渐渐认识到内含体与病毒病害密切相关,但从发现至今近40年内,对内含体的产生及其功能仍不很清楚。
王卉阮义理
关键词:植物病害病毒病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细胞质内含体的电镜观察被引量:8
1991年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别感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后所诱发的细胞质内含体和细胞嚣病变几乎完全相同。感病的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可看到大量风轮体、柱状体、板状集结体和膜状体,其中以叶肉细胞中更为普遍。风轮体成群出现、同一组内风轮体常平行排列,而相邻群间常垂直排列。膜状体的内部常夹杂着许多小囊泡,其四周与内质网呈辐射状相连。在发病初期的心叶叶肉细胞质的液泡附近可看到颗粒状病毒束,而分散的病毒状颗粒则多见于发病中后期坏死的细胞中。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感染病毒的细胞中,细胞质丰富、内质网膨大,核糖体增加、小囊泡大量出现,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绿体、线粒体逐渐肿大,基粒缩小、膜破裂、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阮义理陈剑平洪健
关键词:小麦花叶病毒
电印迹免疫分析(EBIA)及其在植物病毒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89年
对植物组织中低浓度或极不稳定或很难提取的病毒检测和鉴定,已成为植物病毒学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免疫电镜(ISEM)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灵敏的现代血清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缓和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容易忽视较弱的交叉反应或不能从病毒一抗体之间真正的特异性反应中区分寄主蛋白和其相应抗体之间的非特异性反应,因此,上述问题总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最近,O'Donnell等(1982)介绍了一种简便、有效。
陈剑平阮义理
关键词:植物病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